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

2021-07-08

大医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复发性

陈 飞

(大庆龙南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大庆 163453)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寒颤高热、黄疸等,并随疾病进展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进而危及生命。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取石治疗,但若取石不彻底,可导致病情复发,出现复发性胆总管结石。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可通过直视下确定结石位置,但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其可在不破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的前提下完成取石[1]。本文重点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大庆龙南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2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41例。开腹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1例;年龄53~77岁,平均(65.37±4.33)岁;结石直径0.6~2 cm,平均(1.31±0.43)cm。腹腔镜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3例;年龄54~76岁,平均(65.43±4.41)岁;结石直径0.5~2 cm,平均(1.21±0.60)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者;无手术禁忌证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患者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后于右肋下作长约10 cm的切口,将患者胆囊切除,并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后留置引流管。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利用腹腔镜四孔法建立人工气腹,调节气腹压参数为14 mm Hg(1 mm Hg=0.133 kPa),于 剑 突 下2 cm处 置 入10 mm套管以用作主操作,后于肋缘下右锁骨中线与右肋缘下腋前线置入5 mm套管以用作辅助操作,并在脐下1 cm置入10 mm套管以用作观察腹腔情况,将患者胆囊切除后,常规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将十二指肠韧带浆膜切开以暴露肝总管与胆总管,后沿以纵轴方式切开胆总管前壁,切口长约2 cm,利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并将取出的结石保存待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后,在腹腔镜辅助下,由上至下的顺序探查遗留结石,对于泥沙样结石可采用导尿管反复加压冲洗后吸出,确认无残留结石后再次冲洗胆道,留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3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间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的细胞因子,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血液样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另一部分血液样本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胆漏、腹痛、腹胀。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文中数据,临床指标、WBC、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与开腹组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且手术、住院、术后进食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后进食时间(d)开腹组 41 387.94±133.21 251.59±103.21 17.31±3.52 6.57±2.92腹腔镜组 41 183.29±90.03 208.35±89.33 11.24±3.15 4.03±1.39 t值 8.150 2.028 8.228 5.02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细胞因子 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升高,CRP水平均降低,且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WBC(×109/L) CRP(m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开腹组 41 9.95±3.47 14.53±5.72* 136.74±67.59 107.57±50.14* 71.58±15.34 87.89±8.53*腹腔镜组 41 10.01±3.51 12.13±3.12* 133.85±66.99 85.97±44.16* 68.47±14.51 79.37±6.23*t值 0.078 2.359 0.194 2.070 0.943 5.1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 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其病因尚不明确,多发生于胆总管中下段,其可由胆管狭窄、胆囊结石、胆道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且结石数量可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加,从而影响胆汁排出,导致胆汁淤积,破坏肝细胞,进而出现继发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可通过开腹在直视下取出结石,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可导致患者出现腹腔组织黏连和胆道结构的变异,且易出现胆管残余结石,影响患者预后。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在微创技术下,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来确定结石位置,其可通过反复检查将胆总管内结石全部取出,从而减少再次取石的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陈武[4]研究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可通过提升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的清除率,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且手术、住院、术后进食时间均缩短,而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提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较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可有效减少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当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受到手术刺激时,其机体可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升高,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病情恢复;而血清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可反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5]。余海波等[6]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可通过缩小手术创口,从而抑制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患者后3 dWBC、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提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较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可减轻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对患者预后起积极影响。

综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较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可缩短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复发性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B超在母羊早期妊娠和繁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胆总管结石,也许就是定时炸弹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多尺度探查偷车案件的犯罪时空热点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