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1-07-08杨英彩王秋忆姜宝法
杨英彩,王秋忆,张 平,王 宁,姜宝法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2.青岛市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慢病防治科;b.传防科;c.免疫规划科,山东青岛 266071)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该病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期内可导致大范围流行,控制难度较大[1]。大多数患儿可出现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轻微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脑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症状,个别严重者进展快,甚至可导致死亡[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 16)、人肠道病毒71型(EV 71)及其他肠道病毒为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病原体,目前尚无针对性抗病毒药物,常以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感染为主[3]。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以研究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该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2009年至2015年青岛市市南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诊断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4]执行,手足口病报告卡与相关分析资料来源于临床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且实验室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①分离出的肠道病毒为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②Cox A 16、EV 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为阳性;③急性期与恢复期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升高4倍以上。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确诊者;体温>38 ℃,且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者。排除标准:患有水痘、风疹、带状疱疹等其他出疹性疾病者;其他病毒所致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相似者;因脊髓灰质炎表现为双峰热者。
1.2 方法 青岛市市南区辖区医疗机构与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负责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样本,共采集1 790份样本,且所有样本均送至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所采集的样本用含10%氯仿的PBS液处理,震荡、离心后,取上层清液200 μL,RNA核酸使用QIAGEN Reansy Mini Kit试剂盒进行提取,病毒RNA核酸置于-20 ℃备用,采用EV-71型、CVA16型和肠道病毒通用型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对肠道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和分型。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发病概况。②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③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情况。④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病例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例(%)]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发病率分别为8.41‱(451/53.60万)、16.76‱(894/53.33万)、9.87‱(529/53.57万)、13.06‱(694/53.14万)、6.55‱(352/53.76万)、9.87‱(528/53.51万)、10.99‱(552/50.24万)。
2.2 病原学特征 采集的1 790份样本中,其中检测出核酸阳性720份,阳性率为40.22%。病原学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53.47%,EV 71和Cox A16分别占28.47%,18.06%,见表1。
表1 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
2.3 地区分布 青岛市市南区10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八大湖街道办事处、金门路街道办事处、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9.33%、17.43%、12.30%,见表2。
表2 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地区分布
2.4 年龄、性别分布 青岛市市南区发病人群中男性2 411例,女性1 589例,男女性别比为1.52∶1,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共报告3 204例,占发病总数的80.10%,见表3。
表3 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病例年龄、性别分布
3 讨论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儿童可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及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极易造成幼托儿童聚集性发病,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与幼托机构的正常运行,从而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5]。
据报道,手足口病的流行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通常为2~3年[6]。本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市南区手足口病年发病呈现出波动的趋势,流行周期为2~4年,与手足口病流行周期基本相似。2010年发病率最高,且当出现首例手足口病案例时,短期内迅速传播,提示在流行高峰年更需要关注疫情扩散情况,加强各项防控措施。2009—2015年青岛市市南区手足口病发病病例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少数集中在小学低级班,提示应重点防控幼托机构,提高教育工作者和托幼机构管理人员的防控意识。对地区分布进行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病例在全地区广泛分布,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可能与地区内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密集程度有关。从年龄、性别分布进行分析显示,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5岁儿童,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与该年龄儿童抵抗力差,男孩比较好动、频繁接触他人易增加感染风险有关。从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其次是EV 71,因此应加强监控因其他肠道病毒与EV 71病毒而发病的病例,避免病情恶化[7]。
根据以上特点,首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流行年的疫情监测。其次,当发生首例病例时,市疾控、区疾控专家应及时到现场进行调查,提醒托幼机构与学校卫生老师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每天的晨检工作及消毒工作,防止后续发病。最后,教育部门与区卫生部门应及时沟通、配合,加强对全区托幼机构和学校卫生老师手足口病防治的健康知识培训,加强公共设施的清洁与消毒,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手足口病方可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