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阳光体育活动“学练评一体化”的实践性研究

2021-07-05张桂飞汪洋洪愿李怡桦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练阳光动作

张桂飞 汪洋 洪愿 李怡桦

(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浙江 杭州 310011)

1、研究背景

(1)2015年出版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合理定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与功能,体现教学的价值;鼓励各类学校依据实情创建特色内容,并以特色为抓手,构建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业余训练为一体的校本特色课程,促进全体学生体质与技能的双向提高;

(2)大部分学校仍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为锻炼内容,单一、枯燥、野蛮、追求成绩的强化式训练,“排名第一”替代“健康第一”的思想,抹杀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和激情;

(3)在对杭州市×××学校五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5+x模式》的调查问卷统计中看出,学生对于X(自己选择的,并能在课余时间经常锻炼的项目)的选择大多来源于课堂教学,见图1。而影响学生不能长期在校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锻炼时间,见图2;

图1 学生在课外经常用于体育锻炼的项目

图2 学生不能持续校外体育锻炼的原因

(4)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在和其他同行的交谈中了解并发现,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扎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课堂中学生等待时间过长,锻炼时间不足,运动负荷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教学内容受学时、课时的限制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技术和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利用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让在校锻炼时间效能最大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中的跑、跳、投等内容,融入到三大内容(篮球、足球、气排球)和本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中,以月为单位,在3-6年级之间轮换的组织方式,构建课堂“教和学”,阳光体育活动“练和赛”的一体化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体质、技能双向提高,并能逐渐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术,建立以此项目为载体,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操作定义

(1)所谓学练评一体化在本研究中指的是:课堂上“教和学”——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练与赛”——在一年一届的全员运动会以及球类比赛中,展示“学练评”水平的一体化体系;

(2)在本研究中,我校“阳光体育活动”是指在“学练评一体化”的背景下,以“练和运用”为核心的阳光体育活动。通过学生喜爱的三大球+本校特色(乒乓球)为载体,根据学情与场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容与标准,让学生在体能、技能增强的同时,丰富情绪、情感体验,增进团队合作、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设计与框架

3.1、理念与思路

(1)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和学校理念相融合。

将新课程理念中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与学校“丰富当下幸福,奠基未来幸福”的办学理念相融合,以培养 “爱运动”的学子形象为目的,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成为主动追求幸福能力的生命体。

(2)设计思路。

图3

3.2、内容框架与标准

本研究以杭州市×××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为样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课外练”的一体化阳光体育活动的构建。四大项目主要根据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配套教师用书》制定内容与标准。

(1)篮球项目。

根据场地和学生人数情况,篮球项目以动作组合和综合活动为主线将运球、传接球、投篮三个技术动作贯穿在一起。

水平二阶段主要以体验人与球关系的感知为学练目标,提高学生球感以及协调、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水平三阶段在“组块式”练习中,主要以提高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的灵活运用;以提高动作质量和效度为学练目标,发展体能,并增加人的抗干扰因素,使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协作性等特征,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如表1。

表1 篮球项目活动内容与标准

(2)足球项目。

足球以运球、传接球、掷界外球和射门技术动作为核心,创设在不同难度的环境下,将控得住、传得快、掷得远以及射得准为学练目标。

水平二阶段主要以熟悉球性、感知足球特性,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为学练目标,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水平三阶段在组合练习中,主要以提高、巩固单个动作质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判断、移动等灵活运用能力,激发进一步的学练兴趣,如表2。

表2 足球项目活动内容与标准

(3)气排球项目。

气排球以垫球、发球、传接球技术动作为核心,以单个动作、组合动作、综合活动和小组比赛为组织形式,提高学生排球基本技术动作,增强灵活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水平二阶段主要以锻炼人球关系的感知,提高学生球感以及锻炼协调、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并结合动作与游戏来提高移动能力与灵活性为练习目标。

水平三阶段主要渗透简单气排球比赛规则,以赛促练,提高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的学练质量,发展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展示、勇于尝试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开放式集体性项目的竞争对抗与协同合作的意识,如表3。

表3 气排球项目活动内容与标准

(4)乒乓球项目。

乒乓球主要以发球、推挡、搓球等各种技术动作为核心,以组合练习、综合活动、小组比赛为组织形式,以发、接球达到一定次数为练习目标。

水平二阶段主要以感知乒乓球的特性,发展空间判断与击打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击球点的判断力和对球的控制力为学练目标。

水平三阶段主要以简单比赛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并且能够结合乒乓球的技战术,在小组擂台赛、擂台积分赛中,提高学生步伐,促进学生的灵活性与控球能力,如表4。

表4 乒乓球项目活动内容与标准

4、指向“学练评一体化”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4.1、全方位人人参与

我校阳光体育活动采取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处、体育教师共同协助下的所有学生参与的全方位实施策略,具体分工如下:学校领导对活动方向、理念、场地、器材、制度、经费等方面做好把控和支持;体育老师对学生的锻炼内容、技术、体能以及方法的实时指导和调控;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活动的组织、安全和纪律等,并做好成绩和出勤记录;德育处对练习情况做好监督与评价。各部门各尽职责,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好全方面支持和服务。

4.2、组织上采取了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一轮换制

将跑、跳、投等形式的技能,融入到三大内容(篮球、足球、气排球)和本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在3-6年级学生之间采取了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一项运动项目的轮换制,让学生将本学期课堂教学内容能在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里得到锻炼和提高。

4.3、内容上采取了阶梯式递进、螺旋式上升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依据3-6年级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在具体锻炼内容上采取了每上升一个年段,内容增加一至两个元素(高度、远度、方向、路线以及其他运动技能)的阶梯式递进,对学生的表现标准也采取了相应的螺旋式上升的评价,将技术和能力有趣有味揉于一体 ,激发学练积极性,并逐渐达成学段练习目标。

4.4、形式上采取了“以赛促练”的模块化动作组合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球类项目的特点,中段(3-4年级)以“模块化”的组合动作为组织形式,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模块化组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及体能;在高段(5-6年级),采取了“以赛促练”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技能、体能、战术的灵活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在开放性集体项目的竞争对抗意识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5、实施保障

5.1、时间安排

根据每个年段的上课进度与学校场地进行月主题阳光体育活动的安排,如表5。

表5 年级时间轮换表

5.2、场地设置(如表6)

表6 各项目的场地安排表

5.3、人员安排及保障机制

(1)体育教师(项目指导)。

学校一共4位专职体育老师,每一位老师负责一个年级,轮换项目时跟随所教年级进行指导,并及时调整阳光体育活动四大项内容和标准,并做好器材管理、技术指导和问题反馈。

(2)班主任(纪律安全)。

各班由一位班主任负责监督学生的纪律与安全,做到练习有序、并能及时处理好学生受伤情况,安排好见习学生。

(3)德育处(评价反馈)。

德育处安排检查组,对每个班级的进退场时间、纪律、练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分,并纳入到班级的考核总分中,以此促进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占、不挪锻炼时间,培养教师和学生同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养成有规律、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6、实施成效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在内容设置、学生参与、锻炼效果以及理念实施与贯彻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6.1、学生认可,积极参与

以杭州市×××学校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学练评一体化”阳光体育活动调查问卷》中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现阶段实行的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的安排基本认可,见图4,且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高,见图5。

图4 学生对于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安排的看法

图5 学生愿意每天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统计表

6.2、以技术为载体,增强体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三大球+学校体育特色(乒乓球)为点,以提升学生各项技术动作为线,发展学生的体能,健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1)以技术的提升展现“动作的美”。

本活动内容均以技术动作的演练提升为主线,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技术动作的灵活、有效、娴熟和优美。如,篮球项目中的“比一比,谁的运、传、接、投篮流畅美”,“赛一赛,谁投篮动作、投篮效果以及投篮潇洒”等等,让学生在练习技术动作时,有更高的技术追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以体能的增强张扬“个性”。

体能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特征,与每一项运动密不可分,是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柔韧的综合表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展现的体能不一样,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足球项目中的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篮球项目中的手脚协调、奔跑、反应、跑跳结合等体能;气排球项目中的快速移动、稳定、专注等能力,乒乓球项目中的快速移动、专注、空间判断等等。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展现与张扬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撑,而每一项活动也在锻炼和促进着所必须的体能。技术、体能与人格的健全,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合成凝聚,使得学生具有“张扬”自我的根本。

(3)以比赛的凝聚促进“人的发展”。

将所学所练的运动技能、体能、战术等,以比赛的形式,提供发展的舞台,建立明确的自我定位,实现“我”的全面发展。通过三对三、擂台赛和积分赛等比赛,让学生在团队比赛中对自我技术、体能和战术应用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逐渐理解和养成“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和秘诀”,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所学所练内容与“人”的有效结合。

6.3、教学相长,增强教师的实践运用与研究能力

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校计划、师资情况、场地设施情况、学生情况和时代特色边实践边修改,不断进行充实、调整、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全面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灵活运用教学内容与实践研究能力。

7、小结

阳光体育活动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服务,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会一至两项运动项目,喜欢它、运用他,追求他,用他锻炼和影响着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实现“阳光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莫让阳光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恶魔”,才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追求与向往。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4R”课程标准体系中的“丰富性(Richness)”,指出了要为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是对教育主体的认同与尊重,即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

本研究亦即从学生的选择(前期的调查问卷)出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与不断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做出再调整,以期为学生能够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健全人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舞台。

猜你喜欢

学练阳光动作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动作描写要具体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走在阳光路上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