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9陆益敏过怡雯俞钰
陆益敏,过怡雯,俞钰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江苏 无锡,21400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占痴呆总人数的50%~70%[1]。AD主要表现为情绪、记忆、认知等功能障碍,除常规治疗外,日常护理也极为重要。指导AD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和肢体活动,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订饮食计划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方式之一,但此干预手段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2]。华生关怀理论力求以人为本,结合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全方位护理,通过采用人文关怀活动与营造和谐环境达到提高患者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目的[3]。本研究将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高龄AD患者,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6例高龄AD患者均等分为2组(各63例),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符合《神经病学(第8版)》[4]中关于AD的诊断标准;② 年龄80~95岁;③ 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力衰竭或肾衰竭;② 预计生存时间<1年;③ 亨廷顿病或皮克病所致的AD;④ 依从性差。2组间一般资料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传统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为期6个月。① 护士指导患者日常饮食起居,对于轻度痴呆患者,协助其自理基本生活,指导其自行整理房间;对于中度或重度痴呆患者,鼓励其适当做肢体运动,以满足其自理能力的需要。② 制订合理膳食计划,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的食物,确保饮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③ 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授AD的诊治和预防知识,告知其安全事项、用药目的及正确使用方法。
1.2.2 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为期6个月。护士指导患者树立人文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其灌输希望与信念,培养其对他人的敏感性,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协助其表达正负性情绪,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环境,满足其“存在现象学”的任性需求,以促进患者社会关系的构建,使其能够科学解决问题。① 制订个性化方案:护士整理患者的资料,为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为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 多学科合作:从医院各科室选取1名骨干护士及1名护士长参与研究工作,建立多学科及华生关怀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干预。选取神经内科擅长老年AD治疗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每月进行1次查房,针对患者的精神、认知及行为进行用药指导,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与康复科医师共同制订个性化肢体运动训练方案。③ 观念培训:对骨干护士及老年医学科护士进行理论培训,由其现场模拟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措施,并进行考核。④ 环境安全护理:通过卡通、风景装饰及标语等创建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环境,适当调节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及光线等。尽可能安排相似文化程度或年龄的患者在同一病房,以促进交流。在冷、热水开关上分别贴标签[蓝(冷)、红(热)],做好安全措施。将图文并茂的踝泵运动、起床三部曲、防跌倒坠床等宣传单张贴在病房墙面。⑤ 人文关怀:基于医护满意、家属满意、患者满意、护理操作到位、活动开展到位和慰问谈心到位6项原则,结合关心、耐心、细心的“三心”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遵照患者的生活习惯,指导家属积极陪同患者学习自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通过手工劳动、手机、识图识字卡、音乐、平板电脑等提升患者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训练效果。随时告知患者社会信息及家庭情况,在中秋、国庆、端午等节日,与患者共同制作月饼、蛋糕、粽子等具有节日特色的食物,以促进大脑活跃。定期组织文体活动,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并分享经验。培养患者的唱歌、拼图、读书、看报、健身操和手指操等兴趣爱好。定期对家属培训防走失、跌倒坠床、药物误服或漏服、意外伤害等威胁患者健康的知识。医护人员应多加关注心理敏感、焦虑、恐惧的AD患者,多与其进行沟通,改善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 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后,应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中文版(CSDD-CV)[5]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最高分为38分,分值高表示痴呆抑郁情绪障碍严重;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评价患者的认知状况,满分为30分,分值高表示认知功能好;应用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7]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3~52分,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相关;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8]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量表满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与分值呈正相关。② 记录2组患者在干预期间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情绪状况、认知状况、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对比
干预前,2组间CSDD-CV、MMSE、QOL-AD和AD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2组的CSDD-CV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MMSE、QOL-AD、ADL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上述所有评分均优于同组干预3个月(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CSDD-CV、MMSE、QOL-AD和ADL评分对比分)
2.2 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发生自伤或伤人1例、跌倒3例,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35%(4/63);对照组中,发生自伤或伤人2例、跌倒6例、走失4例,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9.05%(12/63),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82,P=0.032)。
3 讨论
目前,AD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认为主要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该疾病无法治愈,需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据调查结果[9]显示,全球约4 000万人患有AD,85岁以后发病率可高达20%~30%。AD患者常因认知功能、定向力、行为及记忆力等障碍导致其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日常活动、饮食指导及健康宣讲是临床除治疗之外极为关键的环节,可督促患者认识到服药、饮食及生活自理的重要性,但未予以患者人文关怀,因此,对提高患者认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不佳[10]。华生关怀理论将耐心、细心、关心的态度用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以此促使家属积极配合。采用各项手工活动提升患者的兴趣,并对不良事件开展预防宣教,以此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事件预防意识,若将其用于高龄AD患者或许对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CSDD-CV和MMSE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说明对高龄AD患者采用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可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认知功能。这可能是因为,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在小组团队的干预下有效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将“三满意”“三到位”及“三心制度”充分结合起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措施,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提高家属主动照护患者的积极性。通过手工活动提高患者的动手及动脑能力;通过手工劳动等提高患者的训练积极性;采用制作节日相关食物的方式促进患者的大脑活跃性,以此提高其认知功能。通过对心理敏感、焦虑和恐惧的患者多加关注,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加强沟通交流以缓解其不良情绪,这与袁畅等[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QOL-AD、ADL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跌倒、走失、自伤或伤人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高龄AD患者采用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通过打造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环境,遵照患者的生活习惯,指导家属陪同患者学习自理能力,以延缓病情发展。郁秀梅等[12]的研究证实,AD的异质性主要与AD的不同神经病理学亚型有关,其特征是边缘区占优势、海马区保留,或者说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病理学的平衡空间分布,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干预。运动功能及思考能力均受神经系统支配,采用拼图等手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的动手能力;在不同节日通过指导患者制作特色食物以增强其脑部运转能力,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定期对家属培训防走失、跌倒坠床、药物误服漏服、意外伤害等知识,秉持与家属多沟通的原则促进其主动照护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高龄AD患者可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