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制度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021-07-14任马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任马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现代教学的首要目标。受高考制度的约束,目前许多高中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虽然达到了应试的目的,但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进而严重制约了高种生物教学实效的提升。新的高考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教师应顺应新制度的实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74

引言:在新高考制度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制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不断地探究以及实践寻找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方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新高考改革要求高中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因此,生物学科素养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对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起着决定作用。

一、引入生活实例,深化学生理解

生物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与人类的生产、劳动联系密切,实践是学好生物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生物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其中与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将生活实践与生物知识进行结合。遇到生物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知识,教师可以搬出实例来让学生分析,从而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诠释抽象的生物知识,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地提升。

例如,笔者在讲人体体温调节这一内容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此进行探究:人在寒冷的时候为什么会发抖?人在发烧时为什么更怕冷?这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通过实例的分析引发学生应用“旧知”、获得“新知”,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再如,笔者讲完“生态系统能量代谢”這一内容后,给学生提出趣味性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鲁滨孙的故事,他因为海难流落到一座小岛上,我们假设他所在的小岛上除了一些淡水、一只鸡和船上留下来的一袋大米外,没有其他的食物,那么请问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让他生存的时间最长呢?”

A、先吃大米,再吃鸡。B、先吃鸡,再吃大米。C、用米喂鸡,让鸡生蛋,吃鸡蛋,最后吃鸡。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甚至出现了“两军对垒”,学生自发形成几个阵营,展开辩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同意选C的阵营最终说服了其他学生,但笔者却告诉学生C选项存活的时间最短。随即,学生发出“啊?”一声叹息。笔者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释用米喂鸡的能量损失,同学们也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后选出了正确答案A。在笔者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能量代谢”的相关知识,并尝试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实际价值、领略生命科学的魅力,将“科学生活”巧妙地植入到学生的潜意识里,进而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地提升。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整合

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的教学丰富了工具、拓宽了思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一些微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如:植物光合作用、基因工程等。这些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理论知识以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为学生直观地呈现。相较于枯燥的知识讲解,信息化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例如,笔者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内容实,将知识点整合为动画,通过点击鼠标可以观察到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这样,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ATP的合成反应、三碳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此外,笔者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讲解了青蒿素的光合作用,引出屠教授研究出青蒿素的故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责任担当,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科

在新高考制度下,生物教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科。最新版的生物教材中存在不少知名科学家与经典实验,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等,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与实验,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同时,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把握其主要研究方向。新课改也对现代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学生不光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这一学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充分保障。

生物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探究意识与创新思想。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为积极顺应新高考制度的落实,教师应侧重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实践完成相关任务,从而有效发展自身的探索意识。相对来讲,创新在每一领域都占有重要位置,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实验,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二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考方式。新高考制度下的生物教学更为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可以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样不论题目再怎样变化,学生解决起来不会感到特别棘手。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在新高考背景下,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考察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原有单纯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高中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全过程。

探究实验是研究性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专长,也是促进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的良好指导方式。纵观高考试题,越来越多的知识考察与实践相结合,这也充分证明了研究性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全过程,其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问题的探究中掌握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新高考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依据相关制度,在教学通过不断实践,完善课程体系,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参加高考做好充足准备。本文立足新高考改革,依据最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影响学科素养提升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生活化课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总结相关内容,并设计实践活动指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温秀芝.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J].高考,2020(28):34+36.

[2]谭雪琴.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物学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73.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教学研究室 746000)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