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因素对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1-07-21邓淑芝吴敏艳梁晓基

全科护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屈光视力

谢 艳,黄 澜,邓淑芝,吴敏艳,梁晓基

近年来,对学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儿童视力问题常位居健康问题的首位[1],若学龄儿童因屈光不正等问题导致其出现近视、弱视等眼部问题无法及时检出并正确矫正,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性视觉障碍[2],直接影响学龄儿童学习、工作、就业前途,甚至会导致本民族居民健康素质整体下滑。因此,为充分了解本地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的现状,分析学龄儿童视力异常状况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积极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做好科学依据。本研究针对前往我院进行视力健康检查的学龄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筛查,并对可能影响其视力情况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与社区医院、辖区内学校合作,进行屈光状态健康问题筛查的1 388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屈光状态进行检测,在视力检查同时对儿童及其家长调查视力危险因素分析。该项目纳入男童712人,女童676人,年龄6~12岁。所有研究对象经健康体检后均身体健康,双眼无遗传学高度近视或器质性病变,智力检测水平正常,能够积极配合检测工作。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组成员纳入专业眼科医师4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4人。主要内容包括屈光状态、危险因素调查。

1.2.1 视力筛查 近视标准[3]是学龄儿童单只裸眼视力<5.0,在非睫状肌麻痹情况下以等效球镜度数<-0.50 D;已经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学龄儿童则为近视。近视率=(近视+角膜塑形镜佩戴者)/被调查总人数×100%。散光标准是非睫状肌麻痹下验光柱镜度数绝对值>0.00 D[4]。

1.2.2 屈光检查 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学龄儿童均进行屈光状态检查,检查方法为采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散瞳。在检查对象进行散瞳前后均采用Topcon-KR880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查,并在48 h后以标准视力表对学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检查,同时对其进行眼位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矫治措施。戴镜的儿童查视力时必须测裸眼视力和戴镜后的矫正视力,记录时注明眼镜度数。

1.2.3 问卷调查 本研究针对影响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等视力问题采用自制环境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一对一问答形式向被调查对象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主要纳入指标包括看电视时间及距离、使用电脑iPad的时间、使用手机时间、营养及饮食情况、每周平均运动时间、生活采光、是否认真做眼保健操、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不良用眼习惯、性别、年龄、公园等休闲场所距离等项目。

1.3 评判标准 屈光异常范围:S≥3.25 D或S<-0.75 D,C≥1.50 D或C≤-1.50 D,其中S≥3.25 D为远视,S<0.75 D为远视趋向,C≥1.50 D或C≤-1.50 D为散光。双眼屈光差对照:球镜差双眼差异≥2.00 D,柱镜差双眼差异≥1.50 D[5]。

1.4 质量控制 本研究对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筛查机构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筛查人员具备执业资格,并在调查开始前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筛查所用方法、药品、器材、设备均采用统一型号和方法,视力检查表符合国家标准(GB11533-2011《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规定,屈光检测采用台式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仪应符合标准(ISO10342眼科仪器—验光仪)的规定。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处理。以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异常作为因变量,以多种环境因素等指标为自变量纳入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不同年龄段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异常比较

表2 影响屈光异常的单因素分析(n=353例)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影响学龄儿童屈光异常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学龄儿童视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视力下降的显著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学龄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5-7]。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社区1388名学龄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筛查结果显示,在对1 388名学龄儿童的视力屈光状态筛查时,存在屈光异常者353人,检出率为25.43%,其中近视学龄儿童为311人(22.41%),散光23人(1.66%),远视12人(0.86%),散光合并远视者7人(0.50%),其中近视学龄儿童的检出率相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略微存在差别[8],但并不显著,这可能与近视筛查的技术水平、检验标准,同样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保健条件等因素存在关系。

3.1 不同年龄段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差别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纳入6岁以上学龄儿童,分为每2岁为一组,其中6岁组屈光状态异常检出率(12.84%)远低于其他三组,尤其是12岁组(38.57%)检出率最高,四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屈光状态检出率逐渐提高,分析原因可能与低年龄组学龄儿童课业并不繁重,户外运动时间长,多以集体活动或是玩具等为主,接触电脑、手机产品的机会较少[9],相对12岁组学龄儿童,该年龄组学业负担加重,读书、学习时间延长,电视、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延长,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使用量增加,若对用眼健康、用眼卫生不重视,则可能导致近视等屈光状态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0]。

3.2 影响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的环境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3.2.1 电子产品使用及不良用眼习惯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深入生活,学龄儿童使用手机、iPad、电脑、电视的机会增加,但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原因与这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使用电脑电视距离过近[11-14],熬夜打游戏机等均会造成学龄儿童用眼负担加重,再结合学龄儿童自控力较低,家长若疏于监督,易出现视力问题。因此,建议学龄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管理,加强监督,防止用眼过度,同时注意儿童在读书、学习时用眼距离的纠正,防止过近的坐姿,电视、电脑的摆放距离过近也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警惕儿童视力异常的早期发生[15-17]。

3.2.2 户外活动对视力的影响 研究证实,儿童若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能缩短室内近距离用眼时间,能够有效促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视觉系统发育成熟[18]。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证实,每日运动时间低于1 h的学龄儿童,其出现屈光状态异常的风险提高5.103倍,原因在于学龄儿童在除正常教学课程外,还被附带安排阅读、绘画、书法、乐器等课外辅导内容,户外运动时间缩短,用眼时间增加,眼球负担增加。针对这一现状[19],建议学龄儿童家长保证其正常学习的同时,适当延长户外运动时间,增加远眺,帮助改善眼疲劳,改善眼睛的自主调节功能。

3.2.3 其他因素与屈光状态 本研究纳入地区为南方,阳光充足、经济条件较好、居住条件优良,因此未发现以往研究报告的采光问题影响儿童近视等问题的现象[20]。此外,学龄儿童居住地周围公园等休闲场所的距离也同样是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的重要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距离远近与学龄儿童活动时间存在相关关系,休闲场地距离越远,可能导致学龄儿童活动意愿减少,运动时间缩短。有研究表明营养因素有助于保证儿童视神经发育,挑食、偏食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其相关营养素缺乏,从而进一步影响学龄儿童视神经、眼部器官的发育及营养需求,但本研究结果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地区居民普遍重视儿童营养膳食摄入,平衡膳食营养[21]。

综上所述,对学龄儿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屈光状态检查,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学龄儿童出现的近视、散光、屈光不正、弱视等视力问题,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本区域内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异常的形式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学龄儿童、家长、学校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及时筛查存在的视力问题,并及时、重点干预,为学龄儿童屈光状态早发现、早治疗提供积极帮助。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屈光视力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论学龄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学龄前儿童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探讨
保护视力等
视力测试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