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21-07-06夏丰刘林张素芹徐文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骶管躁动苏醒

夏丰,刘林,张素芹,徐文平

小儿全身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疼痛、苏醒快慢、年龄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1]。骶管阻滞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及效果确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小儿下腹部等各种手术,然而单次骶管阻滞时,由于局部麻醉药作用时间有限,即使应用长效局部麻醉药,往往也不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2]。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焦虑等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90例,ASA分级均为Ⅰ级,其中男72例,女18例;年龄1~6岁;术前均无呼吸道感染,心、肺疾病及其他先天性畸形。均在全身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使用0.25%罗哌卡因1 ml/kg进行骶管阻滞。

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B及C组,各30例。A组男25例,女5例;年龄(3.6±1.3)岁;体质量(14.9±4.0)kg;手术时间(22.2±2.6)min;予静脉给药0.5 g/kg右美托咪定。B组男23例,女7例;年龄(4.2±1.3)岁;体质量(15.6±2.7)kg;手术时间(21.2±3.1)min;予在局部麻醉药中加入0.5 g/kg右美托咪定。C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9±1.2)岁;体质量(15.7±3.5)kg;手术时间(21.7±2.8)min;不使用右美托咪定。3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并通过,均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3组患儿术前均禁食8 h,禁饮2 h,不使用术前药物。进入手术室后使用8%七氟烷面罩诱导,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喉罩,并开放外周静脉,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静脉予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术中麻醉使用七氟烷维持,使PETCO2维持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取左侧卧位,皮肤消毒铺巾后,使用规格为0.7 mm×25 mm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进行骶管穿刺,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后,推入预先配制好的局部麻醉药,3组都使用0.25%罗哌卡因(AstraZeneca,批号:LBUF)1 ml/kg进行骶管阻滞。A组静脉开放后予0.5 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32031),15 min静脉泵注完;B组局部麻醉药中加入0.5 g/kg右美托咪定;C组不使用右美托咪定。术中根据血压及心率调整七氟烷浓度,心率≤80次/min予0.01 mg/kg阿托品;血压≤基础值的20%,静脉予麻黄碱0.3 mg/kg。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待患儿自主呼吸规律后拔出喉罩,送入麻醉复苏室。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3]及镇痛时间(骶管阻滞至首次采取补救镇痛措施的时间),并观察术中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比较 3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减少(2=4.81,均<0.05);B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及C组(t=25.97、28.17,均<0.05)。3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3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的比较

2.2 不良反应情况 A组术中发生2例心动过缓,B组发生1例,3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报道显示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小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达80%[4]。严重的苏醒期躁动会导致患儿静脉通路脱落、伤口出血感染、增加家属紧张心理及加重恢复室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同时也会降低患者满意度,影响医患关系。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度选择性的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其可以通过作用于脊髓上及外周的2受体参与镇痛作用,同时作用于脑内2受体产生接近生理睡眠的中枢镇静作用,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Guler等[5]研究认为,在手术结束前5 min静脉应用5 g/kg的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国内有相关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对七氟烷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认为0.5 g/kg右美托咪定效果最佳,且不影响术后苏醒;而1 g/kg剂量组停留PACU时间明显延长。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骶管中的应用也被证实是安全的[6]。研究表明,对小儿进行骶管阻滞时,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佐剂的最适剂量为≤1 g/kg,剂量越大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而延长局部麻醉的作用时间却不延长更多[7]。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和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均<0.05),这与郭丁伟等[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右美托咪定能够对患儿苏醒期躁动问题带来积极影响;B组有效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及C组(均<0.05),说明将右美托咪定与局部麻醉药物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A组术中发生2例心动过缓,B组发生1例,3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应用右美托咪定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0.5 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或者骶管给药均可降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苏醒时间;而骶管给药更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骶管躁动苏醒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