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末期本科护生转型冲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2021-07-21潘宁宁
潘宁宁,张 贤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护生过渡到护士的关键时期。护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环境与角色发生了改变,在实习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压力,甚至出现冲击。转型冲击(transition shock)指个体由已知角色转型为陌生角色时,受角色、关系、知识及责任变化的影响而在身体、心理、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产生的一种迷茫、困惑、怀疑及定位不明的感受和体验[1]。毕业实习期是护生积累知识、技能和塑造品行的重要时期[2],若不能顺利转型会严重影响未来入职护士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已有研究证实,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实习和就业压力、择业效能感等均有正面作用[3-5]。当护生面对冲击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即设法解决自己面对的现实问题并作出积极的解释比采取逃避现实和依靠别人对身心健康、职业发展更加有益。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实习护生应对方式与转型冲击之间关系的探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实习护生的转型冲击与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后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以减轻实习护生相关冲击,促使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顺利适应角色转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月—2019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毕业临床实习的护生200人。纳入标准:正在进行毕业临床实习;实习时间≥28周;本科护生;自愿参加本调查。调查对象年龄(21.89±1.06)岁。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 主要包括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等。
1.2.2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 该量表来源于薛友儒等[6]编制的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包括身体方面(6个条目)、心理方面(8个条目)、知识和技能方面(5个条目)、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8个条目)4个维度27个条目。已有研究者对该量表部分条目的表达进行调整以适应实习护生的调查,经研究证实也有较好的信效度[7]。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相符、不大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相符”分别计为“1~5”分,总分135分,得分越高代表转型冲击程度越大。本研究对20名实习护生进行预调查,结果显示该量表用于实习护生转型冲击评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考虑到量表各维度条目数差异,将维度得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评分=维度总分/条目数。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由解亚宁[8]编制,由积极应对(12个条目)和消极应对(8个条目)2个因子组成,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0=从不采用,3=经常采用),计算每个因子所有条目的平均分。积极应对因子得分越高,表明在面对压力时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因子分越高,表明在面对压力时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
1.3 资料收集方法 征得实习护生的同意后,由研究者实施测评,当场发放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当场收回,
并剔除不合格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定性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一般资料的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得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转型冲击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单位:分
3 讨论
3.1 本科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及应对方式现状 192名实习护生转型冲击总分为(90.02±14.96)分,标化得分为(3.33±0.55)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高于于明峰等[9]的研究结果,低于王蕾等[7]对实习护生的调查结果,也低于针对新护士的相关研究结果[10-12]。比较得分差异可能与调查人群、地域文化、教育背景、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的调查主体为实习护生,而其他大部分研究主体为已入职的新护士,入职新护士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面临的工作强度、难度都较大,角色转型也就更难。本研究结果显示,角色转型冲击4个维度中,知识和技能方面维度得分最高,与相关文献报告[11]结果一致。护生在校期间在课堂上多是被动地吸纳知识,而临床实践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主动运用于临床,而护理本科生初到临床,往往运用知识、输出知识的能力较差[13],特别是当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及操作与临床相差较大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本科生角色的转变。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被认为是减少转型冲击并确保新护士从在校学习到临床实践平稳过渡的最佳途径[14]。一方面,护理教育者在校期间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早接触临床、实行本科生临床导师制、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其角色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临床带教过程中注重对实习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强化训练,及时、耐心地对其知识、技能的薄弱环节,以及临床与学校学习内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答疑解惑。本调查还发现,实习护生身体方面所面对的角色转型冲击也较大。临床护理工作负荷大、夜班等因素可能导致实习护生产生身体疲乏、睡眠紊乱等身体反应,在缺乏熟练度同时又处于较高的工作强度,这对于刚刚结束课堂学习的护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生的转型冲击,尤其是身体方面的冲击,充分发挥带教老师“传”“帮”“带”的作用,适当降低工作强度,循序渐进地为护生安排临床实习任务。
本组调查对象的积极应对方式平均分(1.88±0.45)分,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分(1.45±0.56)分,积极应对平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平均分,说明实习护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使用积极应对方式高于消极应对方式。提示护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能够通过与老师或同学交谈、倾吐烦恼、寻求建议和帮助等方式比较理智地处理问题。
3.2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的影响因素 表2表明,不同性别、家庭收入、是否自愿就读护理专业的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实习护生在转型冲击中承受到的压力大于男生,与刘洁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男性在体力、精力、逻辑思维和应急能力上较女性具有优势[16],女性更容易受身体、心理及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其在转型冲击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护生受到的冲击程度更大,可能是因为实习期间日常开销较在校学习期间明显增加,但自身的物质经济条件差,身心压力较大。提示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及时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树立信心帮助其转型。因个人兴趣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受到的冲击程度最小,与王蕾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自身对专业的热情、兴趣对缓解冲击有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自愿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非自愿就读的护生,因此更容易履行角色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有更强的专业认同[17],较容易适应角色转型。提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在院校和临床教学中注重护生专业情感的培养,树立专业典范,尤其是充分发挥优秀临床带教的典范作用,加强护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情感。
表2 不同一般资料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得分比较(n=192)
3.3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实习护生转型冲击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平均分呈负相关(r=-0.335,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分呈正相关(r=0.405,P<0.01)。与于明峰等[9,12]等对新护士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缓解角色转变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有学者研究证实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发展良好人际关系,减轻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提高新毕业护士自我效能感,减轻转型冲击[18]。此外,相关研究表明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和相关事件的过程(如感恩日志等)有利于引导个体的注意转向生活事件的积极成分,发现和吸取日常生活事件的积极意义,继而调整认知结构,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应对方式[19-20]。护理教育者可以将这两种训练方式运用到实习护生身上,减轻护生初到临床面对应激事件产生的退缩心理,发展良好人际关系。实习期间可以鼓励护生每天以反思日记等形式记录当天实习生活体验到的快乐、自豪、感激、爱、乐观等积极情绪及相关事件,维护护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表3 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科实习护生转型冲击水平较高,其转型冲击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一方面,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加强护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习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关注实习期护生面临的身心压力,减少各方面的转型冲击。另一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加强护生积极应对技巧的培训,帮助护生建立合理、正确、理性的观念,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采取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减少实习期受到的转型冲击,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