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题复习的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2021-07-23翁建兰

教育界·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流素养思维

翁建兰

【摘要】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需要,对专题复习中综合思维培养进行分析与讨论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河流专题复习为例进行了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讨论,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专题复习;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初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B19003)阶段性成果。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学考核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适应考核变化,最终的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核心素养教育不仅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进行培养,教學考核也更加倾向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的一种思维是学生能以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地理环境,该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考虑得更加全面,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迁移和深化。可以说,综合思维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在专题复习中强调综合思维的培养有突出的成效,所以基于河流专题的复习来进行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的讨论意义显著。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目标和要求在不断明确,相关的教育也在持续开展。以地理教学为例,2016年9月,教育部编制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总结为四个方面:(1)人地观念。所谓的人地观念具体指的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基于人和地的具体关系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思考。(2)综合思维。所谓的综合思维具体指的是对在地理问题的分析中,学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这样问题研究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会更加突出。(3)区域认知。所谓的区域认知具体指的是学生需要对区域特征、特色进行掌握与了解。(4)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基于地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地理问题的实践探究与分析,从而解决具体问题。

总的来讲,在地理学科的教育实践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针对具体素养开展教学,规划教学措施,最终的教学效果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需要从四项能力入手做综合性强调与分析,这样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效果才会更加突出。以下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一)明确自然地理要素,强调综合性分析

自然地理要素是比较多的,具体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等。在河流专题复习中,在地理要素明确中,具体关注的是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就地形的具体分析来看,其主要影响河流的流向、长度和流速等。复习中可以例举中国的长江,长江由于受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滚滚东流,横贯东西,流程长,且流经我国的三级阶梯,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然后将欧洲莱茵河做对比分析,其流经平原地区,流程短且流速缓。将两条河对比分析后,学生在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以及对比分析中逐步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就气候特征的分析来看,主要是强调其对河流水量、水位、含沙量及航运等的影响。气候中的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多少影响了许多河流的水量。一般降水丰富的地区,河流的水量也大;降水季节变化的大小也会影响河流水位季节的变化,比如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不稳定,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就大,而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由于各月降水相对均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其航运条件自然就更优越;降水量强度大,对泥沙冲刷能力强,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到河流中,河流的含沙量就会增大。

(二)正确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地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会发现,各地理要素综合存在于地理环境当中,而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正是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所以会形成不同的地理环境。从河流专题的具体复习来看,主要是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首先是地形与河流的影响分析。通过河流专题的具体复习可知,河流与地形的影响是相互的。(1)地形影响了河流的流向。对我国的河流进行整体分析会发现,我国河流的整体流向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整体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当然,也会有个别特殊,这些特殊均和地形有关[3]。比如由南向北流的额尔齐斯河,其流向与其发源于阿尔泰山北麓有关。再比如河西走廊的河流,其流向基本都是由南向北,主要是因为这些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受地势影响,由南向北流。(2)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在地势落差比较大的地区,河流流速快,泥沙被大量带走,当河流流经地势相对较缓的区域后,泥沙沉积,会有大面积的冲积平原产生,比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均是河流冲击作用形成的。

其次是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影响。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其对河流的影响是显著的。就降水而言,暖湿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大,河流的流量也普遍较大,这也是我国南方河流流量普遍大于北方的原因。就温度而言,温度高,区域蒸发量大,会造成冰川、冰雪消融,为河流注入充足的水源,所以西北地区的河流,在夏季高温时其径流量会明显增加。从河流对气候的影响来看,河流带有丰富的水源,蒸发的水分在空气中易形成云层,云层又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在河流密布的区域,降水量也会比较多。

总的来讲,在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综合结果以区域地理特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分析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认知我国河流的具体特点等有显著的意义。

(三)学会迁移应用,形成地理综合思维

在综合思维的具体培养中,强调知识的迁移也是有突出价值的。从现实分析来看,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选择基础上,学生能够实现对自然空间中的要素作用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内化能力会有所加强[3]。教学结束后,教师再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对河流内容的掌握会更加深刻。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河流专题的复习中,教師基于所学知识出了一道题:“某河流如图1所示,图中圆圈所代表的是湖泊,该湖泊为咸水湖,且每年6月~9月,湖泊的面积会显著增大,10月~次年5月,湖泊的面积会减小。在湖泊周围分布着灌溉农业,在河流的发源地有畜牧业,请问,该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势高低如何,河流有什么显著的特征?”

【解析】从图示来看,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这表明该河流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题目中告知湖泊为咸水湖,这说明湖泊位于内陆地区。河流由南向北流,且湖泊为咸水湖,这和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的河流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另外,题目中还明确表明湖泊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且时间也和西北内流河的时间一致,这说明题目中的河流应该是位于西北地区河西走廊的河流。基于此,该区域的基本地势为南高北低,河流的具体特征为:(1)河流的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且主要的补给为冰雪融水;(2)河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在枯水期的时候甚至会存在断流的情况;(3)河流的蒸发量大,且河流的径流量整体偏小。

总结,该题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综合考虑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的判断,然后基于区域判断将所学的区域河流特征进行套用,这样题目便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总体来看,该题目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并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综合思维的培育,对于实现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四项基本能力,并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培育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具体的分析来看,三点培育措施和方法对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知识迁移复习实践中,基于知识的具体迁移和综合思考形成综合性思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其本身的能力塑造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姚云,冯丽芳.基于专题复习的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专题复习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3).

刘登海.基于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板图板画应用策略——以“三圈环流”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51-56.

光磊.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升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高中地理“气候成因”专题复习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07):88-89.

猜你喜欢

河流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河流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