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管理会计下的业财融合企业运营成本评价

2021-07-25裴小兵孟冉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指标体系

裴小兵 孟冉

【摘要】管理会计是通过分析相关财务指标, 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而指导和改善企业生产经营。 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视角以价值流增值分析为基础, 赋予资金时间属性, 指出企业运营资金是价值增值和时间性贬值的统一体。 在此基础上, 通过整理精益评价指标提出节约资金能力、生产能力、交付能力和资金运营能力四个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结合业财一体化融合的思想对各运营指标进行量化计算, 最后提出基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的价值计量的成本考核改善思路。

【关键词】精益管理会计;业财融合;运营成本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9-0091-8

一、引言

会计体系是伴随着生产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进步而逐渐完善的, 会计计量方式一定要与生产方式相一致, 才能有效地反映生产实际并指导生产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求方式从短缺经济模式发展到多品种小批量的差异化需求模式, 带动了生产方式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理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进而推动了会计计量的变革。 管理会计体系只有适应当前的企业生产方式, 才能有效地反映运营资金的生产情况, 实现业财融合, 进而使财务指标真实地反映企业业务运营状况。

传统成本会计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 易于忽略时间的重要性, 致使企业难以将财务指标落实到各个生产单元和流程中, 不能有效地计量生产过程中具体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期, 无法准确地计量各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贡献及其盈亏, 不能引导企业基于要素的增值性和投入产出期开展生产改善。 精益会计作为一种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管理会计模式, 正逐渐形成其理论方法体系, 用于指导企业改造精益生产方式。 然而, 尽管精益会计的理念已经被提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能够具体分析和评价业务单元资金运营情况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成型。

基于此背景, 本文以价值流成本理论和精益管理会计模型为指导, 阐述精益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 分析如何通过业财融合将价值流中的时间、业务过程和资金成本进行一体化表达, 并将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和资金收益透明化、可视化, 进而通过构建精益成本评价指标及其财务绩效表达, 找出各种业务形态的资金浪费情况, 及时改善以降低成本, 实现企业的运营成本评价和改善指引。 最终使企业缩短资金周转时间, 最小化价值流成本,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管理对企业利润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近年的發展中, 成本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取得良好进展, 但囿于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 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调整。 伴随着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传统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形成了以产品为导向, 追求规模效益的工作指引或模式。 然而这种会计模式在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模式下容易造成生产过剩的现象, 导致公司大量库存积压, 最终造成企业利润虚增。

传统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是预先确定单位成本, 并估算成本输出以确定产品售价。 这与真实的产品成本不同, 不能为企业的运营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此外, 近现代会计制度通常只能对企业的利润下降和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暂时反应并在较短时间内有所改善, 忽视了企业存在的根本成本管理问题。 传统会计方法可能会使企业生产大批量产品从而产生大量库存, 或由于库存短缺致使交货期延长等。 大量的库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从而阻碍了资金增值, 导致企业发展效率降低, 而交货期的延长会使得客户满意度降低, 从而存在减少或流失客户的潜在危机。 因此, 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由于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模式,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生产状况的指导存在滞后和脱节, 已经不能有效地指引企业的降本增效活动了。

三、精益管理会计体系的成本观及业财一体化过程

1. 精益管理会计体系的成本观。 最早提出价值流思想观念的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aiichi Ohno 和Shigeo Shingo 两位工程师,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识别和确认价值流中存在的各项浪费环节。 James P. Womack 和 Daniel T. Jones[1] 在研究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流概念, 指出企业要想实现精益生产, 就必须具体分析价值流中各流程环节的实体转化和优化设计。

尽管价值流分析为企业的改善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明确指出了流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环节, 但由于该方法是基于时间的业务构成分析, 没有与财务、资金进行整合, 所以在进行价值成本分析时, 该方法就显现出不足。

精益管理会计体系是伴随着精益生产方式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研究的。 裴小兵、李幸[2] 提出了精益管理会计模型, 如图1所示。 该模型将基于时间的价值增值和资金占用以及成本利润变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揭示了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价值增值和时间性贬值是一个一体化过程, 同时存在因增值作业活动带来的产品阶梯性价值增加和占用资金随时间推移的连续性贬值。 同时, 模型将业务过程的时间与流动资金占用有效地进行了关联, 在价值变化过程中, 将业务过程、时间、资金成本和利润进行了一体化表达。 通过模型构建, 形成了业财融合一体化表达的基础, 为构建业财融合的精益管理成本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精益管理会计通过价值流管理来改善企业绩效, 把降低成本的压力分散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使削减成本成为贯穿价值流始末的任务。 假设单位产品市场价格恒定不变, 则获得的收入Q是一定的, 如图1直线a所示。 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时间指的是能够使商品增值的生产活动所消耗的时间, 如组装产品的有效时间。 而生产过程中的等待、维修活动属于没有价值增值的环节, 因此产品的价值增值是一个随时间呈阶梯状不断增长的过程, 如折线c所示, 可与工序一一对应。 根据净现值公式, 资金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 企业的生产过程时间越长, 销售回收期越长, 收回的资金Q相对应的经济价值就越低, 企业获得的实际利润也就越小, 甚至亏损, 如直线b所示。 此外, 折线c和时间组成的面积集合表示流动资金的占用值。

因此, 企业中的运营资金同时具有增值过程和贬值过程两种形态, 是两种过程的统一体, 增值仅发生在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增值环节, 而贬值是运营资金的一种常态, 是时间的指数函数。 模型讨论了时间与资金收益的关系, 指出了缩短投入产出周期是提高生产率及资金收益率的关键路径。 因此在设计新指标的过程中, 本文在成本计量中引入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两个概念来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价。

2. 业财一体化过程。 企业资产运营的核心是其生产率问题。 依据精益生产体系和工业工程的优化改善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资金投入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传统成本会计是基于会计期内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来统计分析产品成本, 这个过程不能衡量具体每一个流程、业务作业单元资源要素的成本发生情况, 也无法分析在一个流程(作业单元)中投入资金的价值增值率是多少, 以及是否具有可提升空间。 也就是说, 在传统成本会计体系中, 难以形成对具体流程(作业单元)投入产出绩效的评价, 无法有效地形成财务系统对具体生产作业系统的改善指引。

业财融合指的是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一体化过程, 也是业务流程财务化映射的过程。 通过财务向业务前端延伸, 打通财务与业务、财务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界限, 实现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数据源的及时共享, 从而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和各业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关键是要以价值链为核心, 关注业务链条中的不增值环节和业务单元的资金运营情况, 并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消除流程中的非增值部分。 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基于价值目标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 保证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实现。

精益管理会计模型将业务过程与时间、资金占用进行了一体化表达, 为分析运营过程成本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 精益生产方式定义了几种典型的非增值活动, 包括库存、搬运、等待、停机、低速运行、不良返修等, 为展开和细分业务过程的成本分布及其价值计量提供了业务分析基础。 本文运用精益会计模型定义业务过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环节, 为这些环节打上时间和资金占用标签, 将业务过程与财务资金过程进行一体化表达, 实现业务流程、资金、占用时间的有机融合, 形成成本计量和财务评价。 因此, 业财一体化是一个在企业生产流程中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基于时间的资金占用过程。

由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中的时间和产品价格都是根据各工序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测定, 因此可根据这些数据有意识地去使用相关分析改善工具, 观察工厂内的各工序并找到瓶颈工序, 进而集中精力对其进行改善, 消除时间浪费。 定义和识别流程中的这些非增值活动, 设计相应的指标对流动资金运营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和改进指引, 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进而提高资金收益率。

企业成本计量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指标, 包括反映企业流动资产运营能力的相关指标和反映企业固定资产运营能力的相关指标。

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来看, 流动资产运营能力主要与流动资金周转速率的高低有关。 依据价值流分析, 增值活动在整个流程中占用的时间仅仅是一小部分, 而影响周转速率的最大因素——非增值过程占用了流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 这些非增值活动占用的资金所产生的成本需要由增值活动所占用的资金来负担和补偿, 也就是说有效资金的成本远大于其看起来的成本, 这就严重地降低了有效流动资产的资金收益率。 本文假设每天的流动资金投入量是稳定的, 生产周期是确定的, 那么企业总流动资金占用就是流动天数与每天投入资金的乘积。 另外, 如果在投入产出期内资金不能回笼, 企業流动资金占用就会随着应收货款回收期的延长等比增加, 由于本文研究范围仅关注生产制造过程, 因此未进一步讨论该情况。

企业的固定资产类科目是形成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以折旧等形式在成本项中体现, 其有效性直接影响成本水平和利润水平。 由于工厂整体设计规划、工艺设计及设备采购策略等原因, 固定资产的生产率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较高程度的影响, 它反映了企业管理的精益化程度, 是衡量和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单位固定资产价值创造水平, 以及有效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就应成为衡量企业投资水平和产品成本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有效作业面积与企业总面积的比值, 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设施与场地规划的水平等。 如何科学地认知既定生产规模下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合理地规划、使用土地厂房设施, 以及合理进行设备投资, 这些问题既涉及业务规划设计也涉及财务投资。 抑制投资规模、控制投资冲动, 也是业财融合的重要课题之一。

总之, 业财融合通过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价值分析与管理控制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若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联系得不够密切, 生产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等信息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向上传达、反馈, 企业资源就不能高效配置和运用, 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与控制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 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加强, 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精益管理会计的成本观体现在明确企业运营资金的二重性, 并将贬值和非增值过程的控制作为会计指标的重点, 通过有效追踪和计量流动资产在整个投入产出期内的成本变化和非增值情况, 分析其生产率,并依据相关指标向经营者提出改进路径和改进环节等合理的方案建议。

四、基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的价值计量的成本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精益指标的选择已有众多学者做出了相关研究。 Allen等[3] 将研究指标总体分为四大类: 生产力、质量、成本和安全; Seyedhosseini等[4] 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研究了汽车零件制造中的精益指标, 从财务、流程、客户、员工和供应商五个视角出发提取了50多种精益指标; Vinodh和Vimal[5] 提出了具有30个精益指标的模型; Dennis[6] 提出了一个模型, 主要考虑提供最短的交付周期、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给客户; Wan和Chen[7] 提出了一种通过考虑成本、时间和价值来衡量总体精益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 可以看出资金、时间、价值、质量和生产能力是衡量精益的公认标准。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整理精益指标的过程中发现, 现有研究的精益指标大多为运营层次的定性指标, 在应用于具体的成本计量考核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构建业财一体化的财务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使财务系统更好地为业务工作服务, 因此本文力图通过精益会计思想使得非财务的企业运营指标财务化, 从而形成财务控制指标。 在企业运营中, 时间的概念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之中,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周期。 但是在传统成本计量中缺少时间轴的概念, 使得各生产流程(作业单元)的成本控制并不准确, 难以有效地计量生产要素在具体生产流程和工序的投入产出及价值增值贡献或盈亏。 同时, 与时间密切相关的周转率又与资金的收益率和生产率密切相关, 因此应当关注时间因素, 从时间的视角来确定时间、资金和成本的关系[8] 。

传统成本会计以发生制为基础, 记录了耗费的资金量和资金分类。 对于资金有效性的考核, 多是从整个会计期的范围进行分析, 如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精益会计从增值与非增值两个视角区分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 其中有效成本是指创造增值的那部分成本构成, 是基于增值时间和过程的成本消耗, 无效成本是基于非增值时间和过程的成本消耗。 定义、计量非增值成本量, 对于衡量企业精益化程度和确定改善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要求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信息及时对接、互相传递, 能够完整地反映彼此活动, 将精益思想根植渗透到各生产环节管理对象, 将财务信息体现在各业务流程中。 不同于传统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精益会计模型的业财融合成本指标体系是以区别增值与非增值成本的计量为主体, 以衡量浪费为目的, 通过衡量各种形态的浪费及其资金成本,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运营指标财务化的过程就是将业务流程环节的增值和非增值部分在财务上的映射过程, 将业务流程运营能力以财务形式进行表达, 以财务价值体现各业务环节, 以财务视角提供决策信息, 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文基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与价值流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精益成本核算指标体系, 在遵循科学性原则、可量化原则、独立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 构建了节约资金能力、生产能力、交付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4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 从时间的视角去探索其与资金和成本的关系, 最终形成基于精益管理会计模型的价值计量的成本考核指标体系。

(二)企业运营指标的财务化转化

在当前的管理会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两类指标, 即财务指标和运营指标。 运营指标不以财务数据作为计量依据也不以财务数据作为计量结果, 因此, 运营过程的效果无法直观地通过财务的方式表达, 这就会削弱改善企业经营的效果。 因此, 将运营指标财务数据化, 就是解决管理会计存在的这个重大缺陷的有效路径。 运营指标财务化的理论依据是精益会计模型的运营资金增值贬值的一体化过程以及生产率(投入产出比)分析。

1. 节约资金能力。 成本核算的出发点就是节约资金, 因此要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也就是非增值作业时间上的资金占用情况, 主要体现在流动资金占用值、平均在制品成本、物料搬运成本等方面。 生产业务环节中在制品库存和搬运等环节作为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但必要环节与生产过程密不可分, 通过财务化表达衡量该业务环节的资金浪费情况。

(1)流动资金非增值占用值。 指的是因非增值作业的存在造成的流动资金在时间价值和资金量上的浪费, 评价标准是流动资金非增值占用最小化或理论值为零。 具体的表达式为:

L=    Qn×Cn×(1+r)(T-tz) (1)

式中: L為流动资金非增值占用值, Qn为n产品的日产量, Cn为n产品单件成本, r为银行基准日利率, T为投入产出时间, tz为增值作业占用时间。

(2)平均在制品成本。 在精益理念下库存是非增值的活动, 应尽量减少来实现“零库存”。 但因实际运作管理的要求, 又使库存成为很多企业的必备品。 因此, 应通过合理的设计, 尽量减少在制品库存水平, 使平均在制品库存资金占用越小越好或者降低平均在制品资金占总材料费的比例。 具体的表达式为:

[S=i=1nSnN (1+r)tk] (2)

式中: S表示平均在制品库存成本, Sn表示n产品在制品库存成本, N表示n产品数量, r表示银行基准日利率, tk表示库存占用时间。

(3)物料搬运成本。 搬运成本制造系统布局是精益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是制造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衡量。 一直以来, 物料的搬运成本占据了产品总成本的较高比重, 然而物料的搬运过程对于产品生产来说属于非增值活动, 增加了成本支出, 该作业活动应该被减少。 衡量搬运成本水平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企业设施布置的优化程度, 该指标的设计也可以为合理的布局设计、有效降低物料搬运成本和时间、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提供改善指引。 物料搬运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假定有n台设施, 运输费用为:

(3)

式中: Cij表示单位距离单位物料运输费用, dij表示设备之间的物料运输距离, fij表示设施之间的物流量, r表示银行基准日利率, tb表示物料搬运占用时间。

2.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视角主要是从生产运作流程中出发, 通过生产实际产出率等情况进行成本的核算。 主要体现在设备、员工和材料利用率等方面产生的浪费。 产出数量的最大化、员工设备运行效率的最大化、产品和技术质量的改进最终都是为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服务的。 生产率的最大化在有效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同时, 提高了资金收益率, 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1)设备利用率影响下的折旧损失。 精益生产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 因此, 在对工厂布局能力的评估过程中, 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潜在的生产能力的匹配性是相当重要的, 否则会造成产能不足或浪费。 所有的设备都是按时间折旧的, 但是由于生产能力不平衡, 使得部分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能够产生效益的, 也就是说这部分折旧是不能变现的, 因此造成了浪费。 设备折旧因生产能力造成的变现损失情况表达式为:

(4)

式中: ER表示每日设备折旧损失, Lr表示每日实际生产能力, Le表示设备每日设计生产能力, Cz表示设备每日折旧值。

(2)设备利用率影响下的利润获取损失。 因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此时的利润获取量没有达到最大值, 因此, 具体的表达式为:

Rs=(Le-Lr)p (5)

式中: Rs表示因设备利用率造成的利润获得损失量, p表示单件利润。

此外, 设备在流程中进行生产加工属于产品增值活动, 但是在设备运行状态中出现因故障、待机等停工情况属于非增值活动, 此时的成本不应被记入产品的成本核算中。 因此要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各类设备利用率。

(3)员工生产率影响下的无效工资。 员工成本主要以工资形式表现, 在员工每日总工作时长内, 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进行增值活动的作业, 可能因工作设计安排不合理造成无效劳动, 也可能出现消极怠工、停工等情况, 但是员工的工资是按照每日或每月标准时间发放的, 因此通过计算员工每天真正进行产品增值作业的时间, 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员工成本中的无效部分, 反映出真实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员工无效工资的计算表达式为:

[CW=1-Qctq+tfQRTRCR] (6)

式中: CW表示无效工资, Qc表示单位时间产量, tq表示单位产量定额加工时间, tf表示辅助作业时间, QR表示工人人数, TR表示每日规定工作时间, CR表示每日工资总额。

(4)材料消耗成本。 材料成本计量过程中, 应当考虑材料浪费的情况, 即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在材料(原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 即已被利用的材料与实际消耗的材料之比, 说明材料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材料利用率越高, 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材料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通过将本期的实际利用率与计划、上期或同类型企业的材料利用率相比较, 找出差距、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加以改进, 具体方法与材料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基本相同。 材料成本的计算表达式为:

(7)

式中: MU表示材料利用率, ME表示材料有效使用量, M表示总使用量, Ci表示材料费用。

3. 交付能力。 交付能力考查的是上一级向下一级交货时订单的履行情况, 即是否在既定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数量, 以既定的质量向下一级交貨。 精益管理追求生产环节交付数量、交付时间的准确以及浪费的最小化, 在指标计量时主要涉及直通率和交付时间两个概念。 按期交付, 不仅能够满足顾客需求, 维护企业信誉, 也规范了企业的运营秩序。 交付能力不仅包括产品的按期按时交付, 还包括交付产品质量满足制定标准。

(1)产品质量水平。 指的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是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 它始于顾客需求, 也终于顾客需求的满足。 精益思想中的一个浪费是返工和返修的浪费, 不良品和返工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和人工, 还浪费了时间, 用直通率来看, 累计的不良品率会对生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因此在评价指标过程中直通率应当越趋近于1越好。

废次品成本的计算表达式为:

f1=(1-i)R+Cf (8)

式中: f1表示废次品成本, i表示直通率, R表示利润, Cf表示维修返修报废及检测等相关费用。

(2)交付时间(周期)影响下的实际收益。 从原材料进入生产系统到生产完成并交付的时间可以用平均生产周期来表示, 即从原材料进入生产系统到生产完成所需的平均时间。 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 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期应当尽可能地缩短以提高资金的收益率和客户满意度, 投入产出期应当小于或等于承诺交付期或客户容忍交付期。 根据模型, 交付时间的延长会降低实际收益率, 交付时间应该趋近增值作业时间。 实际收益的计算表达式为:

R2=P-C(1+r1+r2)ts  (9)

式中: R2表示实际收益, P表示价格, C表示成本, r1表示银行基本利率, r2表示银行贷款利率(当没有贷款时r2为零), ts表示交付时间。

(3)换线重构成本。 布局柔性指的是生产线持续改善性能的能力[9] , 也可称为柔性。 业务流程的生产线改善能力在财务层面的表达通过重构成本来计算。 其计算表达式为:

CC=TCPtp (10)

式中: CC表示制造系统布局重构成本, TC表示制造系统布局重构时间, Pt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产量, p表示利润率。

4. 资产运营能力。 本文通过单位占地面积、每平方英尺成本、非增值作业率来整体评价资产运营情况, 以下三个指标都体现了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在生产环节对于企业资产管理方面的财务化映射。

(1)单位面积成本损失值。 衡量工厂生产布局是否合理的面积利用率是指设施生产所必需占用的面积之和与布局所需的能包含全部设施的最小面积之比值。 通过求非增值环节占地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可有效计量单位面积成本中的损失浪费值。 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增值环节面积与厂房面积越接近, 土地投资成本越低。 其计算表达式为:

(11)

式中: CA表示单位面积成本损失值, CT表示增值环节占地面积总和, A表示总占地面积, it表示当地土地租金。

(2)单位占地面积产出收益率。 是指每单位厂房面积的产出情况。 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下, 厂房的面积利用率越高, 所需的土地投资费用就越低。 因此, 在安全生产必需的间距能获得保证的前提下, 面积收益率越高越好。 其计算表达式为:

(12)

式中: UA表示单位占地面积收益率, R表示利润总额, A表示占地面积。

(3)非增值作业成本率。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因存在或发生非增值作业, 以及低效率的非增值作业造成总成本浪费的程度。 该比值越高, 表明企业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非增值作业越多, 流程设计越不合理, 也越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增值作业的效率。 非增值作业成本率的计算表达式为:

[Rc=CNC] (13)

式中: Rc表示非增值作业成本率, CN表示非增值成本, C表示实际成本。

五、案例分析

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年历史, 是一家专业的汽车暖风散热器生产公司, 企业主要设计生产管带式散热器, 为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 管带式散热器的加工工艺流程一般是有制管、组装、钎焊、试压、脱水、烘干、喷漆、装配和包装八个生产环节, 包括原料库、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 根据上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和表1中的基础数据, 计算的各环节数据如表2 ~ 表5所示。

六、结论

本文基于精益会计生产中的业财融合运营成本管理研究, 提出各评价指标财务化的计算公式, 给精益会计成本管理提供了量化依据, 使精益会计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 本文提出的成本管理指标适用于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一般性精益财务评价, 因企业自身对不同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同可多增加一些其他指标进行评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精益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 精益管理会计企业运营成本管理势必会大范围展开, 以达到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James P. Womack,Daniel T. Jones. World -changing Ma-

chines[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00:22 ~ 28.

[2] 裴小兵,李幸.基于改进杜邦模型的精益管理会计模型构建研究[ 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60 ~ 67.

[3] Allen J., Robinson C.,Stewart D.. Lean Manufacturing:A Plant Floor Guide[M].Michigan:Society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s,2001:106 ~ 151.

[4] Seyedhosseini S. M.,Taleghani A. E., Bakhsha A., Partovi S.. Extracting Leanness Criteria by Employing the Concept of Balanced Scorecard[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8):10454 ~ 10461.

[5] Vinodh S.,Vimal Kek. Thirty Criteria Based Leanness Assessment Using Fuzzy Logic Approac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60):1185 ~ 1195.

[6] Dennis P.. Lean Production Simplified:A Plain Language Guide to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Production System[M].New York:Productivity Press,2007:138 ~ 256.

[7] Wan H-D, Chen F.. Quantifying Leanness and Agility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Z].Atlanta,GA(US):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Research,2005.

[8] Tekez E. K., Ta?deviren G.. A Model to Assess Leanness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6(100):776 ~ 781.

[9] 寶斯琴塔娜,齐二石.制造系统精益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J].统计与决策,2018(10):174 ~ 177.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