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思考
2021-07-27朱磊
朱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学校教育,教学为本,徳育为先。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设定为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感悟相关的德育内容,把书本上的收获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淮安市“广德育”系列课题研究项目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良机。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因为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师生对德育不重视,认为掌握知识,考高分才是最重要的任务。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充分借助物理课程的知识特征来开展特色化德育,德育总是停留在口头上,缺少实践性和实效性,教育模式滞后,更新速度慢,并且课堂被作为唯一的教育阵地,没有向课外延伸。这些不足导致物理课上的德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1.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对物理知识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刻苦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探究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学习理论知识、思想僵化的被动型人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还要向伟大的物理研究者们致敬,从他们身上学习坚韧不拔的意志,获得精神上的财富。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法拉第花费了10年的时间,历经三百多次实验才最终得出的,可以想象在10年中他经历了多少次打击和挫败,这足以令常人崩溃和放弃,但是他却一次次地尝试,最终成功达到目标。这样的案例在物理研究中数不胜数,教师应当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这样的案例来鼓舞和激励学生,使他们明白物理研究需要怎样的精神,要善于学习这些伟大的榜样。
2.展开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学科,以真实的观察、总结来归纳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体现出物质的本质属性,教师应当利用辩证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破除一切封建迷信思想,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物理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体现出了辩证法理论。比如,通过学习“力学”部分的知识点,我们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这其中就体现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物理规律;在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研究时可知,物体运动临界状态的改变其实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真实反映;在教学“功与机械能”的知识点时,重点要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转化的规律。利用这些知识点展开辩证教育,能改变学生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识,从物理和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发展史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研究中也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突破性成就,甚至有许多遥遥领先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介绍人类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中国当代科技成果,启迪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强盛,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比如,我国早在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2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浮力定律,学生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其实就是利用了浮力才完成的称象。而在宋朝,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与阿基米德在200多年后鉴别王冠采用的方法是极为相似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學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豪感,让他们树立为国争光,为祖国物理研究事业奉献的伟大精神。
4.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切理论知识都必须最终转化为实践,物理更是如此。教学的目标绝不是让学生通过考试,而是要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储备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各类实践活动常规化。除了要在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外,教师还应该将目光投向课外。在课下,定期组织学生展开一些科技活动,将热爱物理,擅长物理的学生召集起来组建研究小组,完成一些小型的发明创造,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事实证明,在实践中,学生更能感受到物理的价值,并在发明创造中得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物理学科的特征,明白德育的宗旨、目标及概念,最后再将物理与德育合理地结合起来,借助该学科知识的特征发挥创新教育、爱国教育、思想品质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功能,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发挥出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