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2018-01-08叶巍峰
叶巍峰
摘 要:针对短距离快速跑教学中学生的逃避、畏缩、恐惧、懒散的行为与心理,在关注个体、正视差异的前提下,遴选奖励分流、抽签定组、距离增减、成绩分层、体重级别、名次分层等策略方法的单独与整合运用,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发获得成功机会的内驱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练的内在潜能,实现课堂从“赶”到“引”的质变飞跃。
关键词: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0-0028-02
一、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问题
1.常态学练
在进行50米快速跑学练教学时,我们的组织与学练通常会这样展开:准备活动以后,四列纵队,教师按身高、男女分成3~5人/组,并指定相应道次,讲解起跑口令、信号、发力技巧,途中跑技术运用及冲刺时的延伸等注意事项后,教师发令或计时,第一次学练完成后,由终点放松脚步走回队列尾部,进行第二轮次练习,重复练习3~4次,最后小结,表扬速度快的学生,提示跑时的抬腿与摆臂动作协调运用,鼓励学生们加强锻炼,时间宽裕时,有些教师还会安排优秀学生进行个人展示或经验介绍,然后再小结。
2.问题分析
(1)学练内容枯燥
50米同等距离,重复练习3次,教师计时比快,作为一堂课教学或测试安排是可以的,但如果在另外课时中重复同样学练时,在组织学练的方法上没有什么改进的话,就容易陷入“机械性重复练习”的泥潭,无法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2)情感参与欠缺
3~5人/组重复跑3~4轮,大都是在教师的安排指令下进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执行,也就是说:不管学生主观上愿不愿意,都必须完成3~4次的练习,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学练在质量上是会大打折扣的。
(3)个体差异失甄
学生个体运动能力与体能素质强弱是正态分布的,不管强弱,等距离等次数的学练,“强的吃不饱、弱的吃得撑”,另外,强的在学练中也得不到实惠奖励与肯定,弱的在学练中得不到有效的激励,“跑快跑慢一个样”还不如“慢慢跑,省力!”
二、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策略
以下策略运用例举中,以每班40人(男女各20人),50米快速跑学练3~4轮进行陈述。
1.奖励分流法
(1)分档定绩分流
在未知学生成绩的情况下,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关于50米跑100分为标准(如三、四年级男生为8.6秒,女生为9.0秒)组织5人/组第1次学练,教师计时,凡达此标准的学生可以分流进行自选学练。自选学练以三大球为主(篮球、足球、气排球),如未达成,回起点进行第2轮练习,第2轮练习以90分为标准(男生9.1秒,女生9.5秒),第3轮以75分为标准(男生10.5秒,女生11.1秒),学练轮次总计3轮。
(2)小组头名分流
随机5人/组,男女各4组,先男后女参与学练,第1轮学练取小组第1名计时,同时分流进行自选学练项目,其余人员回起点4人/组进行第2輪练习,取第1名计时并分流进行自选学练项目,类推至第3轮3人/组练习,取第1名计时。3轮之后,可自主搭配为3~4人/组加练1次,学练轮次总计4轮。
上述两种方法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作为自选学练奖励,能凸显优强,激发学生各自的潜能,学生们不再逃避学练,对于除优秀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设置分层次目标后,更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加上有自己喜爱的活动作为奖励刺激,学练起来更加努力,提高了学练的有效性。
2.抽签定组法
选1副扑克牌,取1~10四种花色共40张备用,男生抽1~5四种花色,女生抽6~10四种花色,抽到同一数字的为一组(4人/组),并以牌面数作为学练的组次列队。每一轮次学练过后,重新进行抽签。三年级以下也可以将男女生进行混合抽签,先女后男从40张牌中抽,抽到相应数字的4种花色为一组,牌面数作为相应组次进行学练,学练轮次为3轮。
此法淡化教师分组的指令性,提高了分组的随机偶然性及学练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练的主动性。
3.距离增减法
也可称为“让步法”。第1轮学练,由教师随机(可按男女、身高)指定分成4人/组,第1轮练习中,教师判定相应名次1、2、3、4;第2轮练习时,同组队员按1、2、3、4的名次从起点向后延伸4、3、2、0步(米)或从起点向终点方向延伸0、2、3、4步(米),再进行同时起跑学练;第3轮学练时,教师可根据第2轮练习的名次与到终点各队员之间的身位,再次适度调整距离,学练轮次总计3轮。
此法正视学生素质的高低客观性,为了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积极主动性,通过增减距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平等面”,使得每名学生都有了“争当第一”的机会,这种机会的存在对学生努力学练存在着极强的内驱力。
4.成绩分层法
以三、四年级为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50米标准:优秀级90分以上,男生9.1秒、女生9.5秒;良好级75分以上,男生10.5秒、女生11.1秒,参照此标准以学生第1轮学练后的成绩,将学生以优秀、良好、及格(除优良以外的学生)三个层次进行汇总,然后男女异质分成若干组进行第2、3轮学练,学练过程中,除第1轮学练之外,可采用“小组头名分流”(或小组前2名分流)进行自选学练“三大球”作为奖励。3轮学练过后,可视学生生理负荷情况加练1~2组次,学练轮次总计3~4轮。
此法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关注差异、正视素质、分层设置的学练对不同素质层次学生的个体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整合了“奖励分流法”,使学练更具主动参与性。
5.体重级别法
以本校四年级为例,男生以40千克、30千克,女生以32千克、28千克为标准各分成三个体重级别男女组ABC,各组别再分3~5人各2组,每班共计约12组,整合“小组头名分流”进行3轮学练。
相对以身高为依据的分组而言,以体重为依据的分组较为科学,在具体分组学练时,要根据各班学生具体体重来划定分组的具体标准,也可尝试以男女混合组出现,此法较大程度上剔除了学生惰性产生的诱因。
6.名次分层法
可用抽签法或随机分成5人/组,第1轮学练,分别产生8个1、2、3、4、5名,同名次的人员各为8名;第2轮学练,同名次随机各分2组,共10组进行学练;第3轮学练,以第2轮练习同名次小组前2名为一组、后2名为一组,4人组共10组进行学练,学练轮次总计3轮。
经过一轮学练后,学生以相对应的小组名次重新分组,增加了学练的强度与挑战性,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名次处于同一层面的组别,更易激发学生学练情感参与,提升学练效果。
三、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建议
1.学练次数与距离成反比
以上策略方法同样试用于40米、60米、100米、200米的各种竞速学练中,练习的次数与距离应成反比,40米距离较短,可进行4~5轮次的学练,而200米距离较长,以2轮次学练较为妥当。安排设计学练期间,要充分考虑学练的强度,要以学生的体能情况循序渐进地设置学练的密度与强度。
2.轮次组队人数依情而定
相关策略运用中,学练轮次与每轮次组队的人数,教师可以根据任教班级具体情况而定,如策略运用实例“头名分流法”中是5人/组共8组3轮次的学练,但在具体学练展开时,为增加学练的强度,且便于操作,我们也可以设置成第1轮4人/组、第二轮3人/组,两轮以后,每组所余2人,第3轮学练时,1、2组为4人/组(第3轮第1组)3、4组为一组(第3轮第2组)……而后第4轮为3人/组进行学练。如此设计,一堂课中的学练轮次可达4轮次。
3.分组学练随机而不随便
随机分组时,并不是随意分组,也要有相应的依据,一般常态分组,以身高型、伙伴型皆可,对班级情况较为熟悉情况下,如个别女生比一般男生速度还快,可将个别女生编入男生组,以男生标准进行学练,这样的安排对男生与女生都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4.评价激励正面引导为主
相关策略的一个侧重点就是给每名学生都设置了“最近发展区”,每名学生通过努力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增加了“小组第一”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剔除惰性產生根源,唤醒了学生内心渴望成功的内驱力。然而在具体学练中,还是会有少数同学因为本身素质的原因很难达成,为了不使这些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信心,在操作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评价激励也要以“小步子原则”正面引导为主,杜绝“这样安排你还不行?”类的评价出现,逐步树立其信心,循序渐进而行之。
参考文献:
[1]吴海宽,刘笙.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唐立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
[3]柳孟笑.小学生体育课心理障碍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5).
[4]卞蔚波.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