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Ni 钢制液氧储罐射线检测
——缺陷影像识别及双胶片技术应用
2021-07-02赵俊生肖成珺
赵俊生,肖成珺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
06Ni9DR 低温容器用钢板,俗称9Ni 钢,由于该材料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低温冲击性能和极低的受热形变系数,而被广泛应用于LNG 船舶和LNG 储运工程,选用9Ni 钢制造低温液氧储罐,与其他低温用材料(0Ci18Ni9)相比较,制造同等容积的罐体,具有重量小的独特优势,在需要控制重量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Ni 钢的材料特性决定了焊接难度较大,在储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要求对焊接质量做无损检测,接头内部质量通常采用射线检测,表面质量采用渗透检测,接头区域镍含量不同的组织对射线吸收系数不同[1],使射线底片在接头横向范围形成黑度不同的区域,区域分界影像增加了缺陷识别难度,设备的局部结构,存在不等厚的对接焊接头,给射线检测带来挑战,结合具体的一台液氧储罐,依据NB/T47013.2-2015 标准,实验总结射线检测缺陷影像识别及双胶片技术应用。
1 9Ni 钢液氧储罐基础信息及检测要求
容积80t9Ni 钢液氧储罐,主体材质06Ni9DR,筒体厚度20mm,封头厚度28mm,内外罐连接支撑件材质06Ni9DRⅢ,外封头与支撑件对接接头两侧不等厚(28/38mm),环形纵向接头,部件局部结构如图1 所示,AB 类焊接接头100%射线检测,检测标准NB/T47013.2-2015(以下称标准),技术等级B 级,合格级别Ⅱ级,接头表面PT100%,检测标准NB/T47013.5-2015,灵敏度等级C 级,合格级别Ⅰ级,接头去除余高。
图1 部件结构示意图
2 9Ni 钢液氧储罐板对接焊缝射线检测底片分析评定
2.1 9Ni 钢焊接工艺特点及易产生的缺陷
9Ni 钢的焊接难度较大,针对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焊接工艺措施,并加强各项工序控制,尽量减少各类焊接缺陷,使接头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9Ni 钢的主要焊接工艺措施:施焊输入线能量决定接头熔敷金属和热影响区的晶粒大小[2],控制输入线能量,通常采用小规格的焊条或焊丝,控制层间温度,多层多道焊[3];9Ni 钢是磁化倾向较大的材料,电弧磁偏吹影响焊接质量,严重时甚至无法施焊,采用高空载交流焊机避免磁偏吹;清洁焊接坡口面,严格控制焊材烘烤温度和时间,减轻氢致裂纹;选用低碳高镍合金焊材(例如NYLOID2,化学成分见表1),控制有害元素,避免淬硬组织,优化组织性能。焊接易产生未熔合、裂纹等危害性缺陷。
表1 NYLOID2 化学成分%
2.2 底片影像的特性分析
标准规定,AB 级透照,底片黑度2.0-4.5,B 级透照,底片黑度2.3-4.5[4],在观片灯亮度允许,透过底片的亮度不低于10cd/m2的条件下,评定的黑度上限值允许提高,通过工艺验证,9Ni 钢焊缝(去除余高)单片评定可以满足标准要求。9Ni 钢焊接,一般选用高镍合金焊条或焊丝,接头热影响区镍含量约9%,焊缝熔敷金属约69%,熔合区介于9%~69%之间。射线在接头区域的不同位置透射如图2 所示,在横向范围,接头正中区域,射线穿透的全部是熔敷金属,正中区域向外两侧,射线既穿透熔敷金属,又透过母材金属,不同的位置,穿透熔敷金属和母材金属的厚度比值不同,且接头熔合面(深度方向)并不是像坡口面一样的规整平直,接头区域镍含量不同的组织对射线吸收系数不同,使射线底片在接头横向范围形成黑度不同的区域,呈现黑度变换不均匀的条状,条状区域分界恰好是多层多道焊的熔合线,这些特征,增加了缺陷识别难度,是评定9Ni 钢焊缝底片关键所在。
图2 射线穿透示意图
2.3 焊缝缺陷影响识别
9Ni 钢焊缝底片的评定,对评定区的所有影像进行识别,分析判断出结构显示、缺陷还是伪缺陷,对伪缺陷进行排出,对缺陷定性定量,依据标准评定级别。底片黑度不同的条状区域分界,观察是否有明显的黑实线(细微影像借助2-5 倍的放大镜观察),如果没有黑实线,则可能是镍含量不同的组织(射线吸收系数不同)射线穿透厚度比值不同造成的,不是缺陷,可以通过解剖渗透检测和取样做力学性能试验(产品试件上取样)来验证,如果有黑实线,则是熔合线位置的焊接缺陷影像。黑实线影像的缺陷定性,若黑实线处在坡口钝边位置,且很直,可能是未熔合,由于磁偏吹的原因,这个位置的未熔合和未焊透是交织存在;若黑实线处在坡口或层间位置,则可能是未熔合或裂纹,观察缺陷的起始点,如有尖端或撕叉,或同时存在尖端和撕叉,则判定为裂纹,如果没有裂纹特征,则判定为未熔合。若判定为缺陷,用砂轮磨削解剖,层间渗透检测(控制试剂的硫含量),验证缺陷判定的准确性(图3 为解剖验证的缺陷影像),加深缺陷影像的认识,提高底片评定的准确性。
图3 解剖验证的缺陷影像
3 9Ni 钢液氧储罐的不等厚(28/38mm)对接焊接头检测技术分析及要点
3.1 检测技术分析
9Ni 的抗拉强度680-820MPa,是高强度低温用合金钢,裂纹敏感性材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等级提到B 级,表面100%渗透检测,是液氧储罐的关重部件。从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接头两侧不等厚,封头侧厚度28mm,支撑结构锻件侧厚度38mm,厚度差较大,并且锻件的射线吸收系数大于板材的吸收系数,相当于进一步扩大透照厚度差,须严格控制透照参数,确保底片评定区域黑度达到标准要求。经过透照实验验证,单胶片技术不能保证封头母材和锻件母材的黑度同时达到标准要求,需要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增加透照厚度宽容度。采用双胶片透照技术,对验证底片黑度测量,柯达125(C3类)底片黑度范围是1.28-4.86,酷目C4 类底片黑度范围是1.91-5.77,底片黑度大的接头部位单片观察评定,底片黑度小的接头部位双片叠加观察评定,这样既符合标准要求,也可一次透照完成检测,提高效率。
3.2 设备器材及工艺参数
结合液氧储罐检测部位的结构及B 级检测的技术特点,选择器材及主要工艺参数:
(1)曝光量:大于等于20mA·min。
(2)像质计:采用镍制像质计Ni10-16,06Ni9DR和06Ni9DRⅢ的射线吸收系数与镍的相近。
(3)胶片类型:C3(前)+C4(后)。C3 前与C4 后的组合缩小两张底片的黑度差。
(4)射线机:电压在满量程90%,曝光量40mA·min,底片黑度满足3.3 的要求。
(5)增感屏:铅0.03(前)+铅2×0.03(中)+铅0.03(后),铅2×0.03(中)可缩小C3 类与C4 类底片的黑度差值。
(6)横向裂纹检出K 值:K≤1.01(纵向B 级)。
3.3 底片黑度测量
对验证底片黑度测量,测量位置如图4 所示,每点测三次取平均值,见表2、表3。
图4 底片黑度测量位置示意图
表2 图4 标示位置的底片黑度(柯达125 17-8001-A12-1)
表3 图4 标示位置的底片黑度(酷目C4 17-8001-A12-1)
表2 的测量结果,锻件侧柯达125 的黑度约1.3,表3 的测量结果,锻件侧酷目C4 的黑度约2.0,两张底片均符合标准双片叠加评定黑度大于1.3 的规定,其他位置也符合标准规定的黑度要求。柯达125 的底片,封头侧黑度小于5.0,在观察5.0 黑度的LED 观片灯下,影像清晰可见,符合标准规定的评定要求。
3.4 底片效果图
底片效果图如图5 和图6 所示。
图5 柯达125 底片(17-8001-A12-1)
图6 酷目C4 底片(17-8001-A12-1)
4 底片观察评定
1)检查底片的标记是否齐全,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位置编号、透照日期、搭接标记、中心标记,查看底片是否有水迹、划伤、底片伪缺陷等。
2)灵敏度检查,像质计位置是否正确,焊缝橫向评定范围内是否清晰可见标准要求的丝径影像。
3)底片黑度检查,按照图4 标示的位置测量底片黑度,测量仪器(黑度计)应经过密度片核查,密度片在鉴定有效期内,核查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4)底片观察,在接头评定区域内,单片黑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黑度大的区域(透照厚度较小部位)在柯达125 底片上评定,黑度小的区域(透照厚度较大部位)在酷目C4 底片底片上评定;单片黑度小于标准要求,双片叠加黑度满足标准规定,则双片叠加评定;必要时,双片对比或叠加对比评定。底片的有效评定区必须包含焊接接头检测区域。
5)按薄板厚度,依据标准评定质量级别。
5 双胶片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的双胶片技术,使用分类等级相同或相近的胶片,并没有禁止分类不同的胶片组合作为双胶片透照技术使用,双胶片中,采用一张细颗粒,等级高的胶片,在相同的曝光条件下,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可以降低特定区域(截面厚度小)的底片黑度,增加透照厚度宽容度。
2)通过单片和双片叠加对比观察,提高了细节影像的分析、评估和判断的准确性,获得更的接头质量信息,提高了检测效率。
3)射线检测截面存在一定厚度差,选择适宜的检测设备和器材,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底片质量能达到标准规定的AB 级或B 级要求。
6 结语
结合9Ni 钢材料特性、焊接磁偏吹倾向、焊接工艺特点,分析去除余高的对接焊缝射线检测底片影像,针对黑度不同的区域分界,识别焊接缺陷和非缺陷,通过砂轮磨削解剖、渗透检测、取样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验证判定的焊接缺陷和非缺陷,深化对缺陷影像的认识,提高底片评定准确性,为9Ni 钢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9Ni 钢焊缝的双胶片技术应用,丰富了标准的相关内容,为厚度差大的截面检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