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开展有效复习
2021-07-11王亚明
王亚明
[摘 要]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将时事热点融入历史复习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使复习更有效。
[关键词]历史;复习;有效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50-03
高三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以复习备考为主。而历史课的复习,绝不是把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过程中,要以简洁、理性的方式处理复习内容,使主干知识更突出、知识体系更科学。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在高一新授课时一般会围绕三个知识点展开:第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诞生的标志;第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材体系基本一致,也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高三历史复习课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要。这该怎么办呢?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对此黨和国家高度重视。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对马克思的一生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高度评价。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笔者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全面、深刻,正好可以作为本课复习的线索。将本课的知识和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整合知识,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放在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适应了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照亮了人类解放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这一标题正好可以引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了阐述这个观点,可以给学生展示材料一。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
——摘编自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设问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什么社会现象?
设问2:针对上述问题,有识之士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获取了巨额利润,但创造了财富的工人阶级的处境却日益恶化。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一些有识之士站了出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并提出了一些建立公平合理社会的美好设想。最早的这批有识之士,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但“空想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其阐述的群众思想最根本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统治,不可能从根本上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就在试卷上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下宏伟志向,要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马克思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来自人民,又为了人民。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继承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这就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那如何探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缺点就是“空想”,所以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我们就可以从“反空想”这个角度入手。
材料二 他们看不到以群众为主要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要作用,而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希望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来帮助被统治阶级走向新的“耶路撒冷”。……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构思中,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依靠从社会底层“浮上来的泡沫”,而是依靠像他们这样天才般的人物、大发善心的资产阶级以及慷慨解囊的封建贵族等。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三 马克思站在历史和无产阶级的高度,把群众概念、群众原则、群众世界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根本变革和颠覆了以往忽视群众、远离群众的“哲学家的哲学”,构筑了走近群众、关心群众的“群众的哲学”,找到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体,进而促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摘编自牟成文、冯连军《马克思群众思想的创立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这里就可以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抛出两个问题:
设问1: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只是“空想”?
设问2: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它是如何去掉“空想性”成为科学理论的?
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工人阶级看成是受难者,而没有看到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而马克思不仅分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还找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依靠力量——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找到了历史主体。
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就是指导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样就过渡到了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在引导学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政治课中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学习,即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首先,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总结了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且亲自参加了欧洲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次,理论指导实践。《共产党宣言》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是用来指导工人运动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还领导建立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工人运动。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完善以及工人阶级斗争环境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并不意味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可以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马克思主义也是持开放的态度。这里就可以展示材料四。
材料四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 ……1848年的斗争方法(注:指《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工人开始……同資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只要在该职位换人时有足够的工人票数参加表决。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摘编自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895)
设问1:根据材料四分析,恩格斯对“1848年的斗争方法”进行了怎样的修正。
设问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1848年的斗争方法”进行修正的主要原因。
设问3:这种修正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马克思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是基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得出的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此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在不断发展,在法国、德国等国家,无产阶级也获得了选举权,分享到了部分民主权利。19世纪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外部环境与1848年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恩格斯肯定了19世纪末无产阶级的议会斗争。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何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都主张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是这么做的,毛泽东、邓小平也是这么做的。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一论断。
这样,笔者就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四句评价作为线索贯穿课堂,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并且结合俄国和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这样教学,既强化了基础,又进行了拓展,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综上,高三复习课要做到高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重时代性。高考和时事热点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在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有机结合起来。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还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在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时,没有理由不关注这次大会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我们所复习的内容联系密切,把两者相结合,在复习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注重学科交叉。“史地不分家”,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很难培养时空观念素养;“史政不分家”,如果具备一定的政治常识,对历史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科交叉。在本课的教学中,在讲到“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时,可以联系高中政治学科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进行重点阐述。如果能掌握好政治学科中所讲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再结合历史事实,就很好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这一论断。
第三,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这既是指导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这种渗透不是强硬的,而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例如,在复习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为什么只是空想”时,可以通过史料让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不成熟,从根本上讲,是由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这种经济上的不成熟所决定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通过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就立下解放全人类的宏伟志向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黑暗与不公,提出建立未来美好公正合理社会的设想,激发学生对“公正、平等、美好”社会的追求,使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得到培养。
总之,历史与现实密切联系,在历史复习中,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利用时事热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牟成文,冯连军.马克思群众思想的创立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7(5):25-32.
[2] 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