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锐:适合教育,让孩子不再“伤”在起跑线

2021-07-25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6期
关键词:卓越办学工程

“长期以來,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造成了‘以分数为中心的的教育现实,浮躁、功利的教育导向屡屡让孩子‘伤在起跑线,这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我不禁打出一个问号。”深耕基础教育15年,许锐对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提出了“追求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的理念,并先后推行“雅行教育”和“养正教育”的实践探索,虽有初步成效,但距离心中的理想教育却始终有些距离。

2016年,许锐参加了遵义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学共建遵义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名校长培养对象研修项目,通过几年的集中培训、课题研究、跟岗研修等,不仅加深了他对教育的理解与敬畏,也将其治学思想进一步提练,“创造适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由此生成。

何为“创造适合”?许锐向我们解释:“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基础教育是‘有限教育,或者称为‘适度教育,我们在有限的时空内,只能选择性地抓住适合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核心素养去培养,这才是适应时代、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才是最有质量的教育。”

如何才能打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不断探索之中,许锐逐渐明确了“适合教育”的内核。首先,“适合教育”是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要求要适合、适度,什么阶段完成什么阶段的教学任务,任何过度、超前的教育都是违背规律的;其次,“适合教育”是适合学生不同秉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天赋、兴趣、学情的不同,施加不同的教育,让学生自由发展;最后,“适合教育”是适合学生未来需求的教育,具有多样化、个性化、重基础、重特长的特质,既夯实基础,也适配未来。

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许锐创新提出“123456”发展策略,不断改变学校的实践样态:“1”是一个核心,即让教育适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教育;“2”是两个模式,即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达标+特长”培养模式和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学导用”课堂活动化教学模式;“3”是三个体系,即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精细化的管理体系;“4”是四大工程,即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学生幸福成长工程、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工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名师工程;“5”是五大亮点,即教学质量提升亮点、校园文化特色亮点、课堂教学改革亮点、课程实践亮点、办学模式构建亮点;“6”是六个要素,即适合的管理、适合的环境、适合的课程、适合的课堂、适合的活动、适合的科研整体推进。这样的策略布局,让学校在实践中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学校品质的同时,也充实着办学成果。

几年的名校长培养,丰富了许锐的教育思想,也寻回了他对教育的纯粹,少了些功利与浮躁,多了些对教育的自觉与坚守。他说:“追求卓越是我的教育目标,它不仅是将学校打造一流,更是将教师、学生培养卓越,我相信,这是‘创造适合这条教育路径必会达到的终点。”

猜你喜欢

卓越办学工程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画与理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