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21-06-22侯琳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3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临床效果

侯琳琳

[摘要] 目的 探討替罗非班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实施常规用药+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血小板功能影响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P-selectin、CD62P、PAgT及PAd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对血小板活化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替罗非班;血小板活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3-0046-04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rofib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HOU Linlin

The Thir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lopidogrel+Bayaspir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tirofiban. The patients′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influence on platelet function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adverse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7 days and half a month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AD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7 days and half a month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values of P-selectin, CD62P,PAgT and PAd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irofib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has high treatment safety and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Tirofiban; Platelet activation; Clinical effect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变,居民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脑梗死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常见病,急性脑梗死起病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且起病的时间也常常让人猝不及防,往往在凌晨发病,一旦突然发病且救治若不及时,极容易发生致死及严重致残[1]。在急性脑梗死中,发病后48 h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仅不能緩解,且呈不停的急性加重的情况属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属于急性脑梗死中较难治疗,并且治疗效果欠佳的一种类型。如果患者在48 h内能够接受及时且有效的治疗,能够技术开通闭塞的血管,并于48 h内接受有效治疗,在进行有效的开通治疗,并且结合康复科进行积极的康复,预后效果仍有较高保障[2]。故对该疾病及时、有效治疗尤为治疗,为探讨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确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9~78岁,平均(53.39±2.5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24 h,平均(18.32±0.31)h。患病部位:小脑部6例,放射冠15例,基底节21例,其他部位2例。合并基础疾病:32例患者合并高血脂,3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53.41±2.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24 h,平均(18.18±0.29)h。患病部位:小脑部5例,放射冠16例,基底节20例,其他部位3例。合并基础疾病:29例患者合并高血脂,3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两组基线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患病部位、病程、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治疗同意书患者和或患者家属,监护人已签署,且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未超过80岁;②无法接受溶栓治疗者;③符合该疾病诊断标准;④病情持续进展者。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②接受血管内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者;③精神疾病或癫痫导致无法坚持完成治疗者;④接受消炎药用药者;⑤高血压控制不佳者;⑥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者;⑦近期有严重外伤史或接受外科大手术治疗者;⑧合并严重脏器类疾病者;⑨凝血功能障碍者;⑩哺乳期或妊娠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接受阿司匹林(拜耳集团,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每日一次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每日一次口服75 mg治疗。两组的基本疗程为14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3 d的12.5 mg替罗非班(澳大利亚Correvio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50589)持续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0.07 μg/(kg·min),并接受清除自由基[每日2次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每次给药量为于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0 mg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及他汀类药物20 mg(辉瑞,国药准字H20051407)调脂稳定斑块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NIHSS量表评定,把神经功能缺损分为11个大项目,包括意识障碍(整体评估,问答,指令性动作)、凝视(眼球运动)、视野、面瘫(面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协调能力)、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咽喉功能)、忽视。根据其中的损伤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总计42分,0~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2~4分:轻度卒中/小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6~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3]。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量表(ADL)评定[4]量表包括10个项目[①大便;②小便;③修饰;④用厕;⑤吃饭;⑥转移(轮椅);⑦活动(步行,在病房及其周围,不包括走远路);⑧穿衣;⑨上楼梯(上下一段楼梯,用手杖也算独立);⑩洗澡],每项均为10分,满分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7 d、14 d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比较两组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其中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N20120098)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测定,主要是通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血小板CD62P应用流式细胞数测定法进行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应用比浊法进行测定,血小板黏附性PAdT应用旋转玻球法进行测定[5]。

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颅内出血、大便隐血阳性及泌尿道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14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14 d后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selectin、CD62P、PAgT及PAd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 P-selectin、CD62P、PAgT以及PAd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 P-selectin、CD62P、PAgT以及PAdT的值顯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的发生率特别高,而且后期伴随着整个脑梗死相关的不良的严重反应发生的情况也多,对于很多脑血管病的患者而言,不仅仅是病情危重,更主要的是有相当高的致死和致残的比例[6-8],如果患者发生的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其与之对应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状也比较重,特别是遗留的癫痫、智商低下等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而这种类型的损失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9-10]。因此对于这种进展性的脑梗死患者,必须要足够的重视,并且对于其的治疗也必须要及时有效,这样才能取得一个较好的疗效,从而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11-12]。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而言,绝大部分的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在局部血管形成狭窄的基础上在某个特殊的情况下形成急性血栓从而造成急性脑梗死的形成,对于这类疾患的治疗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急性血栓的形成,打破血小板聚集的连锁反应。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P-selectin、CD62P、PAgT及PAdT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的聚集、活化及粘附情况能够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有效反应出,提示替罗非班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13]。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在血小板表面存在的(GP)Ⅱb/Ⅲa受体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与之结合的受体糖蛋白发生改变,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结合能力显著上升,而一旦血小板过度的结合了纤维蛋白原,就会造成血小板过度聚集,急性血栓就是因为这个原理而形成的。因此,如果能阻断纤维蛋白原这一个通路,也就是阻断GPⅡb/Ⅲa受体结合通路则能有效阻止急性血栓形成,替罗非班属于非多肽类的静脉制剂,经静脉泵入/滴注给药后,可迅速参与体内代谢,半衰期短,GPⅡb/Ⅲa受体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而这种拮抗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其抗板的效果更强,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防止血小板被过度的激活,大大降低栓塞的发生情况,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阻断血小板过度聚集从而形成血栓,使血栓无法生成,对纤维蛋白原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进而使进展的血栓得以有效抑制[14]。国内与之类似的研究还有,在相应的MRI的检测中发现其DWI与PWI在使用了溶栓药物rt-Pa之后,如果这类患者再次衔接使用替罗非班,在后期的复查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后期的梗死体积会缩小一半以上,这个研究可以证明,替罗非班可以通过溶解已经存在于血管内的微小血栓,达到血管的再次通畅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故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能使抵抗情况降低,并提高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效果[15-17]。本研究与尹帅领等学者的研究观点一致,具有较高的可依据性。

综上所述,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对血小板活化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深龙,辛立建,马媛媛,等.替罗非班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23(17):44-46.

[2] 赖慧娟,张科飞,刘翰文.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9,54(9):1068-1070.

[3] 赵宏峰,徐晶,熊莉君,等.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3):430-434.

[4] 杨直堂,苏进营,刘志军,等.替罗非班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0):2217-2221.

[5] 骆志坚,闵杰.替罗非班桥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5):1656-1661.

[6] 谷梅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颅脑CT早期表现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57-59.

[7] 王红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8):853-856.

[8] 黎炳润,罗赛华,江庆炎.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3):56-58.

[9] 程伟宁,李小林,黄龙虎,等.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20):2804-2807.

[10] 宋爱晶,李野,于浩光,等.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6):801-804.

[11] 王辉,李燕,孙梅,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90-92.

[12] 周利霞.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3):115.

[13] 吴琳,王红艳,徐庆松,等.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3):135-136.

[14] 胡其源,岳静雯,王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5):29-31,45.

[15] 郭爱红,王丙聚,韩晓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5):109-111.

[16] 李莉.凝血指标检测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69-70.

[17] 于海娜,李艳梅.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91-93.

(收稿日期:2020-11-13)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临床效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