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运用肌骨超声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
2021-07-12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519000谢丽玲李潇黄祖信黄日林黄胜福
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519000)谢丽玲 李潇 黄祖信 黄日林 黄胜福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为外科临床多发且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患病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近年来,浅表软组织损伤人群逐年增长,根据大数据研究调查发现,该疾病损伤人群多发于劳动群体中,占比约70%,其中发生在运动、工作过程中占比约82%[1]。当前,临床对诊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多采用物理性诊断,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诊断软组织损伤,但对于病灶范围、损伤程度等无法准确评估,进而临床开展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然而,MRI检查虽能够有效识别软组织病变,但也具有患者无法接受心肺功能疾病、机体存在金属等局限性。随着肌骨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种技术在外科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势。有研究报道[2],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肌骨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此,本研究选取本科室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62∶54;年龄21~78岁,平均(46.37±10.35)岁;病程5h~6年,平均(1.58±0.62)年;病史:慢性劳损性工作史25例、明确外伤史47例、高强度运动史44例;症状:主诉浅表包块68例、主诉局部疼痛48例。患者均已知情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也取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存在慢性劳损性工作史、明确外伤史、高强度运动史等;体格检查中可触及包块、局部疼痛等;经相关影像学检查怀疑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符合手术指征,并无相关禁忌证[3]。排除标准: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体表软组织肿瘤等;伴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4]。
1.2 诊断方法 116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统一采取肌骨超声和MRI检查。
肌骨超声: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LOGIQ E9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7~17MHz;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病变部位调整检查体位,并针对体表疼痛较为剧烈、肿胀严重者,可采用高频探头进行多方位、多切面扫查,详细观察患者的外周神经、皮下组织、肌腱、关节囊等组织,预防漏查;侧重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以及病灶内部与邻近组织化血流情况等。在检查过程中,需同时扫查两侧相同体位,必要时,还需在患者主动或被动下完成实时动态扫查。
MR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Philips Ingenia 1.5T型进行检查,依据患者受伤部位,分别选取下肢线圈、体线圈,在检查期间,常规使用T2WI、FST2WI、PDWI序列,扫描横断面与患肢长轴冠状面、矢状面平行,并与肢体长轴垂直。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肌骨超声、MRI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并详细记录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值为X2,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肌骨超声与MRI的检查结果 在肌骨超声检查中,105例阳性,4例阴性,2例误诊,5例漏诊;在MRI检查中,92例阳性,10例阴性,8例误诊,6例漏诊,详见附表1。
附表1 肌骨超声与MRI的检查结果比较
2.2 肌骨超声与MRI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肌骨超声与MRI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特异性较为显著(P<0.05),见附表2。
附表2 肌骨超声与MRI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比较[n(%)]
2.3 肌骨超声与MRI在不同浅表软组织中的检出率情况 在囊性肿块、韧带拉伤、实性肿块、神经损伤、肌腱损伤、肌肉损伤的检出率中,肌骨超声与MRI检出率水平相当,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附表3。
附表3 肌骨超声与MRI在不同浅表软组织中的检出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肌骨超声检查方式在诊断软组织病变中具有血流分布清晰、物理属性等独特优越性,可以有效显示由多种急慢性损伤引发的细微或明显软组织钙化、位置移动、血肿、坏死、水肿等情况[5]。
本研究结果表明,肌骨超声与MRI检查的特异性较为显著(P<0.05);结果提示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具有特异性高等优势,可有效预防误诊与漏诊。MRI为现阶段临床检查软组织病变中的常用方案,具有无创等优点,但其诊断操作复杂、检查费用较高、普及度较低,因此无法成为临床诊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首选方式。肌骨超声相比MRI,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操作等优势,并且超声成像清晰直观,可以实时动态显示运动性组织存在的撕裂情况,故而诊断综合价值明显高于MRI检查方式[6]。本研究表明,肌骨超声与MRI检出率的囊性肿块、韧带拉伤、实性肿块、神经损伤、肌腱损伤、肌肉损伤的检出率水平相当。结果提示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囊性肿块包括半月板囊肿、肌肉血肿、腱鞘囊肿等,而患病率最高的为囊性肿块,该疾病患者通常无明显外伤史,但在超声检查提示存在典型囊性特征,即表现为病变软组织或邻近无回声肿块,有明确囊壁,后方回声增加,局部伴有滑膜增厚现象,且呈现血流信号[7]。超声诊断技术对于合并液性肿块者具有高分辨率,有时也可显示机体内正常生理量积液。在正常情况下,健康者的膝关节腔中存在少量具有润滑性的液体,声像图提示特性无回声区<0.2cm;当液性暗区深度>0.3cm时,则可认为患者伴有膝关节腔积液,并与半月板囊肿、腱鞘囊肿鉴别[8]。本研究中,经肌骨超声检出4例实性肿块,该检查技术选用7~17Hz频率高频探头,可以有效测出1.6mm异物,其中异物直径越小则需要频率越高的探头;检出6例神经损伤,肌骨超声提示病灶横截面积小于健侧面积,且出现低回声的,最窄处的韧带则明显增厚,并无肿物回声;检出7例肌腱损伤,2例不符合,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对比病灶与健侧,可以有效确定肌肉损伤部位,但由于骨骼肌体积较大,需要精准其解剖部位;检出1例半月板损伤,肌骨超声在诊断半月板损伤过程中,会受到机体结构等影响,加之部分患者由于疼痛剧烈无法维持检查最佳体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肌骨超声应用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可有效检查病变范围,预防误诊与漏诊,并具有无创性、动态性、可重复性等优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