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1-06-25冯颖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生专业课程关怀

冯颖君

(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720)

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目前有关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较多,但是大部分是针对本科和大专护生,以调查其人文素质状况为主。中职护生是护士队伍的生力军,其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中职护理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为有效落实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使护理教育回归本真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2018级、2019级351名中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受调查的护生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调查。

1.2 研究工具

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制“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对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和需求、人文关怀能力评定。其中,人文关怀能力评定采用许娟[1]翻译的关怀能力量表(CAI),包括认知、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37个条目。总分37~259分,得分>220.30分说明关怀能力强,203.10~220.30分说明关怀能力中等,<203.10分说明关怀能力差。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0~0.81,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6。

1.3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编制问卷,生成二维码发到班级微信群。说明填写要求并强调不计入学习成绩,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提交。

1.4 数据处理

问卷星平台自动采集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1份,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担任职务、专业兴趣等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中职护生基本情况(n=338)

2.2 中职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和态度

2.2.1对人文素质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这些概念,35.8%的护生表示“听说过,且清楚”,58.9%的护生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楚”,5.3%的护生表示“没听说过”。本调查中68.1%的护生同意“护士的人文素质与技能水平一样重要”,12.7%的不置可否,19.2%的表示不同意。

2.2.2 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态度 本研究中,对于“是否有必要加强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87.3%的护生持积极态度,认为有必要。对于“对中职护生人文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54.1%的护生选择教师的言传身教,20.1%的选择校园文化,25.7%的选择社会实践。当问到“你认为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时,79.6%的护生认为是尊重、爱护、关心学生,8.9%的认为是多才多艺、能说会道,11.5%的认为是教学能力强、有成就。

2.3 中职护生对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和需求

2.3.1 对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知识的评价 教师在向护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2]。对于“你认为目前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知识的程度”这一问题,72.5%的护生表示还可以,17.2%的护生表示有点多,10.4%的护生表示有点少。护生对学校目前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知识情况较为满意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见表2)。

表2 中职护生对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知识的满意情况(可多选)

2.3.2 对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 表3显示,绝大多数护生认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的人文知识应该包括思想政治、爱国主义、职业素养、责任担当等,护生还认为讲授人文知识时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交互式、启发式和小组探讨教学方法受学生喜欢。

表3 中职护生对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可多选)

2.4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情况

护生关怀能力量表总分为(182.64±22.58)分,其中3.6%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强,17.5%的处于中等,79.0%的较差。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认知、勇气、耐心,且均低于国内常模[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中职护生关怀能力量表得分情况(±s,分)

表4 中职护生关怀能力量表得分情况(±s,分)

维度 国内常模(n=8 574)73.22±9.82 59.31±10.43 58.51±6.17 191.04±19.49调查对象(n=338)t值P值认知勇气耐心总分70.82±11.97 56.14±11.75 55.68±8.11 182.64±22.58-3.689-4.956-6.419-6.837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校绝大部分中职护生能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文素质的必要性,但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脱离,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未重视关怀能力培养。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促使中职护理教学更好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3.1 更新教育观念,开展“课程人文”

中职护生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承担着大量临床工作,提高其人文素质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需要。因此,中职护理教学应转变传统“重技能轻人文”的理念,在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2],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开展“课程人文”是顺应现代医院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是提升护理人才综合水平的重要措施。

3.2 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学科融合型教师

教师是人文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4]。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在教师评价体系中体现对人文素质的要求。同时,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注重人文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习,将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科融合型教师。

3.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

人文素质作为个体的基本品质,强调知行合一[5]。故授课时要避免单向灌输,注重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人文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有效性。例如,可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相关事迹与专业授课内容相结合,通过目标教学、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手段来强化护生的人文素质,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3.4 培育关怀能力,提升人文素质

实现对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和护理学发展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学生关怀能力对于其人文素质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本调查显示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强,与邓思慧[6]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要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培育关怀能力。在校期间是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可从校园文化、师生关系、专业认知等方面让其充分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形成关怀意识,不断提升人文素质。

4 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中职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作为护理教育者,我们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适应社会和护理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护生专业课程关怀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