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效果分析
2021-07-02伍溯峰
伍溯峰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医学科,云南 建水 654399)
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在发病时可出现头痛、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坚持四早原则,即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也叫脑梗死后遗症期,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较长时间内仍存在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的一种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相比,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恢复速度较慢[2]。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3]。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无意识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其本人(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本研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过敏体质;对进行针刺治疗存在禁忌证或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在观察组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为50~73岁,平均年龄为(61.65±4.35)岁;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程为4~25个月,平均病程为(14.53±0.47)个月。在对照组中,有男26例,女19例;其年龄为51~74岁,平均年龄为(62.75±4.27)岁;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程为5~26个月,平均病程为(15.44±0.56)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是:口服血塞通软胶囊(生产厂家: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0022;规格:0.33 g×24粒/盒),0.66 g/次,2次/d;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670;规格:10 mg×14片/盒),10 mg/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盒),100 mg/次,1次/d。对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降血压治疗,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降血糖治疗。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是:采用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和Rood疗法等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的组方是:黄芪30~120 g、桂枝20 g、赤芍20 g、桃仁15 g、红花15 g、生姜12 g。血虚甚者于方中加入枸杞、首乌藤各10 g,腰膝酸软者于方中加入续断、桑寄生、杜仲各10 g,痰浊者于方中加入石菖蒲、远志各10 g。水煎服,每天服1剂(约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用一次性毫针对其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天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其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其生活自理能力未得到改善[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评分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量表(the 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的评分。患者的ADL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其MESSS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分,±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45 32.53±3.78 40.22±3.21 40.56±4.11观察组 45 32.85±3.66 45.68±4.13 51.77±5.27 t值 0.408 7.002 11.252 P值 0.684 <0.001 <0.001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ES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ES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ESSS评分(分,±s)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ESS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MESSS评分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45 35.73±5.27 27.37±4.92 21.42±4.65观察组 45 35.66±5.32 16.63±4.42 12.88±3.36 t值 0.063 10.893 9.985 P值 0.950 <0.001 <0.001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脑动脉狭窄或堵塞,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引起脑组织及脑神经损伤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此病患者常见的后遗症有偏瘫、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口眼歪斜、共济失调等。目前,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7]。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正气亏虚、劳倦过度、情志郁怒、饮食不节,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主要手段。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起到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及舒筋活络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改善其脑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减小梗死病灶的面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可显著改善其病情[8]。本研究所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黄芪可补气养血,桂枝可温经通脉、温阳化气,赤芍、红花、桃仁可活血祛瘀,生姜可温中止呕、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通络、养血益气、祛风散寒之功[9]。有研究指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的黏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与针刺疗法联用可达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10]。
综上所述,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治疗能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