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斌:打破教育人才职前职后培养“壁垒”
2021-07-25
本刊记者:该项目是由高校、地方政府、地方研究机构与基层学校“四位一体”联动开展,作为高校,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该项目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学斌: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于2011年,当时学校在成立学院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因工作需要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全校教师教育工作,所以它的具体职能就是管理、教学、研究和服务。具体在这个项目中,实际上学院就是代表学校统筹规划实验区的建设,设计实验区的内容,然后组织全校的资源实施实验区建设。
本刊记者:西南大学构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是基于什么样的初衷?
张学斌:目前,全国的师范教育职前培养的目标体系是非常明确的,因为国家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但职后却是模糊的。通常,我们的师范生毕业以后,无论是初任教师、骨干教师或者是名师、专家型教师、卓越教师,没有一级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源平台,最难的是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所以,我们就想通过这种实验区的建设,构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体系下,所有的师范生毕业以后,都是合格的,是达到了职前标准的,我们认为他们的起点是一样的,他无论到了哪个地方任教,后面的规划也有基本的路径和准则,有了一套标准的“流程”,让他的职后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我们的实验区也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出发,探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本刊记者:遵义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
张学斌: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区的建设,真正实现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校作为实践基地,真正把师范生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实验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我们高校老师的基本任务。比如我们的教授,无论平时学校的课再多、工作再繁忙,都必须拿出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时间指导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我们去到实践基地,不仅要指导我们的师范实习生,还会以多种形式对其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培养合格的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来提升我们基础教育教師的质量。所以,在实验区建设上,我们实际上是以1个教师带动一个学科,10个学科教师带动一个学校,几十个教师带动一个区域,这也是我们的核心。如果所有的职后培训都能够这样做,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愁发展不起来。
GOOD TEACHER
张学斌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