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教”融入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究

2021-06-29薛红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乐教经典诵读音乐教学

薛红梅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崇和提倡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将音乐元素、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法,融入诵读教学,以期提升诵读表达品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经典诵读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经典诵读;融合

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现“提质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国家语委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广大师生深入领悟经典,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让国学经典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落实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以“3+2+N”、“3+1+N”学科结构实现全科覆盖,特别提出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国家语委的规划和“两个指南”的印发为学科课程与课外活动课程的融合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经典诵读作为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有效方法与实践载体,被越来越多的学术界与一线教师所接受,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育人功能,经典诵读活动也在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中小学经典诵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艺术课程教材中都有一定比重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古诗文,音乐教材中有以古诗文为题材的歌曲、器乐作品,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有诗配画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来呈现,形成基于学科融合的经典诵读综合实践活动,在多学科融合的学习中传承经典,厚植爱国情怀。然而,各地各校在实施和开展诵读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基础教育音乐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明显不足

通过梳理1-9年级音乐教材发现,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数量上明显不足,一个学年平均1首作品。以古诗为题材的歌曲统计结果为例:古诗为题材的作品5首,创作歌曲1首,革命传统文化为题材作品的仅1首,占教材课程内容的比重少之又少。

经典诵读活动需要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与支撑

诵读是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更是传承的方法,诵读与唱诗异曲同工。吟唱古诗、在舞台上以综合艺术表演的形式呈现经典诗词是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学习与模仿的内容。学生天性爱唱歌,在课堂精彩展示环节经常会展示如《少年中国说》(张杰)、《苔》这类的流行歌曲,喜欢集诗书画乐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实践模式的学习。然教学中诵读活动似乎是语文老师一家之事,相关艺术素养缺乏。教学中表现出(1)以声音之美传达诗文意象、意境之美不到位。(2)对声音的训练缺乏科学、可行的方法。(3)音乐选择、吟诵创作与古诗文文本内涵基调不一致等。

音乐教学中缺少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

在音乐教学与经典诵读相结合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往往更关注其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韵味、旋律等,不关注诗文本体,文化素养浅薄,无法将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传递给学生,在传达诗文意象、意境等方面底蕴不足,以致无法将诗词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传递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 、将“乐教”融入经典诵读的实践与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将音乐教学与诗文教学紧密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

(一)在音乐课堂歌曲教学中补充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为弥补教材中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不足这一问题,我校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谷建芬的《新学堂歌》、通州区诵读大赛经典作品、黎英海《唐诗三首》、哈辉的《新乐府》、首师大徐建顺的吟诵作品、“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现代创作作品及吟诵界经典作品中选取内容,作为音乐课堂歌曲教学的补充。

例如,一年级音乐上册没有传统文化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鉴语文教材的安排,选择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汉乐府·江南》作为补充内容,作品本身动静结合的意境、意象之美,“an”韵唱读的朗朗上口、适合游戏等特点都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相契合,并且具备多种视角、多种形式的创作空间。二年级上补充李白的《静夜思》,三年级上补充《游子吟》,四年级补充《送元二使安西》《声律启蒙》,五年级补充《少年中国说》、诗词《七律·长征》,六年级补充诗词《沁园春·雪》、七年级补充《将进酒》《诗经·小雅·鹿鸣》、八年级《诗经·蒹葭》。

(二)采用多种演绎方式将“乐教”融入经典诵读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机械性的记忆以及重复会让学生产生“无趣”、“乏味”之感,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诵读的积极性。而音乐中包含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等多种基本要素,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借助直观动作、形象思维的记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热情。因此,学校将诗歌和音乐相结合,采用多种演绎方式将“乐教”融入经典诵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古诗新唱

“古诗新唱”是指利用现代音乐的韵律把古诗词歌唱出来,是以古诗词的原词为歌词,而不是用现代语言对古诗词进行改编。“古诗新唱”将诗歌和音乐相结合,以“新唱”的形式呈现了古代诗词的艺术美,让高雅含蓄的古典诗词插上了音乐这双“翅膀”,使原來枯燥而又困难的古诗词歌曲学习变得轻松自由。

学校在推行“古诗新唱”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在演唱教学中进行了创新,从多声部演唱和多风格演唱着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演绎经典诗词之美。

(1)多声部演唱。小学古诗词歌曲“古诗新唱”教学中,不只是要让学生更加熟练背唱古诗词歌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演唱过程中,深深体会古诗词歌曲中所包含的诗词意境以及诗词歌曲旋律所体现的音乐情境。因此,在实际的演唱教学进程中,教师充分借助“独唱、重唱、合唱、混声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与文化内涵。

(2)多风格演唱。每位作曲家眼中,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不尽相同。同样一首《静夜思》可能演唱出不同的感觉,比如谷建芬老师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与认知特征,创作的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段儿童演唱;而黎英海老师创作的《静夜思》则采用4/4 拍节奏将诗人背井离乡之苦及对家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适合。因此,学校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找寻适宜的曲目,引导学生边赏析边尝试运用多种风格加以呈现,进入诗词的意境,唱出古诗词歌曲的细腻感。

2. 诗词新诵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其抑扬顿挫的节奏、起伏变化的旋律、强弱分明的力度,都时刻牵引着聆听者的心。因此,开展诗词新诵活动,是借助音乐与格律吟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彰显出经典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例如在欣赏古诗词《登鹳雀楼》时,教师选择一段与诗词内容相匹配的视频,借助简单吟诵,将学生带入一个“诗音画”三者相结合的诗词意境中。前两句写山水,“白日依山尽”按照格律“仄仄平平仄”进行吟诵,“黄河入海流”,依照“平平仄仄平”的格律进行吟诵。后两句展现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愿,“欲穷千里目”,按照格律“平平平仄仄”进行吟诵“更上一层楼”,则依照“仄仄仄平平”的格律进行。借助这种形式,情景交融,形成一种积极、宽阔、深度唯美的艺术境界,促使学生在“诗词新诵”中,获得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3. 艺术综合实践

经典诵读还可以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实践形式呈现,它包含了唱、诵、舞、乐、画、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音乐课吟唱经典作品为载体,整合学生不同的才艺,创作出诗乐舞画集一体的吟唱作品。这样一种经典诵读的方式,让学生把课堂上习得的音乐技能用在吟唱中、演奏中、用在诗词歌曲创作中、用在舞台实践表演中,对提高学生人文底蕴、审美素养都起到潜移默化的积累与涵养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美的表达中得以实现,同时还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思想。

(三)在“乐教”中加强诗词意境的鉴赏性

在实施“乐教”与经典诵读内容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加强了对经典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名句赏析等方面的分析,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着经典诵读的意境鉴赏,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细节上都要把握和注意好經典诵读的意境,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音乐相互交织一起,才能体现出最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尝试运用符合诗词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诗意化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

歌唱教学部分,往往是在经典诵读鉴赏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古典诗词意境鉴赏相辅相成。所以一首好的古诗词歌曲的演绎,除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还有就是富有情感的准确演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唱的过程中,搭配音阶图表、音乐挂图等直观教具,同时结合教师的弹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歌曲中音符的高低,从而能够准确的演唱古诗词歌曲。

三、将“乐教”融入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

(一)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

林崇德教授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将音乐学科教学融入经典诵读之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顺承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同时也为学生提升文化理解力,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从深层次上不断提升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基础教育在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性,这也将是未来学科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不同学科之间密切联系,交流互鉴,继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正如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及的:“不仅要探索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联系,而且要探索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经典诵读之中融合音乐教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学科融合的一个有效探索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将艺术领域的局限打破,对于不断增强课改实效性意义深远。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在经典诵读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将音乐教学的相关内容加以有机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从知识层面上有所获得,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无形之中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经典诵读之中,有机开展相应的音乐实践,充分利用经典诵读的势头,积极营造浓郁欢快的氛围,让学生边学习、边体验,边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在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提升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郭佳.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3

[2]李慧、李丽兰.论音乐教学中融入经典诗文诵读的功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3]李雪芝.经典诵读与音乐的结合.[J].音乐大观.2013.10

[4]童琳.经典诵读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苏州大学论文.2019.6

[5]赵晶晶.小学音乐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实践策略探究.[J].艺术教学与研究.2021.10

猜你喜欢

乐教经典诵读音乐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语文课堂的乐教与乐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四乐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