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2021-07-23郭爱兰

教育界·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历史教学高中生

郭爱兰

【摘要】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导入就相当于课堂成功了一半。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唯有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兴趣,或者通过导入将知识难度降低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自然需要重视课前导入。文章研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教学;课堂导入

一、前言

高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隐藏自己的心情。因此,仅通过观察,教师很难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敷衍糊弄的心态。历史知识琐碎,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内容较多,若是不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时间,课后负担就会加重,只会让教学质量下降。良好的导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

二、将历史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堂的首要环节。部分历史教师受到错误认识观念的影响,认为高中生年龄足够大,已经不需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往往采用言语直接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导入方式下,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就会产生一种无趣感,这种无趣感将直接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心情和学习状态,学生对于历史教学内容没有期待感,部分学生甚至会直接无视教师的话,像呆板的学习机器,不思考,不说话,就只是听课,有时听课都溜号走神,不知道教师让重点关注的内容,这种行为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1]。因此,单一无趣的言语导入并不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有起因、经过、结果,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而且历史分为正史和野史,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偏向正史一些,比较严肃且严谨,而野史相对灵活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导入时若能够充分考虑到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将历史故事作为课堂导入,那么学生在學习时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有利于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在将历史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时,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明确历史故事,并且需要确定历史故事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其次要控制讲述历史故事的时间,课堂导入一般不宜过长。再次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历史故事,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秦始皇少年苦难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有一个君主与其他君主不同,其自小就不被重视,在小时候发现他的父亲是质子,而这样的身份地位直接导致他一直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后来他的父亲逃回国,丝毫不顾他和他的母亲,他直到十岁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在十三岁成为少主,但是没有几个人尊敬他,反而都看不起他,他无权无势只是个空架子,他的祖母还总是要杀他。这个少年时期充满苦难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人物——秦始皇。接下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一遍教材,看一看拥有这样悲惨童年的秦始皇在成为君主后是如何统一六国的?在他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人格魅力?”利用简单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驱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真学习接下来的历史内容,能够有效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三、将历史情境作为课堂导入提升质量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历史本身就是发生在过去的真实故事,历史教学内容都具有存留价值,可以供后人深思与学习。但正是因为发生在过去,跟现在的生活环境与状态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一些历史事件中人物的行为。而且,虽然高中生的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导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教学质量[2]。

例如在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作为导入,首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一些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以故事主人公的口吻将故事讲一遍。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将自己带入到改革开放的背景中,结合生活情境产生真实感。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改革开放以来的突出成就,创设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巨大成就并非说说而已,引起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思考问题,提升理解能力,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激发想象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当前高中阶段主要应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地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3]。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将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冲击,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历史知识有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可以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全民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备课。虽然教材中有一些图片可以显示日军侵略的暴行和中华儿女反抗的事迹,但是数量不多,并不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触。因此教师可以上网寻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图片、视频,也可以是一些比较真实的影视作品节选片段,在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当时事件的想象,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对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设计悬念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好奇心

疑问是思考的源头,而思考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高中生思考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悬念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思考历史知识[4]。

教师设计的悬念首先需要具备启发性,需要学生思考才能够解答出来或者需要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后才可以解答出来,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其次,教师设计悬念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学生直接带着问题去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知识后就可以得到答案;另一种是设计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问题,在导入时告诉学生,让学生一直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最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答案。后者比前者悬念的难度增大,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选择悬念的设置方法。

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制造悬念:“根据调查,全国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而孙中山在历史上被称为‘国父,为什么他会得到如此称谓?他做了什么事情?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回答这些问题。”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悬念,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更加有利于后续的教学。

六、采取回顾式导入帮助搭建历史框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极多,并且历史知识点比较琐碎,想要保证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选择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而且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极强,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前一阶段的事件会对后面的事件有所影响。学生想要学好历史知识,需要在头脑中搭建清晰的历史框架。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比较混乱,教师可以采用回顾式导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搭建历史学习框架,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框架基础。

例如在进行“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引入前一个单元“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核与监察”的内容,并且利用多媒体制作详细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预测一下近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与古代有哪些区别,要求学生按照历史框架中的逻辑去思考。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设计多样化导入,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師首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历史背景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再次,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设计悬念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者配合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最后,可以采取回顾式导入方式帮助学生搭建历史知识框架,理解新知识,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昕宇.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0(03):207-208.

张海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6):27.

王永胜.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8):41.

张婵.离开多媒体的有效课堂导入——浅谈从分析课题中导入高中历史教学[J].商,2012(15):236.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历史教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