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的路径选择

2021-07-11陈全勇邢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陈全勇 邢虎

【摘 要】“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呈现出从相对封闭到开放融合、从有边界到无边界、从单向度到主体间性等时代特征。本文主要探讨以信息化为主要形态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影响,以及“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教育变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6-030-03

任何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对学校教育产生深远的冲击和影响,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  省级“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带来的不仅是教育理念、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变革,更是一次人们心灵上的洗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促使师生享有更多优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如何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理性审视以信息化为主要形态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影响,以及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在变革中把握先机,构建以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新生态、新体系,完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有效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的理性审视

自教育部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嵌入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中,正在改变和重塑着学校教育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从相对封闭到开放融合

由于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其课程实践活动往往具有开放性以及互动性,使学生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逐渐向自我教育者转变,除了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由于互联网打通了社会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通道,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人物、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和知识传播。同时,“互联网+教育”更多以数字化、虚拟化的形式存在,其教育环境、空间以及受教育主体不再是某一特定的主体,所学内容也往往是在信息交往载体和平台上进行流动和传输。

2.从有边界到无边界

随着无边界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推广,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正在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延伸到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线上听授课等,从而为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原动力,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有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营造了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实践秉承契合了新时代学校教育内涵的人才培养观,相当数量的学校通过远程辅导答疑、网络直播、MOOC、微课、远程考核等方式推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3.从单向度到主体间性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构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的角色逐渐由知识的“二传手”向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者转变,教育主客体之间呈现出主体间交往实践关系。同时,随着第四次教育革命所带来的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逐渐让位于以问题、学生以及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显然,这种趋势促进了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的重组和整合,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度教育模式,从而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开拓了学校教育的“新视界”,帮助我们突破了治理上的缺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1.转变观念,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学校教育变革

传统班级化的授课模式抑制了学生个性、全面、自主地发展,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教师权力去中心化的转变,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主体务必以一种继承与开放的思维,在充分借鉴各国教育变革思路的基础上,树立“学习教育无边界”的理念,并将课程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网络虚拟课堂之中,逐渐减弱传统记忆性的知识传授,加强探索发掘知识等技能的获取,促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情感、运动、学术等方面的经验积累。

学校教育变革还应秉承平等与多样的理念,要充分尊重教育双方的要求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1~2个知识点按照“短小精悍”的原则设计成为8~15分钟的微视频进行呈现,并且还要及时营造平等对话的环境和载体。例如,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增加互动环节,有效帮助教师获得学生感兴趣、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课程教学之后设计互动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此外,“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给受教育群体带来了免费、共享、开放的基因,因此,在“互联网+教育”变革中应坚持个性与统一的理念,即应在统一教学大纲、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针对学生的爱好、弱项知识设计出差异化的作业以及测验进行推送,有效实現个性与统一的相互融通。

2.战略选择,以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教育变革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互联网+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逻辑。首先,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将学校教育战略转型的着力点放在学校发展态势与变革趋势的交汇点上,并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和互动交流作用,探寻出学校教育变革的新愿景和出场路径,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要不断建设和完善信息化教育平台,重新设计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和校园文化,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线上教育和生活教育相互融合、国民教育和终生教育相互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并尽可能地提供较多的信息化、适合师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而教师能够通过平台不断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最终实现由“人找资源”变成“资源找人”的智慧学习方式,达到“公平与质量并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最后,“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的评价体系是过程化的教学评价,要在综合运用教、学、研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特别是在此过程中,要持续改革与新时代教育不融合的教学模式、方式等,大力实施学生成长档案袋,即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利用网络进行详细记录,将学生参加的科技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小论文等折算为积分进行量化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效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具有含金量的结果。

3.治理与善治相结合,以能力现代化推进学校教育变革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有效颠覆和消除了传统的权利任性,使得学生、教师等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实力趋于均衡,并带来了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具体来说,从内容维度上分析,“互联网+学校教育”的治道变革是学校教育管理流程的再创造和教育信息跨界的再融合;从表现形式上分析,互联网支撑了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而学校教育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主体和内容,两者往往是在互融互通中转化发展的。显然,这种价值的传递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能够将传统的单向度管理理念转化成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无缝学习理念。

實质上,从管理到治理是学校教育资源、范式、场域的变化与组合,是学校教育领域内人、财、物和权力关系的重构,在其变革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不断健全顶层设计,要坚持和巩固现代化学校制度,在宏观上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微观上契合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诉求;其次,要以不同主体协同治理为基本治道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并优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协同机制,不断形成发展合力。最后,要健全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增强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结  语

互联网技术将全世界的智慧和资源整合在一个共享、共荣、共促的平台上,并开启了信息化教育变革的窗口,而“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其学习环境、方式、内容等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但不可忽视的是,学校教育无论如何变革都不能违背教育的本质,都不能取代学校这一实体。因此,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坚持治理与善治相结合,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注: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度教育政策研究立项课题“‘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助推教育变革支持政策研究”(zckt2020033)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