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在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9陆瑶孙琼芝孙伟娟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舒适度

陆瑶,孙琼芝,孙伟娟

(无锡市中心血站 制备供应科,江苏 无锡,214021)

机采血小板因具有浓度高、纯度高且受红细胞和白细胞污染小等特点,现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血小板采集模式[1]。首次接受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因缺乏认知,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增加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需给予献血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现阶段多在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关知识普及以提高其认知水平,但在实践中仍发现部分献血者存在较严重的不良情绪,可能与常规干预未充分考虑献血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根据献血者的个体化特征实施干预措施,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促使其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达到舒适状态[2]。本研究对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采用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无锡市中心血站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的94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并经无锡市中心血站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符合献血者健康要求规范[3];② 体重≥45 kg;③ 血小板计数介于150~450×109/L,红细胞比容≥0.36;④ 首次行机采血小板;⑤ 研究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排除标准:① 距上次全血献血时间间隔<3个月;② 存在晕血、晕针等情况;③ 近期服用过抗凝药物;④ 伴有全身严重感染;⑤ 已有确诊的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系统疾病。将所有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名)和观察组(47名)。2组间性别、年龄、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献血者均采用便携式血细胞采集仪(贝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C-30S)进行机采血小板,均应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Xcf3000)及配套管路、血浆收集袋进行血液分离,注射液均为0.9%氯化钠溶液。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献血者于抽血前至抽血结束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① 献血者到达献血站后,专业护士评估其健康状态,并对其进行献血健康宣教,包括献血流程、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献血安全性,以减轻其顾虑。② 保持献血室环境整洁、舒适,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可通过摆放绿植和播放舒缓轻音乐来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③ 献血结束后,对献血者表达感谢,并颁发纪念品,鼓励其坚持参与献血。

1.2.2 一对一谈心护理 观察组献血者于抽血前至献血结束后实施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成立“一对一”干预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 献血相关健康宣教 ① 告知献血者血细胞采集仪的工作原理、工作时长及献血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其如果存在睡眠不足、疲劳、空腹等情况均会增加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② 应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向献血者讲解血液成分分离机的工作原理,说明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血小板采集是将血小板从血液中分离,然后将其他血液成分重新输送回机体内的方式,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以此减轻献血者的恐惧感。③ 献血前询问献血者是否进食,如果尚未进食,应进食后再献血,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④ 带领献血者参观献血站,参观过程中与献血者进行交谈,并解答其疑惑,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⑤ 献血者在采血前30 min口服20 mL的5%葡萄糖溶液,以防献血后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1.2.2.2 心理干预 ① 根据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对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需耐心向其讲解无偿献血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并向其说明献血相关的生理知识、采集过程及注意事项。② 针对精神高度紧张的献血者需加强沟通和交流,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困惑、不安,以及内心的恐惧和焦虑。针对献血者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其予以疏导,并向其讲解献血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1.2.2.3 献血环境 为献血者提供温度适宜、采光明亮、覆盖无线网络的献血环境,并在室内放置杂志或书籍,还可播放综艺节目缓解其因等待时间较长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1.2.2.4 献血时护理 ① 协助献血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采血,以保证快速、平稳地完成采血。②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对献血者进行静脉穿刺,穿刺静脉选择饱满、充盈、弹性较好的粗大静脉,穿刺前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进针快速、轻柔,减轻其对疼痛产生的恐惧感。③ 采血过程中时刻观察献血者的状态,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并随时观察血细胞采集仪的情况,防止采血过程出现血流不畅等问题。

1.3 观察指标

① 献血等候期间,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4]评估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共有38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1~4分,总分为38~15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越强烈。② 献血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献血者的疼痛程度,该量表分值为0~10分,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③ 献血过程中,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6]评估2组献血者的舒适度,该量表包含环境(6条目,6~24分)、生理(9条目,9~36分)、心理精神(6条目,6~24分)及社会文化(7条目,7~28分)4个维度,共28个条目,总分为28~112分,得分与舒适度呈正相关。④ 在献血结束后及离院前,评估2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轻度不良反应:献血者出现口面部麻木、面色苍白、心跳加速和眩晕。中度不良反应:除轻度症状外,还伴有恶心、胸闷、血压降低和心慌等。重度不良反应:在轻度和中度的基础上,还出现抽搐、一过性休克、意识不清、心律不齐和大小便失禁等[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心理状态比较

献血等待过程中,观察组的MSSNS评分为(85.69±10.63)分,低于对照组的(93.40±1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4,P=0.001)。

2.2 2组疼痛程度比较

献血过程中,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疼痛程度比较[例(%)]

2.3 2组舒适度比较

献血过程中,观察组的GCQ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GCQ评分比较分)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献血结束后,观察组有1名献血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无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3%(1/47);对照组有5名献血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2名发生中度不良反应,1名发生重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02%(8/4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21,P=0.014)。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为常用的血小板采集方式,多数首次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的流程缺乏认知,易产生紧张、不安等情绪,不利于血小板的收集。既往临床针对此种情况,通常采用对献血者普及献血知识、讲解机采血小板原理等方式提高其认知水平。但这种“一对多”的干预模式,未针对献血者的个体特性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导致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8]。在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中,护士对献血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及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并在输血过程中全程陪伴,给予献血者安慰与鼓励,有助于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这种干预模式可满足献血者的个性化需求,应用于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或可改善其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献血等待过程中的MSSNS评分低于对照组,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这说明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可改善献血者的不良情绪,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中,首先,护士向献血者详细讲解血细胞采集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告知其献血需做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明确献血的安全性及合法性,消除了献血者的顾虑。其次,护士带领献血者参观献血站并熟悉环境,在此过程中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疑问并给予针对性解答,同时针对产生紧张、恐惧情绪的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最后,在采血过程中全程陪护献血者,适时予以其鼓励和安慰,可有效缓解其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此外,献血者在献血前预防性服用5%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可有效减少献血后头晕、心跳加速和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献血过程中,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GCQ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裴静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可减轻献血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舒适度。究其原因为,在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中,护士在采血前与献血者进行充分沟通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采血时协助献血者取舒适体位,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行静脉穿刺,穿刺时与其沟通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而后快速、轻柔地进针,可在减轻献血者疼痛程度的同时缓解其恐惧情绪,提高其采血过程中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用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减轻献血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舒适度,并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机采献血者舒适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早熟机采棉育种现状分析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