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联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021-07-12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411100陈强戴亚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移植物腓骨关节镜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411100)陈强 戴亚君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在骨关节病变中普遍存在,多发生在踝关节扭伤后。该疾病受韧带完整性、自身平衡能力、姿势控制和肌肉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可合并关节炎症状,病情严重者可有关节畸形和强直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和日常活动[1][2]。保守疗法耗时长,对患者受损踝关节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后易复发,患者接受度普遍不高。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重建外侧韧带,以维持其稳定性,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关节镜检查是诊治关节腔内病变的重要手段,创伤小、恢复快,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为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治疗效果的提升,我院将外侧副韧带重建联合关节镜检查运用至该疾病的治疗中,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压面机对象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96例,均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前来我院诊治,按照掷骰子的方式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8~70岁,平均为(51.32±4.35)岁,发病时长3~12个月,平均为(7.18±1.45)个月,左侧病变21例,右侧病变27例;观察组中男女均为24例,年龄低至27岁,高至68岁,均值(51.45±4.42)岁,发病时长短至4个月,长至10个月,均值(7.24±1.48)个月,23例为左侧,25例为右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关节不稳、跛行和踝内翻症状;②年龄18~70岁;③对研究中所用方式可耐受;④知情同意,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组织脏器严重病变者;②合并其他类型骨关节病变者;③现行其他治疗者;④病例资料不完全,中途退出者。两组一般资料一致性明显(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踝关节制动于中立位,训练患者外翻肌肉、稳定性和本体感觉。佩戴矫正装置以改善关节稳定性。观察组患者接受外侧副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内镜检查,具体操作为:①关节镜手术。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将止血带置于患侧大腿上,常规消毒铺巾,在患处标志。经踝关节内侧入路探查,输注生理盐水20mL使得血管扩张,经关节镜观察入路情况和关节损伤情况,清理增生滑膜后将小游离体拆除;若患者存在踝关节撞击症状,可磨削增生骨赘,以缓解症状。②外侧副韧带重建。患者仰卧后行硬膜外麻醉,屈伸膝关节,于外踝处行一弧形切口,确保弓背朝前,经C臂机定位解剖点,于距肠前韧带的腓骨止点处行骨髓道,经外侧骨髓道移植肌腱,将铆钉尾线从移植物中点穿过,于腓骨止点打结固定;经导线牵引,引入移植物至骨隧道后拉近,确定稳定性改善明显后,往骨隧道旋入螺钉并固定;在移植骨伤缝合腓骨骨膜和原损伤韧带,关闭手术切口,予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以中立稍外翻位固定3周,4周后部分负重,6周后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 判定依据[4]:经治疗,患处疼痛、肿胀和不稳定等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可正常活动与工作为优;患者各项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处于过度劳累状态时有不适感产生为良;患者各项症状存在部分改善,活动时有疼痛感为一般;患者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原有病情加重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三个阶段的踝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判定,满分为100分,分为:①疼痛(40分);②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10分);③最大步行距离(5分);④地面步行(5分);⑤反常步态(8分);⑥前后活动(8分);⑦后足活动(6分);⑧踝-后足稳定性(8分);⑨足部对线(10分),分数越高证实患者踝关节功能越好。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患者疼痛程度,最低0分,最高10分,得分下降证实疼痛感缓解。

1.3.3 两组并发症对比 比较两组出现关节滑膜增生,骨赘和前、后踝撞击症的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软件SPSS25.0录入后统一处理,无序分类资料(优良率和并发症)经百分数(%)表示,x2检验,名义变量资料(踝关节功能和疼痛评分)由±s表示,t检验,数据差异以P<0.05为界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 患者治疗前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组间对比无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程度下降,组间数据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48 53.78±7.12 80.16±7.54 87.12±6.69 6.18±0.54 4.32±0.27 3.21±0.24观察组 48 54.16±7.21 85.34±7.18 91.27±6.72 6.21±0.57 4.18±0.21 3.09±0.12 t 0.260 3.447 3.032 0.365 2.836 3.098 P 0.796 0.001 0.003 0.792 0.006 0.003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

3 讨论

踝关节不稳为运动损伤,主要是由踝关节扭伤特别是外侧副韧带受损所致,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强度失衡,内侧三角韧带强度高于外侧副韧带。距腓前韧带为外侧副韧带之一,两端宽、中间窄,可对距骨前移产生抑制,也能避免足内翻过度,强度小,易在足跖屈时内翻;距腓后韧带遭受内翻暴力时可出现损伤;与前两者相比,跟腓韧带在宽度和厚度上存在优势,踝关节在背伸位稳定性好,不易受损。现阶段,关节镜技术发展迅速,关节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为主治医生提供与损伤程度和瘢痕增生的相关知识,也可通过关节镜对增生滑膜进行刨除,同时予以游离体摘除和增生骨赘打磨,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有效缓解关节撞击症。

外侧副韧带重建多经解剖重建技术实现,它是一种通过自体或异体肌腱对踝关节外侧损伤韧带予以重建的术式,可使韧带于解剖点上精确定位,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基本无影响。进行韧带重建时用双股移植物,可为移植物强度提供保障;使用带线铆钉固定腓骨,未在腓骨上钻孔,可减少腓骨结构损伤,节约移植物长度。

总的来讲,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治疗中联合应用外侧副韧带重建技术和关节镜检查,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可在缓解疼痛感的同时防范并发症,存在广泛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移植物腓骨关节镜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七选五阅读专题训练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污染预防及处理
崴脚千万莫忽视
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系统性康复治疗效果与膝关节MRI影像学结果的关系*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