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临床病理报道

2021-07-06谢林文俞文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核分裂免疫组化危险

谢林文,俞文英

作者单位:315300浙江省慈溪,慈溪市人民医院(谢林文);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俞文英)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不常见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最早由Klemperer和Robin报道[1]。SFT主要好发于胸膜,也可发生于鼻腔、眼眶、中枢神经系统及深部软组织等胸膜外部位,但文献报道的子宫SFT则罕见[2]。本文回顾分析1例子宫SFT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女性,29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半月”于2020年8月就诊。B超检查见子宫后倾,大小正常,轮廓不规则,宫区回声欠均,子宫左侧见大小85 mm×57 mm凸向外侧的低回声,边界尚清,提示子宫肌瘤。临床以“子宫肌瘤”收住入院,妇科检查:阴道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子宫增大,余无殊。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腹腔镜下子宫肿瘤剥除术,术中子宫左侧壁见一肿块,大小8 cm×7 cm×5 cm,凸向阔韧带。术中冰冻诊断:平滑肌瘤伴局部出血变性,局部细胞略偏丰富。术后HE切片镜下见瘢痕样的玻璃样变区与细胞丰富区交替排列,细胞丰富区梭形细胞无序排列,肿瘤细胞围绕在分支血管周围形成“鹿角状”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及多形性,核分裂象1/10 HPF(图1~2),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TAT6(图3)、CD34(图4)、BCL-2、CD99、Ki-67(+,5%),不表达ER、PR、S-100、SMA、Desmin、hcaldesmon、CD117、DOG-1、-Catenin及ALK。病理诊断:(子宫)SFT,转移危险度低。术后患者未接受其他治疗,随访3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

图1 瘢痕样的玻璃样变区与细胞丰富区交替排列,丰富区肿瘤细胞呈梭形,无序排列,可见分支鹿角状扩张血管(HE,×200)

图3 肿瘤细胞核弥漫表 达 STAT6(Max-Vision法,×200)

图4 肿瘤细胞质弥漫表达CD34(MaxVision法,×200)

2 讨论

SFT主要发生于成年人,无性别差异。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部位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肿块,部分病例可伴发低血糖症状[3]。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提示子宫左侧占位,无低血糖症状。

SFT组织学形态变化不一,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与纤维间质的相对比例。细胞丰富区与瘢痕样的玻璃样变区交替排列,细胞密集区可见胞浆界限不清的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无序排列,常出现鹿角状血管结构;细胞稀疏区胶原束间分布少量形态学良性的纤维母细胞;部分少见病例可出现间质黏液变性及脂肪化生[4]。免疫组化对SFT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多数病例瘤细胞可同时表达STAT6、GRIA2、CD34、BCL-2及CD99。有研究表明免疫组化染色核转录因子STAT6阳性表达对于SFT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与NAB2-STAT6融合基因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5];少数SFT病例可出现免疫组化STAT6阴性表达,联合GRIA2检测可提高SFT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6]。

SFT的诊断应与以下肿瘤鉴别:(1)平滑肌肿瘤,二者都是梭形细胞,平滑肌肿瘤免疫组化SMA、Desmin、Caldesmon阳性表达,但CD34与STAT6阴性可与SFT鉴别。(2)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表现出与SFT类似细胞形态,亦可出现丰富的血管成分,然而其类似于小动脉的圆形血管与SFT不规则、分支的薄壁血管则截然不同;且免疫组化CD10阳性表达,CD34、STAT6阴性易与SFT鉴别。(3)上皮样血管周细胞肿瘤(PEComa),亦可出现丰富血管结构,但是血管周围由具丰富的透明至嗜酸性胞浆的上皮样细胞围绕,肿瘤细胞核仁明显;PEComa通常免疫组化HMB45、MelanA、SMA阳性表达,CD34与STAT6呈阴性。

虽然绝大多数病例临床经过是良性的,但10%~15%的形态学良性的SFT表现出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7]。手术切除后可以出现局部复发甚至转移,因此临床生物学行为常难以单纯根据组织学特征预测。2017年Demicco等[8]根据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及坏死提出了改良的SFT四变量危险分层模型:(1)年龄<55岁,0分;≥55岁,1分。(2)肿瘤大小:<5 cm,0分;≥5、<10 cm,1分;≥10、<15 cm,2分;≥15 cm,3分。(3)核分裂象(/10 HPF):0个,0分;1~3个,1分;≥4个,2分。(4)肿瘤坏死面积:<10%,0分;≥10%,1分。最后将上述4项评分相加进行危险度分级:低度危险(0~3分)、中度危险(4~5分)及高度危险(6~7分)。随访病例低度危险组10年无转移风险,中度危险组10年转移风险10%,高度危险组5年转移风险达73%。手术完整切除是目前治疗SFT的主要手段[9],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对于晚期患者的全身治疗可发挥一定的作用[10];但由于该病例较少见,因此尚无有关标准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故具体疗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本例患者29岁,肿瘤最大径8 cm,核分裂象1/10 HPF,未见坏死,故归入低度危险组,术后随访3个月,目前状况良好,但仍需继续密切随访。

图2 肿瘤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可见(箭头)(HE,×400)

猜你喜欢

核分裂免疫组化危险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喝水也会有危险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