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1-07-27安啸
安啸
摘 要:要保证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完善、具体的教学方法,追求真实的教学新境界,在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性;问题;策略
当学生与教师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经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以及有效率的教学,称之为有效教学。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进步与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只有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使美术教学课堂有序、有效、有品质。
一、精研教情学情,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基于教与学的有效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时以教科书为蓝本,深度分析教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围绕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在需求、生活经验而全面展开研究,在课前就对学情加以精细的分析,对即将授课的内容,探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通过授课,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究竟达到何种水平?哪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如何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和了解知识的重难点?对学生的评价怎样才能产生实效等。经过精心的备课,確保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有效实施、有的放矢,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预设以及对课堂基本三要素的了解,才能顺利采取教学策略,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的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加强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涉猎人文、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切实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真正地实现教学的游刃有余以及统筹驾驭。根据教材的定位与编写、理解与掌握学习要点、具体方法与材料、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等,通过了解学情、熟悉教材,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保障,基于此设计合理、适宜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二、教学目标准确定位,立足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后最终要达成的学习任务,这一目标的设定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属点。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具体、准确、具有可监测性的目标,要在制订目标时围绕知识、能力、情意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文字确定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的学习领域,如造型、设计、欣赏、探索等,每一学习领域及目标取向都是不同的,要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的学习单元以及内容,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对目标的可接受性,最终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三、营造师生互动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师生互动,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展开语言交流,碰撞思维,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形成的目的。比如,在“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教学时,教师通过讲述劳动的有关知识导入,并告知学生,“劳动”这一主题成为中外古今画家所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劳动主题不同,题材表现不同,艺术风格与表现方法各式各样,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利用设计、构图、深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等艺术手段,使劳动的作品更富有表现力,体现出画家在描述对象时的独特感受。也引发观赏作品的观众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思索,对画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记忆深刻、难以忘怀。鼓励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将自身产生的感受畅所欲言、交流讨论,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学生表达自我的认识以及理解作品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美术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基于课前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的主题内容,使学生也做好精心准备,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丰富性与快乐,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与成功感。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精准教学目标,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具有新奇感、期待感,并产生吸引力,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吸收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如此教学才更富有生机与活力,也更富有实效与品质。
参考文献:
姜凤.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