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预测围产期胎儿窘迫的应用分析
2021-07-21严辉群白晓慧陈婷婷曾志伟
严辉群 白晓慧 陈婷婷 曾志伟
胎儿宫内窘迫是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脐带缠绕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以脐带绕颈最为常见[2],约占分娩总数20%~25%[3]。脐带过长、频繁胎动、胎儿小等均会出现脐带绕颈[4]。然而,由于脐带存在一定的伸缩性,一般情况下对胎儿危害不大,但若脐带勒得过紧,影响到胎儿血供,便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造成围产期胎儿死亡[5]。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手段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150例。(1)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年龄>36岁或<18岁;存在异常孕产史;孕期出血;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妊娠期接触有毒物质;早产或过期妊娠;胎盘或脐带异常;胎位异常;母儿血型不合;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多年不孕经治疗后受孕者;曾患生殖器官肿瘤。(2)排除标准:患有妊娠疾病和内科合并症者。其中,经产妇45例、初产妇10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6±4.1)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 ±2.4)周。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脐动脉血流,并行全产程心电子监护。(1)脐动脉血流测定:采用GE-voluson E8仪器,探头频率为3.5 MHz。孕妇取平卧位,常规扫查,于胎儿肢体侧探测脐动脉血流,电脑自动读取连续10个及以上峰谷一致的脐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图,分别测定收缩期末最大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度(D),并计算两峰峰值之比,即脐动脉血流S/D值。(2)胎心监护:孕妇宫口开至2 cm以上时给予胎心监护,采用EDAN-F200胎心监护仪。孕妇取左侧卧位,选择两条较宽的弹性皮带,于腹部固定胎心探头,将宫缩胎头固定于宫底下2 cm 处,对胎心分别行NST(无刺激胎心监护)及CST(电阻探针腐蚀监测),探头频率为5 MHz,记录纸速为3~4 cm/min,连接监护仪后,可显示胎心及胎动情况。
1.3 评估指标 (1)脐动脉血流异常判定标准:S/D值不低于3为异常,提示胎儿窘迫。(2)胎儿窘迫判定标准:产时胎心率>170 bpm,持续10 min以上;产时出现重度变异减速(VD)、晚期减速(LD)、CST阳性,新生儿Apgar评分1~5 min之内低于7分及羊水污染II度~III度。(3)胎心率异常判断标准:NST监测时间为20~25 min,当胎心基线为130~150次/min,胎动在监测过程中至少有3次或胎心率上升幅度在15~20次/min以上,且持续≥15 s为异常;CST是指自发宫缩的胎心情况,监测时间为25~30 min,胎动在10 min内有3次中强度宫缩或晚期变异减速为异常。
1.4 分组 根据脐动脉血流S/D值和胎心率将所有高危妊娠孕产妇分为I、II、III、IV组。其中,I组67例,脐动脉血流S/D值正常、胎心率正常;II组34例,脐动脉血流S/D值正常、胎心率异常;III组21例,脐动脉血流S/D异常、胎心率正常;IV组28例,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胎心率异常。四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观察指标 四组孕妇产时脐动脉血气、破膜后羊水性状及胎儿窒息发生情况,新生儿 Apar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胎心监护与胎儿窘迫及其预后的关系 羊水过少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胎心监护与胎儿窘迫及其预后的关系[n(%)]
2.2 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应用分析 见表2-3。灵敏度(特异度)=筛查出的真阳(阴)性人数/金标准真阳(阴)性人数×100%。阳性(阴性)预测值=筛查出的真阳(阴)性/筛查结果阳(阴)性数×100%。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使用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胎心监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胎心监护预测诊断胎儿窘迫的结果
表3 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应用价值[n(%)]
3 讨论
胎儿宫内窘迫是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一旦发生易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所以第一时间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治疗干预对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联合胎心监护评价胎儿窘迫程度的研究报道所见甚少。本研究选取了15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脐动脉血流指标监测联合胎心监护预测围产期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IV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羊水污染发生率(64.29%)、胎儿窘迫发生率(46.43%)均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使用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纯使用胎心监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胎心监护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监测,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胎儿心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通过信号描记瞬间的胎心变化所形成的监护图形曲线,可以了解胎动时、宫缩时胎心的反应,以推测宫内胎儿有无缺氧。(2)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可通过脐动脉收缩期末最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度(D)的比值(S/D)来反映宫内缺氧情况,S/D值越高则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程度越明显,但S/D值的高低会受孕妇本身个体差异、其胎儿脐动脉位置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于评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扬长避短。李颖清[6]选取了30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比较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与胎心监护预测围产期胎儿窘迫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显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在围产期胎儿窘迫中的预测价值确切,与本研究所得结论相一致。
综上,脐动脉血流联合胎心监护用于预测围产期胎儿窘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