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07-09丛斐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医护内科

丛斐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高血压病与心肌电生理科,新疆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833400)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人数逐渐增多[1]。心血管疾病普遍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和治疗难度大等特点[2]。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多无法完全恢复正常,需接受科学的照护,因此,对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需求层次理论通过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而起到激励患者的作用,其是一种行为科学理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医护患协同模式通过加强医师、护士与患者间的沟通协作,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进而加快疾病康复进程[4]。但目前将两者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尚不明确其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实施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并探究其对护理质量、心血管再发生率等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8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经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② 血流动力学稳定;③ 临床资料完善,且为首次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并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交流障碍;②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2组间一般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持续整个住院期间。① 入院宣教: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为其介绍责任医护人员及科室布局。② 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理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切勿用力排便、保持情绪稳定和保证睡眠质量良好。同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合适的措施给予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③ 出院宣教: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宣教,告知其若有不适须及时入院复查。

1.2.2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 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给予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护理持续整个住院期间。

1.2.2.1 医护患加强知识培训 由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士及主治医师组成医护患合作小组,开展医护患知识培训。主治医师将患者的饮食习惯、病情及病史等情况相结合,针对性地开展心血管内科疾病用药注意事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饮食特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管理要点等知识培训。由科室护士长、主任医师定期考核并点评合作小组的工作。

1.2.2.2 患者需求评估 在患者入院24 h内,责任护士与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沟通,以了解其文化程度、宗教信仰、预后生活期望值、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再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进而掌握其实际需求。

1.2.2.3 医护患合作小组护理 医护患合作小组成员组织患者参与责任制互助形式的讨论会,并为其提供10~15 min的面对面交流时间,患者可在讨论会上进行自身病情介绍等交流。在讨论会结束后,由医师和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制订治疗方案时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其中,使他们了解治疗的重点内容并可根据治疗方案提出疑问,由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疑问给予解答以促使患者更好地遵医嘱用药。

1.2.2.4 联合查房 医师与护士联合查房,鼓励患者叙述自身情况,并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医师和护士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应及时沟通,以便更好地回答患者的疑问。

1.2.2.5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内容 ① 生理需求:为患者制订住院期间的科学活动及饮食计划,使其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及饮食原则,进而满足其生理需求。② 安全需求:医护人员告知患者规律用药、执行医嘱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案例为其讲解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引起的严重后果。③ 归属与爱的需求:鼓励患者之间主动交流感兴趣的事情,如周边趣事、时事新闻和稳定病情的心得等。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理解、宽慰以减轻其消极情绪,使其得到归属与爱的需求。④ 尊重需求:部分患者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产生不良情绪,有治疗经验的患者可对其表示理解并为其疏解不良情绪。⑤ 自我实现需求: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回归社会及家庭以实现自身价值。此外,患者还可通过分享治疗成功的经验和疾病恢复的心路历程,进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 护理后,采用本科室的护理质量量表评估护理质量,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术、责任心、急救护理能力、安全管理、病区管理和整体护理,各项总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越高。

1.3.2 不良事件发生率 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设备故障、药物外渗、跌倒和坠床)的发生情况。

1.3.3 自理能力 于护理前后,以Barthel指数[5]评估2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好。

1.3.4 护患纠纷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 记录2组护理期间护患纠纷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术、责任心、急救护理能力、安全管理、病区管理和整体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设备故障、药物外渗、跌倒和坠床)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2组自理能力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较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2.4 2组护患纠纷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可能会因过度担心预后和对疾病认知不足等因素产生应激反应,过度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进而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6]。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自护能力较低,坠床和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高[7]。因此,针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应给予更多的护理关注。需求层次理论用于临床护理中可根据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进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8]。医护患协同模式通过将患者纳入医疗体系内进而加强护患、医护、医患间的协作,其不仅强调医护人员的主体作用,还能拓宽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主要是因为,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中,患者将自身应对护理及治疗的成功经验进行分享,可帮助其他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有助于护理计划的实施。医护人员也能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患者,明确其具体需求,给予其易接受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和护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于对照组较高(P<0.05),提示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是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后制订的护理方案,其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设备故障、药物外渗、跌倒和坠床)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这主要是因为,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是由医护患共同参与的治疗及护理,其提高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效率,使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更多,治疗依从性更好,进而降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

综上所述,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医护患协同模式可有效使护理质量和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以及降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医护内科
内转科型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干预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理论指导下的疼痛护理用于输尿管结石微创取石患者中的效果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