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学文献检索》在线教学效果调查和思考
2021-07-14耿梅竞
姜 荣 耿梅竞
《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医学文献检索)是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当代医学生、广大医疗工作者只有掌握医学研究最新动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1]。医学信息检索是医务工作者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
根据我国2020年上半年传染病防控需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开展在线教学的活动,明确提出开展优质慕课资源建设、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效果考核等教学系列活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医学文献检索》(以下简称文检)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有限的环境支持下,保证教学效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某专科医学院2020年2月-6月期间开设《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不同专业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 通过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表收集数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年级、所学专业。②医学生获取信息的现状。③学习《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前后,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路、效果及需求意向。
1.3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进行在线调查,利用班级QQ群社交媒体为平台,对完成在线教学的不同专业共29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前告知此调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安医专学生自愿填写。
1.4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网络调查的可靠性,先安排分属不同专业10名同学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填写,保证调查对象对问卷内容的理解和正确填写,并对数据进行预统计和分析,以验证调查结果中的逻辑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正式调查前,向调查者简要阐述此调查的意义,遵循自愿填写原则;研究结束后,2名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内容填写存在疑问的问卷,经分析比较后确定是否可取。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问卷星平台数据自动生成系统,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班级学生,对调查对象基本特征、获取医学信息现状、课程满意度及培训需求等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此次调查共回收297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95份。调查对象为安徽省一专科医学院一学期开设在线教学的医学专科生。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9±3)岁;专业分布分别为:临床医学168人(56.9%),康复医学41人(13.9%),医学检验技术86人(29.2%)。一年级168人(56.9%),二年级127人(43.1%);男生114人(46.4%),女生181人(55.9%)。
2.2 在线学习状况及能力提升自我评价 有92.3%学生适应在线学习模式;开展文检课程前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人数增长幅度从86.12%增加到97.6%;97.1%的同学感受到学习本课程对学习其他专业课有帮助;91.4%的同学能了解专业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其中能熟练掌握2个以上医学专业数据库的为78.5%。运用文献检索技术“很熟练”“比较熟练”和“不熟练”分别为:21%、42.4%和36.6%。见表1。
表1 295名同学开展《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前后学习模式变化统计
2.3 医学生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需求重点 本次调查中,92.3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检索案例、检索实训与医学专业课程的融合。有93.78%建议增加课时,其中57.89%的同学建议增加实训课时,35.89%觉得需要同时增加理论课及实训课。
2.4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学习,60%以上的同学在学习效果、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和专业视角方面都得到提高、丰富、优化和扩展。见表2。
表2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
3 讨 论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医疗卫生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手段。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状态及对策研究[2],我国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中都设置有不同课时的医学文献检索、临床科研设计或循证医学等课程[3]。但目前还少见对相关课程做出详细的网络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本研究结果,对医学专科生开展《医学文献检索》网络在线教学思考如下:
3.1 医学生对网络教学适应程度较高,但需增加教学互动 针对部分学生(7.7%)不能适应网络教学模式的现象,分析原因:此部分同学对此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在线教学不适应,还对“面授课程”充满期待,因而较抵制或排斥线上授课。受网络和空间的限制,在线教学无法完成全程的“面对面”交流,减少了师生互动。据教研室老师间的交流获悉,线上教学多以放映PPT课件为主,互动、提问等环节设计不够,即使有互动,也多是语音对话,不进行在线显示头像接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流学习的效果和深入的程度。据此建议教师可适当增加与学生的“镜头”互动频率,教师授课时不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以不需要全程都有摄像头,但可以间断地“露出真容”,即语音和头像同时显示,让学生感受“身在课堂”的注视感,增强师生的存在感。适时提问,要求学生视频或音频方式回答,增加参与度,以便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做出评估,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改进[4]。
3.2 实训教学受限,建议制作微课视频 正常的实训教学是安排在计算机网络机房,实训时教师一边根据医学实例讲解示范,一边能及时带领同学进行练习。因网络教学不能及时安排学生进行信息检索技能实训操作,老师也不能直接观察和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效果。对此,建议教学团队分工,将技能操作重、难点录制3~5分钟的视频,或整理分享中国大学MOOC有关医学类检索视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5],提前安排学生观看预习,也便于学生课后再次观看。
3.3 结合职业规划,加强终身学习和意识的培养 通过文检课的学习,医学生的方法优化率和学习效果得到提高,专业视角扩展度也较为理想,信息素养得到一定提高,有利于学生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的设计,但是其对行业形势的判断欠敏感,其思维结构优化程度还不理想,未全面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这可能因调查对象为专科层次医学生,且一部分是大一学生,还没有对行业进行深度了解,职业规划还没有开始设计,影响了自身对行业发展中信息素养的要求。因而,需要从教者引导学生不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都需要不断地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意识和行动。
3.4 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系传染病防控特殊时期进行的网络调查,应答者为其中一个学期开展《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部分学生,随机样本代表性可能不足以反映全部现状。因此,结果尚需在不同学期、更多专业班级中进一步证实。
4 结 语
医学生基本都能适应《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在线教学,通过学习,大部分医学生的专业数据获取、评价和利用的信息素养水平总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学习方法、效果及专业视角方面都得到改善、优化和扩展。当然,教学者对课程的内容设置、课时、教学方式及与医学专业课的融合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