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2021-07-20陈芳
陈芳
摘要:力学小学围绕“儿童如何开展研究”这一课题探索20余年,从谁来研究,儿童研究什么,儿童在哪研究,儿童是怎样研究等方面具体实践探索,归纳出儿童研究五环节:确定研究选题、制订研究规划、经历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发布研究成果。儿童研究的五个环节是一个不断推演和往复回环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关键词:儿童研究;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规划;研究过程;成果总结;成果发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A-0041-04
儿童对世界、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渴望,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研究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是围绕一个问题、话题或一个专题,持续、深入、完整地学习,通过不断关联已有经验,同构或异构,产生新的认知迁移或情感变化,形成自身独特的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的过程。
儿童的研究方法是在研究过程中探索与建构的,让儿童经历研究,儿童才能学会研究,在研究中形成自身的研究素养。儿童研究素养的培育一方面要通过对国家课程高质量教学,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儿童研究小项目”未完成;另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让儿童在主题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未实现。如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参与学科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在学校新学习社区中展开探索与实践等。同时要让儿童走出校园,走进周边的场馆、大学、科研实验室,开展儿童访学。儿童研究在过程中推进,也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中不断循环与深入。
儿童研究不同于成人研究,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通常要经历“确立研究选题—制订研究规划—经历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发布研究成果”五个环节,这一过程也是儿童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 。
一、研究选题:儿童研究的起点
选题是儿童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目标与方向。在选题环节中,我们围绕“儿童是怎么选题的”“儿童会选择研究什么”“儿童能研究什么”“儿童为什么会选这个主题研究”“儿童在举棋不定时,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抉择”等问题进行观察。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的研究往往从好奇心开始。三年级的小钟同学每次经过地铁口时都担心人被闸机夹住,因为南京地铁规定1.3米以下的小朋友不需要买票可直接进站,身高只有1.26米的小钟同学每次跟着妈妈一起过地铁闸机口,都紧紧贴着妈妈,心里面觉得特别不安全。能不能向地铁管理部门提出一些建议,改善这个问题?在教师的肯定下,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在五一节特地来到南京珠江路地铁站进行观察和调研,后来提出地铁闸机门设置成开合形式,大闸机门采用鲜艳颜色标识出来,并设置较长的开启时间的建议。
儿童研究通常具有生活嵌入的特征,儿童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教师要珍视儿童的好奇心,呵护儿童的求知欲,鼓励儿童从生活中寻找问题,并将自己的问题、疑惑问出来、写下来、研究起来。同时,教师要鼓励儿童“打开”眼界,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甚至短板中选择研究主题,打开选题思路。
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儿童的小问题、小选题会层出不穷,但同时会陷入问题过多、不知如何选择的困惑中,因此选题指导的另一方面是要指导儿童学会“优选”。“优选”是在丰富多样的选题呈现在儿童眼前时进行选择。教师要鼓励儿童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听听他人的建议,了解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可以用的预期研究成果来评估选题,还可以学会用“创造性”和“可行性”两把尺子对研究选题进行筛选。学会提出问题,是儿童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石。
二、制订研究规划:设计研究行动路线
研究规划就是为研究设计行动路线。儿童往往一确定研究选题后,就匆忙进入研究,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开始,容易受挫、热情衰减。有时对别的小组研究内容好奇,兴趣容易转移。面对儿童研究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用指导儿童制定研究规划来学会统筹研究。
研究开始时要有意识地进行研究规划,这是儿童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做研究規划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到“三清”:一是清晰研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二是清楚研究的具体条件如何,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三是理清为何做这个研究,这项研究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厘清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条件,是制定研究规划的基础。同时,我们和儿童一同研究,总结出用于制定研究规划的“拆分”和“统筹”两大策略。
研究规划,一方面是学会“拆分”,是思考研究任务可以拆分为哪些具体内容,把大目标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当一个个小任务完成了,大目标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在指导儿童做研究规划时,可以鼓励儿童用提问法拆分研究内容,串起研究的“糖葫芦”。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统筹”的方法,就是对研究路径、研究顺序、研究时间等进行筹划安排。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儿童把时间节点放进规划里,用进度条推动研究任务的进程。统筹是将一个个研究任务排队,从预期成果倒推方案实施。
如我校四年级(3)班的一个儿童研究小组,围绕“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之桥——茅以升的爱国情”这一小选题,运用“清单统筹小任务”的方法,围绕选题,将参观南京科技馆、参观桥梁设计院、小组共同阅读文献以及做视频、搭建桥梁模型、与“南京眼”设计专家见面、线上研讨等具体的研究任务与完成时间节点一同放进研究规划里,形成了为期两周的研究规划表,顺利完成了研究。
研究规划为研究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儿童整体策划的能力,集体攻关、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经历研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专注与创新
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靠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教师在指导儿童研究过程时,可以运用“推进、调整、深化”三步法,推动儿童研究的开展。
“推进”是沿着预期的目标、构想的规划,通过实实在在的“做”和尝试,逐渐有所收获。教师可启发学生从模仿起步学做研究,开展每日一问:今天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研究推进时,要沉下心来做好研究中的每一件小事。儿童的研究持续时间不够持久,教师可以让儿童寻找一些研究小伙伴,一起聊聊研究小心得;也可以把“超越对手”作为研究目标,在你追我赶中焕发新的研究热情,持续开展研究。
其次是“调整”计划。儿童研究要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意想不到的变化,进行适度地改变。教师要指导儿童学会回头看,启动规划中的预案,甚至在需要时启动“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提前制定好执行规则和补救措施,当研究计划未能严格执行时,使“例外”情况得以常态处理。如小丁同学在做“学会洗衣,60天养成好习惯”小项目研究时,意外碰见持续雨雪天气,这就需要他根据天气,统筹分配每天的洗衣量,不必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去进行。
最后是“深化”研究。教师要鼓励儿童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专注、创新,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不惧挑战、有冒险精神,挑战多个“不可能”。教师要鼓励儿童的跳跃性思维,认可儿童的直觉思维,允许儿童先动手尝试。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无限接近目标,无论是差错,还是暂时的停滞,都是真实的研究场景,教师应支持儿童主动发现路径,支持儿童勇敢试错。深化是研究思路的推进,也是儿童研究意志、研究品质的磨砺和锻铸。
四、总结研究成果:反思研究,提炼成果
成果总结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儿童的反思意识,培养儿童分析总结的能力。由于年龄与认知的差异,在许多领域里,成人比儿童拥有更多的知识,但在童年的范围内,儿童是专家。在成果总结阶段,儿童的反思和发现非常积极。儿童非常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愿意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儿童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看得见”的,是通过观察学习、查找资料、尝试探索收获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还有“看不见”的研究成果,如分工协作能力的提升,用跨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儿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等,同样也是需要总结的成果。
儿童研究成果总结需要“提炼”和“呈现”。“提炼”研究成果,对于儿童来说,并不是探究出前所未有的发现,或者是呈现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让儿童学会筛选、整理、甄别、归纳,学会“自圆其说”。儿童提炼成果的方式也可以是儿童化的,如我们根据儿童的言语特点和思维方式,鼓励儿童“试一试用儿歌、童谣总结研究成果”,有的学生就编出“折叠衣服小儿歌”“四则混合运算童谣”等作为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呈现”研究成果,需要教师指导儿童作为研究主体,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经历具体的、完整的、深入的研究过程,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儿童会用自己的发现解释现象,形成看似“朴素的理论”。这些发现可能并没有科学理论那么准确,但这些符合“儿童哲学”的发现和成果,是儿童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儿童创新能力的萌芽,弥足珍贵。我们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如三年级的小雨晨同学,将自己“如何清洁地面”的劳动研究成果,变身为一张简要的“清洁地面说明书”。说明书中介绍了各种不同的劳动工具,分析了手动清扫、电动清扫各自的优劣,总结了清洁地面的具体方法。这张说明书成为不擅长打扫卫生的同学的“清洁地面操作指南。”
五、发布研究成果:下一个新研究的打开方式
成果分享是儿童研究表达的需要,应该成为研究中的一种仪式与制度。对于儿童来说,成果的发布不仅是研究成果的分享,也是成功体验的分享。在分享中,儿童获得自信与激励,也了解了同伴的研究,從而借鉴与学习、改进与优化自己的研究。
成果发布环节,教师要努力为儿童搭建“平台”,提供“反馈”。“平台”是为儿童研究成果发布展示搭建的舞台。学校鼓励儿童面向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发布,使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儿童研究成果发布的平台,使学习小组成员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既是设计者,也是实施者。每周的“小先生讲堂”让儿童成为小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讲解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学校的年度儿童研究发布日,学校公众号平台也是成果发布途径,甚至有的学生将自己的游学研究经历写成书,通过出版社正式出版。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我校的儿童开发了2000余节儿童微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班级群、年级群、线上发布,形成了《小米粒儿童微课100例》一书。
成果发布还要关注“反馈”,关注发布后别人留下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儿童通过整理和分析,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灵感、新的创意。成果发布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下一个崭新研究的开始。
儿童研究的五个环节:确定研究选题—制订研究规划—经历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发布研究成果,是一个不断推演和往复回环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儿童研究是儿童作为主体参与者的研究,儿童研究与成人研究,与科学家的研究之间并不是绝对割裂的。
在20余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正努力揭开“儿童是如何开展研究”的神秘面纱,探索儿童如何研究的秘密,以更好地支持和解放儿童,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研究意识、研究习惯、研究品质等,提升儿童的主动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面向未来学习和挑战的新时代儿童提供一种创新性的培养路径。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