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策略研究
2021-07-27冯德文
冯德文
摘 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对学生在初中数学中综合思维的发展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之中重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化、概念化以及模式化的特点加以强化,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基于小学学习数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并掌握基础技能,通过对知识的观察、认识、了解、讨论、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实践创新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策略
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发现,不少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在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接触初中数学知识后反而有些不适应,导致成绩下滑,从这一现状可见,需对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学做好调整,积极探索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快速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模式。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存在差异性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有差异,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在数学学习上各有侧重点。小学阶段通常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具体、感性的思维。到了初中阶段的教学,则是基于形象思维,将其提高到逻辑、抽象、辩证的高度。例如,小学学习的“数”是“数字运算”,侧重直观的量的变化,而初中是“有理数”,需要学生掌握的是数字的性质,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本质的认识推进过程,更是认知规律的提升,需要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从小学与初中认知学习的侧重深度来对比,小学生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是其认知依据,得出相应概念就可以;而初中生要求的不单单是了解基本概念,更要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要有思辨思维,无疑在认知转变过程中,对小升初的学生有很大的挑战性。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直观思维要向着抽象思维发展与转变。
二、中小学知识衔接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整合教材内容,做好初中教学起始阶段的衔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教师要掌控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合理制订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有的教师自认为教学胸有成竹,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实际上,教师无形中走入了一种认知误区。如教学“数轴”这一知识时,学习目标是引领学生了解数轴的三要素等,教师未能明確这一目标,而是直接进入原点以及正方向单位长度的教学,这导致的结果是:尽管学生把握了要点,学习内容也完成了,但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却大大减少,教师在开始作图时,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问题的提出以及解答方法的这一状态之中,无法提前进入学习方向单位这一思维,导致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受到阻碍。因此,数学教学的学习目标要明了、简洁,指引学生的思维,直接奔向一节课的学习重点,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围绕教学目标高效而快速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之中。
2.提问体现艺术性,与学情相贴合
数学课堂上,数学问题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既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更要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主体意识,从而切实让学生真正成为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在教学中设计比较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阶段的内容认识现在的学习内容,设计纵向练习,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尽可能降低在初中起始阶段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这一突兀感,适当降低难度,柔和过渡,易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中,乐于并逐步接受抽象思维方式。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在于问题情境的合理设置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设计条件已经给定,但答案却多种多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中发展思维、拓宽视野;又或者设计聚合思维问题,条件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为高中阶段的集合思维奠定基础。结合学情提出研究性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等找到明确问题的条件,去发现解题的多样性,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既要抓住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又要注重小升初学生思维的培养侧重点,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做好学习思维与方式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梅小玲.初中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衔接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8(1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15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