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建立党的报告制度的实践及其启示

2021-07-20毕霞

廉政文化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

毕霞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请示报告制度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創建无产阶级政党时期实行的报告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实践中,实现了报告制度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报告制度体现了下级服从上级,直至服从中央的民主和集中统一的精神;在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中,恩格斯从本体论、实践论层面论述了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上实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列宁在领导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实践中,首次明确提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在革命进程中以党章为核心确立报告制度的工作机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对报告制度的运用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规定,推动了报告制度的规范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立和发展报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请示报告制度;马克思主义渊源;民主集中制;党中央权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1)02-0001-04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示报告制度“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1],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如何实现领导的问题,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溯本求源,这项制度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报告制度”①到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②的演变,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目前虽然已有学者追溯了这项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渊源,但仍有深入挖掘的空间。笔者在现有研究成果③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报告制度的阐述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夯实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马克思主义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党的报告制度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认为,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政党不但需要革命纲领和路线,还需要正确的组织原则和制度,以实现和巩固党对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深入分析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形成、活动规律和特点,吸收发展了工人运动先驱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工人运动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报告制度,并运用报告制度确立了党的组织原则。在第一国际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中,恩格斯写下了《论权威》一文,从本体论、实践论层面充分论述了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上实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一)报告制度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无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就自发地运用报告制度将工人阶级集中、组织起来以便“在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候形成力量”[2]。18世纪法国平等派同盟第一次尝试把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成战斗集体,其领导人格·巴贝夫提出了工人的政治组织应当有集中领导和严密组织的观点。平等派同盟的组织结构为七人中央委员会的最高领导机构和下设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向群众宣传巴贝夫革命理论和中央委员会纲领的同时,要向中央委员会准确详尽地报告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由于这时无产阶级斗争的分散和自发,平等派同盟建立劳动者专政的尝试最终失败。但它是工人运动先驱按照集中制原则进行组织,运用报告制度开展活动的宝贵尝试。19世纪英国宪章派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组织起来是运动力量的源泉,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3]。在《大不列颠宪章派的组织计划》中制定了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以及落实制度和原则的报告制度,其中第八条规定:“各区的协会会员应每月聚会一次,听取报告和解决日常事务;各小组负责人要出席上述月会并总结汇报情况。”[4]作为一个“自在阶级”的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独立斗争,终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有组织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先后失败。但是工人运动先驱运用报告制度实现集中、组织起来的实践,“为后来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组织原则的制定提供了宝贵资料”[5]16。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了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6]369。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以及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的不断成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两者的结合使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成为可能。1846年初至1847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和发展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至1848年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成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共产党;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并指导其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较为系统地制定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深刻体现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导者的责任,以消灭私有制为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原则,以无产阶级理论家的自觉,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以“民主集中制”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建党学说,其基本思想贯穿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等文献中。也正是由于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基础和目标指向,报告制度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自发状态,转换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机制和纪律要求,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自觉形式。

(二)以报告制体现党的民主和集中原则

在马克思恩格斯主持和指导制定的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系统组织结构。“报告”一词在《章程》全文中共出现11次,较为具体地构建了党的民主集中的运行机制。

首先,《章程》规定了党的系统组织结构和职权。《章程》中“首次规定了共产党的系统组织机构和职权,强调党必须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网”[7],明确规定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是同盟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总区部要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情况;代表大会闭幕期间,总区部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权力执行机关要向最高权力机关报告工作情况。盟员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并且至少每三个月联系一次所属区部委员会,支部每月联系一次。中央委员会每三个月作一次关于全盟状况的报告,同时与各总区部保持联系。其次,《章程》规定了报告的运行机制和形式。支部、区部以及中央委员会每两周至少开一次会;总区部至少每三个月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本地区的工作情况。[8]5771850年《章程》规定,支部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至少每月向区部报告一次工作状况,各区的总支部至少每两个月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所有报告均需采用书面形式。[9]627

《章程》的上述规定显示,首先,各级组织报告工作是同盟的工作方式,也是同盟内部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确立了同盟下级向上级逐级报告、中央委员会汇总情况后向全盟报告的双向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也是一种民主的工作方式。其次,以报告的形式规定了同盟的组织纪律,例如,区部或独立支部如果有暂令个别盟员离盟的情况,必须立即报告上级机关备案。[9]6271850年《章程》将此修改为:“开除盟员的决定须经支部多数通过。中央领导机关可以在区部总支部呈请之下开除整个支部。开除盟员必须通报全盟。”[9]627再次,报告内容覆盖工作事物、个人事项、组织纪律,以及经费使用情况,例如,《章程》规定:“区部委员会最迟不超过三个月向所属各支部报告收支情况;中央委员会向代表大会报告盟的经费分配情况和盟的收支情况。”[8]577最后,通过报告制度体现了下级服从上级,直至服从中央的集中原则,例如,前述“开除盟员的决定须经支部多数通过”,表明同盟已经将“少数服从多数”作為实际行动的准则。

除此之外,《章程》还规定了代表大会年会制、民主选举制、委员会制和代表会议制,在《章程》全文中,“选举”一词共出现4次,规定全盟各级组织的领导均由选举产生,而且可以随时撤换,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民主决定。总之,这一时期同盟的报告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确立了党的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和规定已经形成。

(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1848年欧洲革命,在此期间他们写的《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在建党理论方面论述了党是工人联合会的领导核心问题。1850年3月,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这一时期同盟出现的分歧尖锐指出:“革命活动只有在实现集中原则的条件下才可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9]297

1871年9月,第一国际代表会议为加强对各国支部的领导,通过了工人阶级政治行动以及扩大总委员会职权的决议。巴枯宁主义竭力反对这个决议,打出了“反对权威,主张自治”的旗帜。在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中恩格斯写下了《论权威》一文,批判了巴枯宁主义否认权威的错误思想,从本体论、实践论层面充分论述了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10]397。所以,“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6]551。恩格斯“把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权威的‘普遍性看作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前提条件,同时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在革命进程中还是在革命胜利后都需要权威,以此来扩展‘努力争得的成果和‘维持自己的统治”[11]。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还阐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纪律的重要性,他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缺乏集中和权威。”[10]401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中对权威的原则性阐述,不仅实现了对无产阶级政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上实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二、列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报告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报告制度,并且在同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不断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形成关于权威的原则性阐述。列宁在领导建立俄国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12]338,将其从改变世界的视域理解和表述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的历史经验,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报告制度。

(一)首次明确提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

1903年,列宁在俄国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这一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不发达,沙皇专制制度极端残酷。在建党初期,列宁主要致力于把党建设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组织严密并且有铁的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形成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1904年出版发表的《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13],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史上“第一次深刻精辟”[5]178地阐述了党的组织的意义。列宁通过阐明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的性质,明确了党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列宁指出:“党应当只是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先进部队和领导者”[14]。并且列宁强调这个先进部队和领导者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数式的总和”[15]252。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以及全体党员有机地组成。列宁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造成了一种权力,思想威信变成了权力威信”[15]336,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成为必须。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党内争论,使党成为团结、统一、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列宁尤其阐述了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党的各级组织要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及其所任命的中央机关。中央机关的权力以道义和理性的威信为基础,但不能把这两种威信对立起来否认权力威信。这一原则的实质和目的是要从组织上保证党中央对全党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中央的权力和统一的领导,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整体,就没有全党的统一行动。对此,列宁强调指出,拒绝服从中央机关的领导,就是拒绝留在党内,“就等于破坏党”[15]363。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强调了党和领袖的核心领导作用,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是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威信的革命领袖。列宁重申党组织和党的领袖的作用,在于“通过本阶级一切肯动脑筋的分子”进行长期、顽强、多方面的努力,获得必要的知识、经验、政治敏感,“来迅速而正确地解决各种复杂的政治问题”[16]。总之,列宁在无产阶级政党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

(二)在革命进程中以党章为核心确立报告制度的工作机制

与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党的报告制度等实践经验,提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性论述不同,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的进程中,运用报告制度开展了加强党中央權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一方面,以党章为核心将报告制度作为一项工作机制确立下来。1905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任何党组织都有责任向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编辑部提供一切材料,让它们了解这个组织的全部工作和全体成员,并至少每两周向中央委员会详细报告一次自己的工作。”[17]105党章作为党组织的形式和准则的总的决议,具有最高的权威性,通过党章具体规定了党的下级组织向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内容和频率,确立了报告制度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首次将“民主集中制”写进党章,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贡献。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第二条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17]1651906年5月,列宁在《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谈到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和落实的必要性和复杂性问题时指出:“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要进行顽强不懈努力,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使所有的高级机关都成为真正选举产生的、要汇报工作的、可以撤换的机关。”[12]346在这里,列宁明确指出了“汇报工作”(报告制度)是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方式。报告制度不仅是由下至上,而且也是由上至下的,是双向进行的。1907年1月,列宁指出:“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18]由此可见,报告制度作为民主与集中的双向程序,充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另一方面,在党章的基础上,通过各项制度和规定将报告制度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多角度地强调加强共产党对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19]。俄共在宣传领域、密切中央委员会和地方的关系上、共产国际运动方面都有详细的关于报告制度的要求和规定。1907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关于大会报道问题上提出:“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各社会党机关报送发关于代表大会的通讯,同时社会党机关报的每个通讯员也必须向主席团报告,他向哪个机关写关于代表大会的报道。”[17]217190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会议决议《关于派别中心和加强中央委员会同地方组织的联系》指出,为了密切中央委员会同地方组织之间的联系,“提醒各地方组织和民族组织必须每月向中央委员会呈交详细的工作报告”[17]233。190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中央委员会“建立隶属于中央委员会核心组并由委员会委员三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国外局” 。“国外局定期地向中央委员会核心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并服从俄国五人团”[17]238。

(三)十月革命胜利后报告制度向规范化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报告制度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途径。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对报告制度的运用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规定,推动了报告制度向规范化发展。

一是党的各级组织,包括中央机关、区域组织、省组织、县乡、党支部都有报告工作的具体要求。党的最高机关代表大会要“听取和批准中央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和其他中央机关的总结报告。” “区域代表会议听取和批准区域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和区域的其他中央机关的总结报告,选举区域委员会和检查委员会。”“区域代表会通过党团指导苏维埃执行机关的活动,并每三个月向俄共中央委员会详细报告一次自己的活动。”“省代表会议听取和批准省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和省的其他中央机关的总结报告,选举省委员会和检查委员会。”“省委员会每月向中央委员会详细报告一次自己的活动和县委员会的活动。”[17]593-597乡委员会每月向县、省、区域以及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自己的工作情况。

二是对报告制度双向沟通路径的规定也更加具体明确。不仅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上级也要向下级报告工作情况,中央委员会必须每月向党的地方委员会(省、首都)发送一次有关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17]566。

三是报告制度渗透在党的各项工作中,运用领域更加广泛,例如运用报告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纪律。运用报告制度密切党群关系,要求“必须责成共产党员——苏维埃委员无论如何至少每两星期向自己的选民做一次工作报告”[17]565,“通过实行公职人员负责制和工作报告制度的办法,使政权机关进一步接近群众”[17]543。运用报告制度治理腐败,1921年,针对共产国际对各国无产阶级经济援助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行为,列宁指出,凡领取共产国际款项的人“特别是要准确地执行向俄共中央绝对详尽、迅速和正确的报告每一戈比开支情况”[12]318。

总而言之,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建党以及如何建设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基础上,对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民主集中制和建立报告制度的深刻阐述,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深入探索,使布尔什维克党能够领导无产阶级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克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赢得国内外战争的胜利,同时保证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建立党的报告制度的当代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性。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使请示报告制度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丰富发展党的报告制度的光辉历程,对于中国共产党贯彻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具有重要启示。

(一)坚持请示报告制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建立的党的报告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和纪律的体现,解决的是如何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战斗力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核心内容。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原则。权威是人类社会的客观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建立党的报告制度,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现实性考量和综合性判断,符合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建设的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个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请示报告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指出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原则基础上,推进请示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请示报告制度的认识源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实践,又指导党的建设的实践,并且在与各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了理论解释性和规范性,实践性和超实践性的特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我们既要深入实际,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增强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的自觉性,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最后,牢记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只有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这是请示报告制度内在遵循的政治逻辑。

(二)以请示报告制度为抓手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20]中国共产党采取多项措施完善请示报告制度,推动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一是通过《新形势下党内若干政治生活的准则》,将请示报告制度提高到党内政治生活的高度。二是出台《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对请示报告制度进行专门的规定,为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条例》与党章和其他党规中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规定一起形成制度治党体系,成为保障民主集中制的新举措。國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都反复证明,请示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三)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党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2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22]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坚持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维护的内涵是特定的、统一的,全党看齐只能向党中央看齐,不能在部门打着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旗号损害民主集中制。党员、干部不论做什么工作、级别多高,都是党的干部、组织的人,要牢记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重要提法都要同党中央对表。”[23]

(四)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需要顽强不懈努力,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如一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请示报告制度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运用中,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过程是异常艰难和曲折的。请示报告制度自1922年最早出现在二大党章至今,以它独特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以制度特有的凝练形式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坚持报告制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项“长期的并且是异常复杂和艰苦的工作”[24]。二是中国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提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大任务。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和根本是党的领导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应该看到,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中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会经历新的艰难曲折,这就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出发,既坚持中国实际,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从现实需要出发,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和发展请示报告制度,丰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7.

[2] 让·波吕阿.法国工人运动史:第1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199.

[3] (英)R.G.甘米奇(R.G.Gammage).宪章运动史[M]. 苏公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4.

[4]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15.

[5] 葛锡有,奚广庆,徐昕.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简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徐曜新.共产主义者同盟史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68.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陳松友,卢亮亮.请示报告制度: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例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3):183-190.

[12]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张蔚萍,张列军.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144.

[14] 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0.

[15] 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6]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

[1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8] 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9.

[19] 俞良早.列宁坚持共产党领导思想的内容特色与当代价值[J].理论探讨,2020(1):122-128.

[20] 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N].人民日报,2016-12-28.

[21]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5.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3]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4-15.

[24] 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与前瞻[J].中共党史研究,1993(1):17-24.

责任编校   王学青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中国共产党探索组织路线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中共二大与党的组织原则的早期探索*
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共识民主模式
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浅析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委(支部)班子决策质量
刍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