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7邹世德
邹世德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微课为引导,推动学生知识学习、自主创新,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为学生进行高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兴趣;引导
微课是近年来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将视频、文本、教师讲解有机融合,以课程资源容量小、结构情景化突出、方便随时随地观看和分享而广受关注。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微课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微课助学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初中数学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
1.简洁性原则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缩性课程内容。教師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围绕重点知识有机整合,将视频资源控制在5~10分钟,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简洁而集中的主题内容,方便他们反复观看,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象化原则
微课是电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显著的不同,在初中数学微课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形象化手段,如视频、图片、模型等,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尤其是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如实数与虚数、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代数式与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等,教师要探索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高效理解。
3.针对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初中数学微课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注重因材施教。除了为学生录制一些需要统一观看的微课之外,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设计一些拓展性微课,如重点知识巩固类微课、拓展类微课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课前先导,助力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课前先导工作,以导学类微课帮助学生梳理新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尤其是一些与前期知识关联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和分析,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再进入课堂,可以使学习效率大大提升。结合先导类微课,教师再提出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讨论、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加高涨。教师也能与学生开展有效互动,更好地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微课,可以针对图像平移部分的知识为学生做好先导工作,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习题微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讲解的内容,很多学生可以高效吸收,但是在具体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频频碰壁。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对课堂所学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应用意识。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稍有创新的题目,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首先,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例题,依托微课为学生录制前期分析视频,在教师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尝试通过多种方法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答题意识。尤其是一些需要做辅助线的题目,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提供思路先导及具体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再让学生尝试绘图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为学生独立表达提供有效空间,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3.复习微课,推动学生归类整理
初中数学整体的知识脉络结构并不是非常复杂,但其中涉及的知识细节非常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归类整理,以使学生更好地形成连贯性思维,这样学生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才能更熟练。依托微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些整合类微课或命题逻辑系列微课,将一些相似、相关的知识有效归类和整理,推动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尤其是三角形部分的知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判定、推理、证明等录制微课,为学生自主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再延伸一些经典习题,帮助学生捕捉知识盲点,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效衔接了课堂内外,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微课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辅助,同时汇聚课程精华,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