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撷取鲜活史料,深度考查历史核心素养

2021-07-11杨增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杨增荣

[摘   要]2020年全国Ⅲ卷文综第42题,所引用的史料鲜活,所创设的情境新颖,使学生可感、可知。该卷着重能力立意,深度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教材观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史料选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71-0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第42题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试题如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本题为历史小论文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 。试题摘录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周晓虹先生论著《传统与变迁》中的材料,直指课程改革方向,着重考查核心素养,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材料鲜活,情境新颖,学生可感、可知、可近

“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试题成功与否,材料是关键。本题材料贴近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身边的历史”,在2020年高考试题所采用的材料中颇具特色。

第一,材料从农民的视角考查社会转型,紧扣时代重大问题,契合国情。法国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认为:“一二十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在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传统农耕文明浸润着中国社会,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急剧转变,短短几十年中国就走过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转变的关键期,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机器化汇聚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裹挟着时代前进。从最底层农民的视角观察社会变革,认识现代化给他们的行为、态度、心理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暗合当今社会热点。

第二,材料从社会心理嬗变的角度切入,视角独特。随着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逐渐跳出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传统窠臼,关注社会全貌,视野越来越开阔。本题顺应课改趋势,探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状况。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转变不单单是社会变革的表现,更是衡量社会变革是否完成的重要指标。本题切入的角度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从未出现,它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研究的价值,一看在学术上有无突破、有无新意,二看对歷史本质的认识有无深化、有无创见。新颖、细致、独特的社会心理视角,是历史学习突破的前提,更是学生认识深化的基础,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启迪。

第三,材料人文色彩浓郁。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青壮年农民,正是当今学生的父辈,两代人都面临着人生选择,处境相似。高中生涯的结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学生面临着新抉择、新机遇、新挑战。是固守传统,还是做时代的弄潮儿?父辈们已经做了极好的榜样,相信学生心中也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以父辈的抉择回答人生的重大问题,学生认可度高、亲切感强。

第四,材料浅显易懂,有效地保障了考查的主要方向。本题从社会价值观和择业观两个角度,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这些心理在当时新旧杂陈,时至今日,学生都耳熟能详,普遍接受。浅显易懂的材料,相对熟悉的思想,减少了学生阅读、认知与理解的障碍,考查了学生阅读与分析材料、归纳材料提取论题、依据数据寻找论据等能力;考查了学生结合教材,深层次分析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及建构历史叙述等能力。可谓是“于寻常之中见风采”。

二、能力立意,深度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小论文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顺利地完成本题,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它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材料奠定基础。借助时间观念,紧扣社会心理变化的背景,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材料第一部分中农民社会价值观的变化。1995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17个年头,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期。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重创了农业文明下的血缘关系、社会组织及民众心态。安土重迁、富贵在天的传统思想必然会被淘汰,勇立潮头、立志改革的精神成为时代选择。

借助空间观念,紧扣江苏昆山、浙江乐清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材料第二部分中农民择业观的变化。江苏昆山和浙江乐清分别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代表。“苏南模式”的特点是利用周边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辐射,由政府主导,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因苏南是鱼米之乡,大多数农民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走向工业化与市场化。“温州模式”的特点是发展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个体经济,通过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结合的方式,发展工商业。因远离大城市、耕地少,加上长期外出经商的传统,温州农民以“离土又离乡”方式完成身份的转变,当地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尽管模式有别,但都反映了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是苏南、温州的共同选择。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江浙地区的农民选择“经商”和“去乡镇企业工作”的比例会远远大于“去大城市打工”。

2.史料实证。试题中的“拟定论题”要求学生具备“辨别作者意图,明晰材料主旨”的史料实证素养。研读全题发现,命题者将体现材料主旨的信息隐藏在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即材料的出处。“传统与变迁”成为材料的灵魂。材料围绕20世纪90年代农民社会心理的“变”与“不变”展开,据此可提炼出主论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农民社会心理的嬗变”,而表格的两个部分则可提炼出两个分论题,即“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农民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农民择业观的转变”。其中,“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比较隐蔽,需要学生对表格第一部分的四种新旧观念加以辨析,才能得出,而“择业观的转变”则比较明显。

图表是材料题中常见的形式,它简明、直观。通过对图表数据的阅读与分析,可获得充足的证据。以表格第一部分“农民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为例,对“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很不赞同”的人占61.1%,“不太赞同”的人占23.0%,两者总和为84.1%。而“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很赞同”的人占45.4%,“比较赞同”的人占29.2%,两者总和为74.6%。可见,传统观念逐渐被时代淘汰,勇于改革的新思想日益被接受。图表中的数据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在阅读和解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的素养被很好地检测出来。

3.历史解释。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证过程和归纳总结三个部分,具有开放性强、区分度高、答案灵活等特点。学生只有具备“能够组织和运用相关的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历史解释素养,才能真正写好历史小论文。

以分论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农民择业观的变化”为例。“择业观”属于意识形态范围,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考生可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探究择业观变化的原因。同为传统观念,由于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继续种田”的思想逐渐被淘汰;而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读书上大学”的思想仍为农民所推崇。同为新思想,由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成为江浙农民的首选;而“去大城市打工”只能是四川、湖南、河南等工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的选择。

为使小论文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成文,在对论题进行解释与论证的时候,学生必须具备“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素养。以“经商”为例,学生阐述的内容应该包括:历史结论——经商成为江浙农民首选;历史史实——经商比例为35.2%;“经商成为首选”的原因——江浙地区工业化、市场化的孕育与发展。这样的历史解释才是完整而严谨的。

除三大核心素养外,本题也同时考查了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一道试题,考查了如此多的内容,实在引人瞩目。作为导向标,以本题为代表的全国卷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在教学方法上,应由“识记背诵”转变为“理解和解释”,由“满堂灌”转变为“合作学习”,由“知识传授”转变为“问题探究”,由“深挖教材”转变为“广泛阅读”,同时适度增加以微专题为形式的个性化探究。在教材观上,应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将“历史教材”转变为“历史学材”。在评价机制上,由“分数为上,升学为本”转变为全面素养的综合考评。唯有这样,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才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周晓虹.传统与变迁[M].北京: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镜头中的组诗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