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将错误转化为能力

2021-07-28王惠玲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8期
关键词:错题错误解题

王惠玲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就是在不断的改正错误中,获取经验,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改错这一重要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不仅改正了错误,还能讲出其中的道理,使知识真正地变成能力。下面是我在改错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中生成的错误

我在课堂中总是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仔细检查孩子们的课堂作业,以便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然后把错误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理有据地讲出正确方法。学生们都搞不懂的,我也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抓住难点循循善诱,教给学生分析的思路,逐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學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每天的作业,我总是及时批改,有错的作业提前发下去让他们改错。要求学生把每个题错误的原因先写出来,再把改正过来的写在后面。比如把数字抄错了、把题看错了、思路错了等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再改出正确的结果。这样学生就能静下心来找出错的原因,就不会出现抄答案、应付改错等现象,也就让学生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题目看错的、数字抄错的,这都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不良习惯,通过学生自查自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注意一点,慢慢地一种细心的、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养成了。解题思路错误的,学生会重新分析一遍题目,及时地理清思路,搞清每一步的来龙去脉,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三、试卷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及时查漏补缺,反馈教学,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测试。通过做试卷测试,检查学生对前一阶段的知识是否能够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每一次的测试我都认真批改,从中发现问题,把学生做错的题用红笔标出来,做对的题不作任何记号。这样可以突出改错的重点,以免学生把试卷从头到尾再看一遍,改错的目的也就很明确;同时,学生一拿到批过的卷子,就一目了然,错题少的同学,兴高采烈,欢呼雀跃;错题多的同学,眉头紧锁,埋头苦干的同时还自责自己的粗心大意,那场面真不用老师去控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改错活动中,老师只顾及时批他们改过来的是否正确。这样还省去了老师批卷算分的麻烦,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学生因分数的高低而造成的心理伤害。也就是说,学生一学期只考一次试,其他的测试卷都只是作业。老师批改以后,学生改错的方法,就和作业中的改错方法一样,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四、不同年段出现的错误

以上的改错方法,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不过一、二年级的孩子写出错误原因有困难,我就请他们分析出错题原因,口头表达出来,再来改错。其他年级的学生,不管出的大错还是小错,都要写出错误原因再改错。在我长期的培养下,学生变得爱动脑了,遇到任何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了。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为什么教师却教得比以前辛苦呢?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上心,不爱动脑。我在教学中想办法克服这种现状,其中改错这一方法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 这种方法为我的教学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五、借助错误锻炼解题能力

学生想要学习好数学知识,就必须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解题质量。因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水平逐渐发展阶段,在解题中很容易表现出思维不清晰、解题方法混杂等问题,难以准确计算出结果。而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时,如果教师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错误的认识,甚至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从合理利用学生错误出发,锻炼学生准确辨别错误能力,逐渐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解题能力。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部分学生存在不会简便计算、乱用简便方法等问题,最终出现解题错误。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计算进行分析,分享解题思路,随后要求其他同学进行错误辨析。借助这一方法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去,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维碰撞后发现错题出现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展现自身的指导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自我辨析中找出存在的错误,明确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而完善知识结构,逐渐提升解题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更新与引导工作,主动与学生互动,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错误,筛选典型内容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中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逐渐提升自主思维能力,为解题能力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错题错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