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预防DVT形成的影响
2021-07-14江洪霞
江洪霞
直肠癌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腹腔镜技术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的重要手术方式,并且对于其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研究一直未停止[2]。静脉血栓形成(DVT)作为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行直肠切除手术的患者中,由于围手术期未注重对DVT的预防,导致其发生率升高,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因此不仅要求术者技术熟练,还对围术期患者预防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着重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本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91例直肠癌患者,其中实验组94例,对照组97例。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9.2±10.9)岁,体质指数(24.63±11.95)kg/m2;实验组男性43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0.6±13.7)岁,体质指数 (23.07±12.14)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一般检查、疾病分期、病理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CT/MRI)及术前病理证实为直肠单发肿瘤。病理证实为直肠恶性肿瘤,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既往无栓塞或抗凝病史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者,无放化疗史;术后均未预防性抗凝治疗。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存在放化疗病史;持续类固醇激素治疗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术后需再次手术者;术后病理证实直肠良性肿瘤。
1.3 Caprini模型评估DVT发生的风险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评价风险的相关因素将近有40类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合中国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有无高危疾病,外科手术、术前的创伤风险,长期卧床(>3 d)等指标进行统计研究。
1.4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根治性腹腔镜直肠切除手术,包括保肛和不保肛手术。
1.5 护理方法
1.5.1 对照组 97例患者给予围术期基础护理,包括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术后基础护理等。
1.5.2 实验组 94例患者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快速康复外科在腹部手术的运用,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5.2.1 术前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宣教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不利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3]。②饮食指导:建议清淡、低渣或无渣食物为主,同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前戒烟、戒酒,培养良好作息习惯。
1.5.2.2 术中护理干预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①体位的调整:降低腿架高度,并在凹槽下放置松软棉垫。或在视野暴露尚可的基础上,对膀胱截石位进行改良,不再使用腿架,双腿成“大”字位,双脚抬高15°~30°,避免屈膝体位。②加强保暖:我们采用通过适量调高手术室温度、使用鼓风机加热、温水冲洗腹腔来进行预防。同时,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及时进行护理干预。③预防感染:遵循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原则,使用二代头孢+奥硝唑24~48 h进行预防感染,若手术超过3 h再追加一次剂量。④气腹压力的调整: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选择低气腹压(10 mmHg以下)、间断性解除气腹。
1.5.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镇痛:对纳入研究的患者根据疼痛评分,每隔12 h使用非甾体镇痛药,尽量避免使用吗啡类镇痛药,并每隔24 h重新评估,以达到术后合理镇痛的目的。②饮食干预:我们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纳入的9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统一实行以下护理干预:手术当天可饮水500 mL。术后第1 d总量增加至1000 mL,术后第2 d总量增加至1500 mL,液体均分次口服。术后第3 d开始锻炼稀饭、面条等软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适用乳果糖协助排便,防止出现便秘。③鼓励术后早期活动:我们在病房走道以50 m为一单位进行长度标识,协助患者活动。鼓励患者术后第1 d活动两次,步行500 m左右,并可在床上活动以及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 d行走1000 m左右。活动量以患者不感觉到疲惫为宜。术后因伤口疼痛可予以必要的镇痛对症处理。同时观察患者下肢温度,有无肿胀、麻木等,如有以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6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短期(4周)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分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共191例,均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情况、术后病理分期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分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分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式选择、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人次等方面无差异。实验组DVT发生1例(1.06%),而对照组患者DVT发生8例(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同时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快,而在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等方面无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止凝血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相关研究表明,血浆D-dimer、FDP联合检测DVT发生的风险,受主观因素影响小,准确度高,对DV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4]。因此,本次研究进一步比较两组止凝血相关指标,两组术前无差异,术后均处于高凝状态,其中实验组予以护理干预后,相关指标下降,血浆高凝状态初步得到改善,血栓风险降低。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止凝血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4 术后随访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DVT 9例,均采取临床干预治疗症状缓解。术后随访177例,失访5例,失访原因为患者或其家属更换住址及联系方式。随访时间为4周,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复查止凝血相关指标,并于术后第2周左右行双下肢B超检查,均未见明显DVT发生。
3 讨 论
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推广,目前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中[5],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及诊疗仍不可忽视,较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感染、吻合口瘘、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其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的热点。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DVT发生的高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6]。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的94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整个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06%,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其中,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疏导和有效的沟通,能够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依从性,减少负面情绪,配合治疗。手术中对体位的改进、气腹压力的调整、积极的预防感染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下肢静脉瘀滞及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DVT的发生。结合目前已在临床广泛接受认可的加速康复理念[7],术后积极早期活动、饮食锻炼,使用弹力袜预防下肢血栓,通过适当的镇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术后恢复效果。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实验组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近年来,DVT的预防已经越来越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且护理干预在风险评估、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8]。早期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能够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