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原名师汪涛中学语文工作室:“主题式研修”, 让语文研修有方向、更高效

2021-07-25高林福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6期
关键词:汪涛工作坊研修

高林福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整堂课精力集中、乐学好学?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各有各的方法。对陇原名师汪涛中学语文工作室的各位语文教师而言,通过工作室主持人汪涛提出的“主题式研修”,大家的教学研修方向明确,对教学设计也更得心应手,吸引了学生目光,高效课堂自然水到渠成。

“主题式研修”,实现有效研修

2015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陇原名师汪涛中学语文工作室挂牌成立。该工作室是甘肃省“陇原名师”工作室之一,由甘肅省天水市语文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同组成,是集教学、教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教学教研合作共同体。据工作室主持人汪涛介绍,工作室现有学员83人,来自天水陇南地区,其中,牛尚志、马佩霞、杨岁虎、孙顺合、任淑芳、王月巧、王鸿举、张小红、赵鹏俊、任文等核心成员,教学方法独到,教研成绩突出。成员们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相互交流,共同研讨,为语文教学寻方向、觅方法。

工作室导师团队实力雄厚,先后聘请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靳健,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陈玉秋,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郭昭第、马超、郭治峰、王元忠,常熟学院教授闫桢等为学术导师。一批教育学者的加入,为工作室提供学术理论支撑,为课题研究提供协助。与此同时,工作室还聘请天水市教科所教研员王昌昌、省骨干教师张华兰和电教馆信息技术专家赵家玮为本土导师,为工作室探索前沿教育教学教研提供协助。

六年来,工作室以甘肃省教科院为后盾,以名师专家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网络为依托,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为主要方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通过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搭建促进天水市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为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可以借鉴的新模式,打造一支在省、市、县(区)教育领域中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教师团队。

在团队研修活动中,汪涛探索提出以“主题式研修”为核心的工作坊研修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汪涛表示,工作室名师如何带领一个团队进行高效研修,目前还没有样板可以效仿,通过“主题式研修”开展各类研修活动,工作室成果显著,实现了研修序列化、规范化、常态化、效益化。

据介绍,“主题式研修”,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围绕语文教学中的某一个共性问题开展相对集中的研修活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基于经验的总结,我认识到主题研修的必要性,也产生了以‘主题式研修的序列化,来增强工作室研修活动持续性的想法。”汪涛表示。2014年,工作室承担了甘肃省“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初中语文)项目,项目共有学员308人,人数众多,教学经历差异较大。虽然从教多年,经验丰富,但汪涛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压力增加不少。在培训过程中,广西师范大学高端研修班教授陈玉秋对工作室成员进行指导,要求每个工作坊确定一个研修主题。根据甘肃教师教学实际,工作室成员很务实地确定了“读一本专业书,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一主题。一年下来,学员感慨颇多,进步不小,受益匪浅。“当年我们的工作坊被教育部‘海培办评为优秀工作坊,接着又被特批为持续工作坊。总结工作坊研修成功经验,我觉得得益于‘主题式研修方式。”汪涛说道。

从此,工作室每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修。2015年是“1+1+1”,即上一节好课,读一本学科专业书籍,写一篇像样的教学反思或随笔或札记;2016年是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与达成;2017年是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8年是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2019年是挖掘文本教学价值,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在2018年年初进行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中,在名师的指导下,工作室成员进行了2天的现场研修和至少80课时的网络研修。研修刚开场,工作室主持人汪涛以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切入口,为研修班学员和学生分享了这首千古绝唱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融进了学员的心中。

通过近年来的深入践行,汪涛总结得出两点思考,其一,主题研修的教研方式值得各学校教研活动推广,可以避免教研活动无序无效无趣的尴尬,能有效地克服校本研修中较为普遍的走过场、形式化的教师“被研修”问题。其二,有效研修需要专家引领。听课评课是研修的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听评课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有效的引领、没有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向,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甚至让错误观念成为主导,这样的活动不搞也罢!”汪涛感慨道。

联合研修,实现资源共享

为更好推动区域之间的互动协助,工作室立足实际,挖掘当地资源,通过联合研修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2017年11月7日,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学院和汪涛语文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初中语文“三螺旋”同课异构研讨会在天水市第六中学举行。此次活动既是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国培学员“三螺旋”同课异构,也是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和研究生“三螺旋”同课异构,更是国培教师、学员和研究生“三螺旋”同课异构。

研讨会讲授内容为《孟子》之《富贵不能淫》,听课学生是天水六中八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活动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国培计划”首席专家郭昭第教授主持,汪涛工作室学员、研究生导师、国培学员、研究生以及天水市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共计250余人参加,6个班级400多初中生参与了观摩教学。研讨会通过“确定课题—同课异构—互动评课—总结反思”四个环节,现场互动不断,反响强烈。

据介绍,此次研讨会紧扣“三螺旋”同课异构的主题,分为上课和评课两个环节。旨在引导在校大学生尽快走进中学课堂,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大学教师更多地关注中学课堂,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讨如何科学使用部编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素养。

除了研讨会,工作室多次组织成员参加天水师范学院专家讲座。截至目前,天水师范学院国培班全学期聘请魏书生、荣维东、干国祥、肖培东、王君、赵谦翔等十八位专家讲学,参加“分体教学”等专题研修活动十余次。工作室还选派优秀成员参与到天水师范学院的活动中,成员马佩霞、任淑芳、孙顺和、潘小瑛、牟静等,在师范学院研修活动中上研修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课。在参与中提高,在点评反思中进步。

为搭建灵活便利的研修平台,汪涛建立了“汪涛语文工作室”微信群,让专家团加入,让一二级工作室全体成员加入。学员有教学教研中的问题,便有专家解答,学员互答。微信群研修的特点是便利快捷,随时随地。一人备课众人完善,赛事活动,抱团取暖。一人外出学习,资料同时传递,收获共享。一系列举措,促成的不仅是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有语文教育情怀、信念与信心的增强。晒成绩,也是比成绩。

工作室还积极组织线下活动,集中研修解决问题。每年至少举行2至3次线下活动,就如何做课题写论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集中进行线下活动,聘请全国课程专家当面点拨指导,面对面交流沟通,答疑解惑,学员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工作室积极参与市县级教学科研培训活动。工作室成立五年来,主持了陇东南地区“一师一优课”教师培训活动,秦州区教师语文素养提升培训活动。策划设计秦州区教师读书活动,参与秦州区乡村教师精准扶贫活动,秦州区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秦州区中高考复习研讨指导等,积极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优秀学员带头示范作用。工作室的工作得到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赏和大力支持。

据统计,截至目前,工作室培养出陇原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8人。学员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47人次,获市级教学奖励28人次。工作室承担了2015至2016年,及2016至2017年“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远程培训,汪涛两次获得教育部授予的“优秀工作坊主持人”称号。

理论指导实践,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研修学习,工作室成员获得了巨大进步,在日常教学中,有了源源不绝的长流之水。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出新又出彩?在成员们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中,工作室成员张小红紧紧抓住这篇小说的教学价值,既捕捉到该文简练的语言文学特点,又关注到该文的细节描写,在给学生展示时,循序渐进,鞭辟入里。“这篇小说最值得学习的是细节描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作者借助对风雪的描写一步步巧妙地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除此之外,‘风雪渲染了一种氛围,为后文故事结局埋下了伏笔。”张小红表示,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因为寒冷,林冲到草料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沽酒,出门之前和回来发现草料场倒塌之后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林冲开篇的形象和结尾连杀三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学习本文,学生明白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效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步骤设计中,通过导入环节,张小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再分析林冲的人物性格变化,并找出原因,其后是深挖细节描写,接着是课堂训练,最后再通过作业进行巩固。“细节描写往往能展现人物性格,所以我并没有独立去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而是在梳理情节和分析细节描写两部分内容时,把人物形象一起分析了。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分析细节描写时,人物性格也随之出来。”张小红表示。

分析情节的时候,张小红提醒学生划出文章中有关风雪描写的所有句子,并提出“这些描写有何作用?”当她提出这个问题时,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部分反应快的同学立马回答“推动情节的发展”。面对如此给力的答案,张小红给予了肯定,同时又给学生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它们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呢?这些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问题提出后,她便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如此一来,该篇文章另外的重点、难点便已引起学生的重视。

纵观整堂课,张小红重点分析细节描写和风雪环境描写,因为有分析情节时的预设和准备,学生寻找描写的内容并不难,且对其中某些直观描写的作用概括得很好。张小红只需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慢慢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作用,找得好,她便进行表扬,学生有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她再通过鼓励让学生完成前面没能完成的問题,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主题。

细节描写分析完了,环境描写清晰了,人物形象便完整了。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们对《水浒传》的兴趣更加浓厚,张小红趁机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全文,并深入分析各自喜欢的人物形象。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要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张小红表示。通过“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方法的尝试,她带领学生实现了教学目标,可谓师生互益。

此类教学实践在工作室成员中屡见不鲜,成员周雄设计的《将进酒》教学,汪涛设计的《雨霖铃》教学等等,虽然形式各异,却都深深吸引着学生,让语文教学更为深入透彻。

“做名师,做工作室主持人,要有一种教育情怀。情怀是一种责任,情怀是一种执着,情怀是一种奉献!”汪涛表示,工作室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为促进教师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GOOD TEACHER

汪涛

正高级教师,甘肃省陇原名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天水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两次获得教育部“海培办”颁发的“优秀工作坊主持人”称号。出版个人专著《新课改与教师成长》《守望语文》。

猜你喜欢

汪涛工作坊研修
基于Web的城市交叉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2021年高考数列经典问题聚焦
打折
“死去”20多年的弟弟复活了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