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意志课程化,思政课程校本化

2021-07-12姚奕

关键词:和美思政课程思政教育

姚奕

摘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围绕“国家意志课程化、思政课程校本化”的思路,将国家必修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校本课程融合建构,结合学生发展特点拓展课程,基于学校办学特征开发课程,拓宽思政课程的范围;推动思政课程校本化创新实施,线上和线下协同,理论与实践并举,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政教育;思政课程;“和美”课程;融合建构;创新实施

在民族学校就读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知识体系尚未完备,价值观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加上远离父母、亲人,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亟须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在民族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既要有宏观视野,也要有微观设计;既要胸怀全局,更要“深耕细作”。

在综合考量学生发展特点和学校办学特征的基础上,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围绕“国家意志课程化、思政课程校本化”的思路,将国家必修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校本课程融合建构,形成互进互促、共育共学的机制,推动思政课程校本化创新实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融合建构,拓宽思政课程的范围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民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融合建构思政课程,是推动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结合学生发展特点拓展课程

1.新闻播报课程。

从民族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出發,多年来,学校一直把新闻播报作为全体学生必修的校本思政课程。每天,按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带领学生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了解国内外大事,筑牢思政教育的基础。每周班会课上,专辟20分钟时间,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一周《新闻联播》的内容开展“理论我来讲”“大事我来说”“政策我来读”等专项交流活动,提高学生辨是非、明事理的能力。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餐桌上及宿舍里通过日常交流互动的形式谈新闻要事、悟创新理论。

一段时间后,家长惊喜地发现,返藏的学生最鲜明的变化就是会在日常与家长的交流中谈论国家政策和世界局势,不但有自己的见解,对祖国的热爱也与日俱增。

2.演讲课程。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文化认同感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人生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学生从西藏来到内地,对内地文化知之甚少,原有的价值观念甚至会和内地文化之间产生冲突。结合这一实际,学校开发了“演讲”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晨会演讲”课程组织学生利用晨会的10分钟时间,以“和而不同、藏汉情融”为主题,结合藏族文化特点和自身学习汉族文化的体验,谈汉藏情谊、话汉藏历史、树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尽快了解熟悉汉族文化,尽早清楚汉、藏两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旗下演讲”课程以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以学校“五个意识”教育(国家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演讲,让学生体验不同层级、不同内容的文化“大餐”,明白世界文化大同的概念。

此外,学校还结合十四岁青春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藏历新年庆典等节假日活动设计演讲主题,面向学生开展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教育。

(二)基于学校办学特征开发课程

在“和而不同、藏汉情融”的办学理念下,学校提炼出“和美”文化。“和”是指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以及与他人、自然的和谐共处;“美”是指人自身的善,以及与他人的相互关怀与尊重。以此为指引,学校开发了“和美”课程,旨在培养西藏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及高度的民族认同感,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1.“和美”文化游学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每年春季要到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嬉戏谷,感受常州的创意文化;夏季到山东曲阜孔孟故里寻踪儒家经典文化,到青岛日照海滩感受海阔天空的海洋文化,登泰山极顶感受博大高深的山岳文化;秋天则到苏州园林、常州舣舟亭等感受江南园林文化,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洗礼。其中,初三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确立游学目标,从游学问题确定、旅行板块设计、游学方案提交、海报设计宣传均自主完成,努力提升文化理解力。独具特色的“和美”文化游学课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认同。

2.“和美”文化探究课程。

学校还创造性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和美”文化探究课程。以每年的秋季运动会入场式为契机,我们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日常学习中充分研究不同民族、国家文化的闪光点和特色,并提炼、整合、排练,在运动会入场式中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世界各国文化,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这一活动让文化的融合通过具体的行动融入每个学生的血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例如,2018年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以“世界各国文化”为主题,12个班级通过歌舞、短剧展示了巴西、日本、韩国、泰国、西班牙、南非、俄罗斯、叙利亚等国家的特色文化。有的班级探究的是巴西的足球运动的历史;有的班级用歌舞展示西班牙的斗牛活动;有的班级展示叙利亚遭遇的军事袭击及战争的困扰,表达对和平的珍爱并结合中国高速发展、和平发展现状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敬意和认同。学校还开发了由“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文化”4个板块组成的校本德育教材《和美社会》,增强学生对民族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文化认同。

二、创新实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线上和线下协同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条件。学校抓住这一机遇,实施线上和线下协同教学,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1.注重线上宣传。

学校利用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微信公众号及时传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等思政课程核心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一直萦绕在学生身旁。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最高点的角度出发,我们开设思政课程网络专线,指派专业思政课教师采取“键对键”的方式及时回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困难和疑虑。

2.加强线下普及。

让思政课在线下普及,以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为主线,在布局合理美观的前提下,利用校园板报、橱窗、教室走廊和墙壁等地方, 增挂各类英雄模范人物及先进事迹,向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并适时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十四岁青春仪式、团课、道德讲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藏历新年庆典等途径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教育。

(二)理论与实践并举

1.以理论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阐明了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统一。因此,学校在思政课程目标设计上重在打牢学生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实施路径上,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着重开展体验式学习。

2.以实践为依托。

学校注重传统文化熏陶,利用中秋、春节、藏历新年文化艺术庆典等时机,开展“藏风我来秀”等活动,让学生敬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重主题教育实践,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时机,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开展“向国旗敬礼”“致敬英雄”等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敬畏英雄、争当英雄、感恩英雄;注重世界文化感染,开展中外名著图书漂流、校园阳光广播500首世界名曲赏析、周末150部经典中外电影观赏等活动,让学生拥有拥抱世界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在校外建立劳动基地,开设农业种植、烘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理、学会生活的能力。

猜你喜欢

和美思政课程思政教育
提高“和美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开启课外绘本阅读的“和美”空间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