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肺化浊防哮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49例

2021-06-30万宇凯

中医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征支气管哮喘

万宇凯

(嵩县中医院内科,河南 嵩县 471400)

支气管哮喘是在多种炎性细胞共同作用下引起的以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多在清晨和夜间症状加剧。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症状较重,治疗难度大,倘若治疗不当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西医学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诸多报道中,“慢性气道炎症”机制占主导地位。现在的医疗条件和手段尚无法根治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为主。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西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喘息、气急等症状,缓解病情,解痉平喘,但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后容易复发,整体疗效欠佳[2]。中医治疗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相结合,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病频率,改善预后[3-5]。中医学认为,冷哮证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证型,主要是由于外寒侵袭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内伏的痰饮随气上升,壅塞气道,引起哮喘发作。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采用温肺化浊防哮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4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嵩县中医院门诊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平均(52.87±2.69)岁;哮喘病程平均(5.26±1.12)年;急性发作病程平均(26.77±4.52)h;轻度18例,中度22例,重度9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平均(52.78±2.73)岁;哮喘病程平均(5.74±1.10)年;急性发作病程平均(26.90±4.47)h;轻度16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6]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以及《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7]中哮喘冷哮证的中医辨证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为冷哮证者;③经嵩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者;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处于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②危重症患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支气管扩张者;⑤合并心、肝、肾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⑥患有内分泌疾病者;⑦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由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生产,产品批号H20160660)2.5 mL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由AstraZeneca Pty Ltd生产,产品批号H20140475)2 mL,溶入9 g/L氯化钠溶液2.5 mL中,雾化吸入,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肺化浊防哮汤,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紫苏、白芥子、莱菔子各9 g,法半夏、白芍各12 g,地龙15 g,干姜、五味子各6 g,细辛、甘草片各3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分服。

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与方法

5.1 中医症状评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分,中医症状包括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咳痰和喉中哮鸣音,根据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

5.2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观测咳嗽、气喘、喉中哮鸣音、肺啰音的消失时间。

5.3 肺功能指标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的变化。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咳痰、喉中哮鸣音等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后,两组咳嗽、气喘、喉中哮鸣音及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8.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表4 两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9 讨 论

支气管哮喘因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成为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气道炎症的持续存在是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9]。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空气污染的加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而住院治疗。哮喘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急性发作是西医治疗哮喘的主要目标[10]。目前,国内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虽然短期内可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可使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因此,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尤为重要。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在哮喘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多由内外因导致肺经气机失调,不能输布津液,生痰内伏于肺;或饮食不节,喜食辛辣、肥腻食品,导致脾胃受外邪所扰,功能失调,痰浊内生,结痰并深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的根源。肺主皮毛且通鼻窍,当遇诱因或感受外邪时,肺气机逆乱而生咳嗽,痰与气相搏阻塞气道而出现喘息气促。冷哮证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证型,当患者遭受寒邪时引触,加之素体阳气不足,水液运化失调,导致痰随气生,壅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发病[12]。《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指出冷哮证的治疗应以温肺化饮为总体原则。温肺化浊防哮汤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为辛温解表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紫苏消痰平喘,润肠降气;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清痞消结,温化肺中寒饮;白芍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地龙通肺络,清热平喘;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可收敛诸药辛散太过;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化饮镇咳;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可利胸中气机;甘草片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之效[13-1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多糖和生物碱可松弛组胺导致的气管平滑肌痉挛,发挥止咳平喘的作用[16];细辛具有松弛气管平滑肌、抗炎、祛痰平喘的作用[17];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超敏反应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哮喘[18];白芍的有效活性成分白芍苷具有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9]。诸药各司其职,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起到标本兼治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表明温肺化浊防哮汤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此结论和唐引引等[19]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道疾病,多数患者伴有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尤其是当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会处于变窄、阻塞状态;但这种状态具有可逆性,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时,支气管痉挛状态会缓解。肺功能指标是评判气道通气功能的客观标准,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20]。FEV1与支气管舒缩程度密切相关,其水平越低表示支气管阻塞越严重。FEV1/FVC是反映呼吸道阻塞严重程度的常见指标,可评估哮喘通气功能[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和FEV1/FVC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表明温肺化浊防哮汤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减少冷哮证发作的目的。

综上所述,温肺化浊防哮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症状和体征的存在时间,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体征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