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系统辅助腔镜手术术中配合与护理流程的优化整合及其应用
2021-07-21周晓峰何茫茫樊峻辉姚婉晴张旭张琼
周晓峰 何茫茫 樊峻辉 姚婉晴 张旭 张琼
机器人手术是现代医疗技术与跨行业的高端科技相结合的典范,代表着外科手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带来全新微创外科理念的同时,打破了传统手术的护理配合模式,给手术室今后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收集了2570例行机器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优化整合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腔镜手术的配合和护理流程,为手术机器人系统等高端医疗设备的高效利用和推广普及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机器人手术的患者2570例,其中男1963例、女607例;年龄56天~94岁,平均 46.6岁;共行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腔镜手术2570台,年均手术量为428.3台;其中,泌尿外科2315台(90.1%),胃肠肝胆外科221台(8.6%),肛肠外科11台(0.4%),妇科12台(0.5%),其它专科11台(0.4%);术中配合和护理的整体时间约为4 h,泌尿外科(2.90±0.78)h,胃肠肝胆外科(3.34±0.73)h,肛肠外科(3.53±0.24)h,妇科(3.21±0.49)h,其它专科(1.68±0.14)h。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收集2570例接受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及护理资料,经统计归类并整理成有效数据,包括机器人手术的具体名称、手术时间、设备合理布局摆放和连接调试的时间、手术器械的专项管理和准备、患者体位摆放的具体要求、确保术中体位调整固定后正确安全舒适的实施内容、术中护理人员的配备、各项预案应对与执行情况等,将其输入护理数据库。针对整个围手术期的配合与护理的具体步骤,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和完成配合护理所需的时间,分为固定流程和可变流程,优化整合后绘制成直观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图,对手术护士进行培训,将培训考核合格后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腔镜手术护士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中护理、术后处置、应对预案处置等护理步骤的实际成绩和技术指标,与已获得手术机器人专业上岗证书的专职护士进行比较分析。
1.3 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常规的术前准备、专用器械与手术物品准备、手术机器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连接检测、无菌处置等,以及术中的体位安置、术中体位变化和病情变化、中转手术的预案与执行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器人手术专业护士与非专科护士术中配合、护理完成情况比较 经岗前专项培训后,非专科手术护士有序完成手术机器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准备时间缩减至20 min以内,与已取得专业上岗证书的专职护士比较,完成患者体位安置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可控制在10 min内,其余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机器人手术专业护士与非专科护士术中配合、护理完成情况比较[min,()]
表1 机器人手术专业护士与非专科护士术中配合、护理完成情况比较[min,()]
护理项目 专业护士(n=5) 培训护士(n=12) t值 P值患者体位安置完成 6.78±0.37 8.12±0.99 3.13 <0.05建立成像系统 2.07±0.33 2.58±0.70 2.05 >0.05机械臂系统指定就位 1.16±0.39 1.35±0.67 0.73 >0.05无菌罩安装完成 7.95±1.22 9.41±1.66 2.01 >0.05故障报警的识别和处置 1.04±0.51 1.52±0.59 1.68 >0.05设备和器械对接完成 8.37±1.01 8.52±1.04 0.28 >0.05
2.2 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腔镜手术术中配合和护理工作流程 将机器人系统设备的保养检测、定位布局、安装连接及手术体位安置等一系列流程的准备时间缩减至20 min以内,有序优化准备过程的同时,以品管圈模式优化历时约4 h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流程,将原先繁复的操作优化成单一步骤,最终完成工作流程的整合,见图1。
图1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和护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3 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手术机器人等高科技医疗技术器械装备的引进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手术技术的局限性、提高医疗水平与质量,而且有助于推广开展规范化、人性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1-3]。但机器人手术系统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加之高昂的保养维护费用和专项培训成本,较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临床应用的普及[4-5]。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配套引进69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但仅只有1台作为技术培训与模拟练习专用[6]。
机器人手术系统涉及高精尖机械设备和复杂电子仪器的操控,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较多棘手的问题,为降低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专项培训成本并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本院对机器人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有序优化,重点整合了系统准备、术中配合和护理的流程,将设备检测、定位布局、安装连接以及手术体位安置等一系列准备时间缩减至20 min以内,并根据数据库资料的分析结果将术中配合和护理流程以品管圈模式进行优化,最终将原先繁复的护理配合工作优化成简单明确的实际步骤,形成一份工作流程示意图。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显示,机器人手术的配合和护理所需时间大多在4 h内。在掌握机器人手术系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常规术前准备、专用器械和手术物品准备、机器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连接检测和无菌处置等实际工作步骤,经优化整合后均可纳入固定的护理配合流程。参照优化整合后绘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手术护士有序完成机器人手术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术前准备就绪时间,与经境外培训基地专职培训并取得专业上岗证书的专职护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尽管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智能化、精密化、微创化于一体的先进手术设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涉及众多繁复的操作步骤,还需兼顾患者的人性化需求与医疗安全,包括患者体位安置、术中机械臂的影响与体位调整、病情变化需中转手术的执行预案及正确使用、设备部件和器械的拆卸消毒保养等[7-9]。研究表明,机器人手术不良事件大多由操作人员未遵循流程进行正规操作而引起,因此缺乏直观的指南和流程示意图是影响手术团队熟练操作、正确应对突发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因素[5,10]。本院在机器人手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中直接引入“品管圈”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后,本组2570例接受机器人手术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术中低体温、压疮和由于器械设备使用不熟练、人为因素耽搁手术进程等护理与配合因素导致的并发症。研究证实,通过岗前专项培训并严格遵循护理部实施的“品管圈”模式,参照优化整合后绘制的护理和配合工作流程示意图,手术护理团队不仅能快捷有序地完成机器人手术繁复的护理配合任务,而且有助于手术护士快速熟练地掌握机器人手术护理和配合的专项技能,提高机器人手术的配合和护理质量[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