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21-07-22高永俊李晓峰
高永俊,李晓峰
(1.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山西 晋中 030600,2.临汾市人民医院 老年科,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临床上脑梗死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研究已证实[1],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核心梗死区存在可逆的缺血区域,即缺血半暗带,部分患者缺血半暗带存活时间可达48 h,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拯救可逆的脑组织,可有效降低梗死面积,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研究证实[2]丁苯酞的主要作用为通过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增加缺血区域血流,同时保护脑细胞及线粒体,对脑梗死急性期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针对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随访研究尚少,且可能存在疗效差异。因此本研究探讨丁苯酞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168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2007年TOAST分型为LAA型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40~80岁,平均(62.54±4.65)岁;CE型39例,男32例,女7例,年龄42~78岁,平均(62.42±4.23)岁;SAA型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0~81岁,平均(62.61±4.76)岁。所有亚型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同一亚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急性发病,时间<48 h;头颅核磁明确为脑梗死急性期;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3];由于本研究收集病例中其他原因(SOE)及不明原因(SUE)例数少,故本研究仅对LAA、CE及SAA亚型研究。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外周血液病、对芹菜过敏史、妊娠或哺乳期、高级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对照组根据指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脑保护、活血化瘀、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增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氯化钠0.9 g,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100 mL,疗程14天。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及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比较有差异。
2 结果
2.1 LAA亚型NIHSS评分。组内比较:2组NIHSS评分治疗后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4天及1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LAA亚型NIHSS评分()
表1 LAA亚型NIHSS评分()
治疗后1个月分组 例数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4天观察组 51 10.16±2.11 12.10±2.54 7.16±2.25 4.81±1.18对照组 47 10.25±2.21 12.46±3.12 9.22±2.41 6.18±2.12组间 - F=25.123 P=0.000时间 - F=188.124 P=0.000组间*时间 - F =12.865 P=0.001
2.2 CE亚型NIHSS评分。组内比较:2组NIHSS评分治疗后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CE亚型NIHSS评分()
表2 CE亚型NIHSS评分()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 20 10.22±2.16 11.33±2.65 9.61±53.07 7.54±2.15对照组 19 10.12±3.22 11.23±2.939.86±52.35 8.57±1.74组间 - F=26.347 P=0.000时间 - F=67.537 P=0.000组间*时间 - F =8.237 P=0.008分组 例数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4天
2.3 SAA亚型NIHSS评分。组内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SAA亚型NIHSS评分()
表3 SAA亚型NIHSS评分()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 13 3.31±2.21 3.11±1.54 2.48±1.24 0.54±0.13对照组 18 3.42±2.12 3.18±1.84 2.61±1.52 1.41±0.59组间 - F=21.543 P=0.000时间 - F=63.368 P=0.000组间*时间 - F =4.764 P=0.015分组 例数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4天
3 讨论
我国是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约有70%的患者为脑梗死,虽然目前溶栓治疗得到认可,但由于严格的时间限制,获得溶栓治疗的患者仅为2%[4]。对于超过时间或由于禁忌症等原因不能溶栓的患者如何恢复半暗带细胞的血液供应,延长半暗带细胞的存活时间,是临床关注点之一。目前丁苯酞因较好的临床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急性脑梗死有不同的TOAST分型,丁苯酞是否对所有亚型均有较好的疗效尚缺乏相应的报道。
本研究发现治疗前SAA亚型的NIHSS评分低于LAA及CE亚型,其可能与发病机制相关,SAA亚型中包含了腔隙性脑梗死,因此神经功能缺损可能相对较低,而LAA亚型为主干动脉闭塞,CE亚型为栓塞机制,亦可阻塞大血管,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5]。LAA亚型研究发现治疗后7天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分析可能与LAA为动脉硬化引起的大动脉闭塞,早期缺血发作后水肿风险更高,因此病情进展风险增加。CE亚型组治疗后7天NIHSS评分同样升高,且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下降不明显。分析认为CE亚型同样存在阻塞大动脉后水肿风险增加,同时由于CE亚型为急性闭塞,侧支循环建立较LAA型慢,因此效果相对较差。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1月LAA亚型及CE亚型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丁苯酞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其可能与丁苯酞保护线粒体,减少细胞死亡机制相关。SAA亚型分析发现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且丁苯酞治疗者同样1个月后才有差异。分析原因认为丁苯酞的主要机制之一为增加脑组织微循环改善缺血区域血流,因此对于大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更好的建立侧支循环[6],进而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而SAA为小血管病变,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脑梗死发生后很少启动侧支循环,因此丁苯酞早期临床效果相对较差。但由于SAA亚型起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对较低,因此治疗后1月NIHSS评分亦比较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丁苯酞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LAA亚型的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