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大肠粗蒂息肉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1-07-26郭勇杭卢如相刘胜雄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尼龙绳电切大肠

邓 娜,郭勇杭,卢如相,刘胜雄,杨 成,陈 斌(通讯作者)

(粤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韶关 512000)

大肠息肉是外科、消化内科患者肠腔出现赘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而大肠粗蒂息肉是大肠息肉中的一种,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且缺乏典型性,临床中症状多以便血和黏液血便为主,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但症状不明显患者易忽略,进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引发其他严重疾病。因此,临床中针对该病应及早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大肠粗蒂息肉,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切除,但不同切除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差异。以往治疗中通常直接切除病灶,该方式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对患者影响较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病情恢复。与之相比,通过套扎后进行电切治疗,可减少对患者的影响,改善手术治疗预后效果,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更高[1]。研究将我院选取的70例大肠粗蒂息肉患者作为治疗回顾性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后比较治疗结果,并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使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从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大肠粗蒂息肉患者中,根据治疗方式选取70例作为治疗回顾性分析对象,并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1.7±2.5)岁;病灶共20个,单发病灶13例,多发病灶7例;病灶位置:直肠5个,乙状结肠8个,降结肠2个,横结肠2个,升结肠2个,回盲部1个。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1.5±2.4)岁;病灶共44个,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5例;病灶位置:直肠3个,乙状结肠9个,降结肠4个,横结肠2个,升结肠1个,回盲部1个。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设备:尼龙绳(结扎环)、息肉勒除器与肠镜。

参数:电切功率30~40 W,电凝功率30~40 W。

术前准备:做好心电图、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检查,并做好胃肠道准备,适时禁食禁饮,洗肠。

对照组:给与患者直接电切治疗,使用内镜确定患者粗蒂息肉位置,充分暴露病灶,并使用肾上腺素:甘油果糖1:10 000黏膜下注射后,抬举征阳性,用息肉勒除器圈套电切电凝处理,切除后回收息肉组织送病理检查。

观察组:采用套扎后电切治疗。手术方式: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使用肠镜确定患者大肠粗蒂息肉位置,抬举征阳性,并充分暴露息肉,显示出其蒂部。并对视野受到影响位置息肉,使用1:10 000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吸净冲洗液,充分暴露息肉和蒂部。重点关注肠道弯曲或狭窄位置等特殊区域息肉,调整内镜位置保证病灶可视角度良好且易于操作,并使用直径3 cm尼龙绳套于息肉位置释放打开,根据具体位置确定息肉套入尼龙绳内方式,在尼龙结扎位置根据蒂长短确定,长蒂息肉留10~15 mm蒂,结扎位置确定在肠壁和息肉间,禁止于紧贴肠壁位置结扎。于适合位置圈套住蒂部后,收紧尼龙绳实施结扎处理,配合使用内容观察结扎情况和息肉缺血情况。病灶缺血呈现紫色后释放尼龙绳,并在息肉侧用息肉勒除器圈套电切电凝,切除后对残端状况进行观察,在无出血和结扎牢固后,且残端呈现发白状态下,取标本并结束结扎。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几项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腹痛腹胀、出血、切口感染几项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越高。

1.4 疗效判定

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无并发症;有效:术后临床政治明显改善且快速消退,无严重并发症;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各项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82.86%)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大肠粗蒂息肉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会导致其出现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会诱发其他疾病,甚至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且大肠粗蒂息肉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存在癌变发生风险,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早期确定患者息肉情况,并切除病灶,降低疾病对患者负面作用。现阶段。在对大肠粗蒂息肉患者治疗中,临床主要采用电切方式,而不同电切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存在差异。以往治疗中主要以直接电切方式为主,可切除患者病灶,但治疗方式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导致术后恢复较为缓慢,甚至引发术后并发症,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接受度低[3-5]。

而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临床中开始在结扎后实施相应手术治疗措施,相较于以往直接切除病灶治疗方法,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具有更加明显使用优势。首先,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使用安全性。通过内镜方式对手术操作过程进行引导,操作方式简短,固定好尼龙绳并于手术前结扎,可起到快速改善患者病情作用,利于降低患者切除后并发症[6-8]。该治疗方式有较高使用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其次,该方式在使用中不会过分增加治疗费用,主要使用费用包含尼龙绳、高频电凝电切、肠镜等[9-10]。相较于以往治疗方式,可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同时,防止患者相关治疗费用出现不合理增加,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费用。最后,通过对患者结扎后治疗,与通常手术方式相比,可极大程度上降低对患者机体损伤程度,利于缩短病愈时间,降低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10-11]。因此,在对大肠粗蒂息肉患者治疗中,应重视对结扎后切除手术利用,充分发挥其对患者病情作用,并缓解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负面影响,降低患者和医院压力,可见,相比于传统电切治疗措施,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12-13]。

本次对大肠粗蒂息肉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更优,两组腹痛腹胀、出血、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5.71%,对照组为22.8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但两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大肠粗蒂息肉患者实施电切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恢复,治疗方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直接电切和套扎后电切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后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治疗方式临床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14-15]。

综上所述,对在大肠粗蒂息肉患者治疗中,采用对患者采用电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但不同电切方式应用结果存在差异,相比于直接电切治疗,在尼龙绳套扎后进行电切,利于提升治疗安全性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治疗方式临床中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尼龙绳电切大肠
“带刻度”尼龙绳装置在肠道带蒂息肉尼龙绳套扎术中的应用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尼龙绳装置艺术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在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绽放的精灵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