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

2021-06-22罗纯生展秀君沈忠达沈萍吴媛媛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抗凝血小板血栓

罗纯生  展秀君 沈忠达  沈萍  吴媛媛

[摘要] 目的 探討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因素。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机械性创伤伴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进行检查。 结果 观察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数量分别为(3.62±0.34)U/mL、(179.41±52.32)×109/mL,与对照组(3.54±0.25)U/mL、(166.18±46.38)×109/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67.58±21.33)%,高于对照组的(52.36±14.36)%,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9.24±1.23)s、凝血酶时间(21.89±1.26)s、抗凝血酶Ⅲ(68.93±15.66)%、纤溶酶原(74.68±16.33)%皆低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1.65±1.22)s、凝血酶时间(25.68±1.54)s、抗凝血酶Ⅲ(96.42±11.54)%、纤溶酶原(89.47±15.64)%,观察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为(0.96±0.31)%,高于对照组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机械性创伤患者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数量基本不影响血栓的形成,但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特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含量变化都易影响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 机械性创伤;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血栓

[中图分类号] R6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3-0013-0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lood test index changes and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trauma

LUO Chunsheng1   ZHAN Xiujun2   SHEN Zhongda2   SHEN Ping2   WU Yuanyuan2

1.Jiamusi Center Blood St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Jiamus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in blood test indexes and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trauma. Methods A total of 50 mechanical trauma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from April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50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volunteer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s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cific growth factors, platelets, coagulation, 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yste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pecific growth factors[(3.62±0.34)U/mL vs. (3.54±0.25)U/mL] and the number of platelets [(179.41±52.32)×109/mL vs. (166.18±46.38)×109/mL],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7.58±21.33)%, higher than (52.36±14.3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9.24±1.23) s, thrombin time (21.89±1.26)s, antithrombin Ⅲ(68.93±15.66)%, plasminogen (74.68±16.33)%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11.65±1.22)s, (5.68±1.54)s, (96.42±11.54)%,(89.47±15.64)%]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0.96±0.31)% was greater than(0.63±0.1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index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The specific growth f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trauma does no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rombus. However, the patie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thrombin time, antithrombin Ⅲ, plasminogen, and fibrinolysis,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zym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easi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rombus.

[Key words] Mechanical trauma; Specific growth factors; Platelets; Coagulation; Anti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system; Thrombus

机械性损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的机械性暴力作用后,相应的组织和器官出现了结构破坏或功能的损伤[1]。在人体上是指有各种致伤工具以机械性的方式对人体的组织进行破坏的,所造成的损伤,是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损伤方式。程度较轻的机械性损伤只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就能够得到恢复,较为严重的机械性损伤患者将需要进行住院治疗[2]。一些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即血流在患者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形成小块,进而对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造成阻碍,这将会对患者的伤口的恢复和治疗造成巨大的麻烦[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0例机械性创伤并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及50例志愿者进行研究,探讨机械性创伤患者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机械性创伤并有血栓形成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4~63岁,平均(31.69±6.47)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4岁,平均(31.71±6.52)岁。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病例核查,观察组均为机械性创伤患者;②根据《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4],观察组均为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相关检测诊断工作[5]。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都接受相同的相关指标测定:①血液采集,由护理人员在血液采集的前1 d告知受检者需要采集清晨的空腹血液,让所有的受检者在血液采集完成后再食用早餐,由专业的血液采集人员对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每名采集5 mL。②血液的检测,对受验者的血液进行检测,检测的指标有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nctor,TSGF)、血小板数量(Blood platelets count,BPC)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aggregation,Pag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纤溶酶原(Plasminogen,PI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其中特异性生长因子通过化学显色检测;血小板数量(BPC)使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使用智能血液凝集仪进行最大聚集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进行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I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发色底物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受验者血液中的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小板数量(BPC)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I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差异,以判断这些指标数据同患者血栓形成是否有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血小板数量(BP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溶血酶和抗凝血酶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纤溶系统情况比较

观察组纤溶酶原(PIg)含量低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内侧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形成一个小块,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血栓主要是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5-6]。血栓的形成机制十分的复杂,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血栓的形成。人体在受到机械性创伤后会引起血液中的一些指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形成血栓,这对机械性创伤的治疗带来极大的麻烦[7]。

本研究主要对TSGF、BPC、PagT、PT、TT、AT-Ⅲ、PIg、PAI-1这几项指标数据进行检测,其中TSGF主要是作为同恶性肿瘤生长相关的糖类物质和代谢物,通过此物质的检测,可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较好的检测,可查出患者具体的病情,使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有效控制其肿瘤发作情况,因此在此物质检测方面,非肿瘤患者间此项指标数据一般差异不大。BPC主要是指血小板数量,而血小板是人体主要的止血物质,此物质可通过粘附在患者创伤处,并凝聚成团,或是促进血凝形成,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若患者身体健康,此指标数据较为平稳,若患者有出血或血栓性疾病,则此指标数据会有所浮动,通过BPC指标数据的检验,可有效诊断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PagT则主要是对血小板的凝聚情况进行检测,血小板的凝聚一般是因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间相互作用所致,同时因血小板有促进血凝的作用,则当血小板聚集率过高时,患者血栓的发作风险也较高,通过此指标数据检测结果,可使医师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评估其血栓形成几率,以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PT则主要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致血浆凝固所需时间,通过对此项指标数据的检测,可较好的查出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其凝血功能是否存在问题,而当患者存在血栓时,即证明患者血液更容易凝固,其所需凝血时间更短,则一般情况下,血栓患者的PT检测值更小,经此指标数据检验,可诊断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TT则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患者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同PT机制一样,若患者有血栓症状,其血液更容易凝固,则血栓患者的TT检测值,相比于无血栓症状者会更小,即若患者此项指标数据过小,则其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大,医师需做好预防措施,或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血栓形成状况,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AT-Ⅲ则是抗凝血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有着抑制凝血酶生成的作用,通过抗凝血物质同凝血物质间的相互抑制、协作,以帮助人体保持较稳定的血液循环状态,则若患者有血栓之症,可证其抗凝血系统已受到一定损伤,其AT-Ⅲ检测值会明显下降,医师则需进一步检查判断患者血栓形成的位置、状态等,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PIg属单链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分泌,其主要功能是经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后,可形成纤溶酶,能使纤溶蛋白凝块溶解,能帮助人体保持较通畅的血管和分腺管,改善其血液循环状态,若PIg含量的下降,会对人体凝血亢进时机体的反应能力严重影响,致患者血栓的形成,增大其血栓形成风险,则在血栓患者的血液检测中,其PIg检测值通常会有明显减少。PAI-1作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顾名思义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有抑制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对纤溶酶、血栓的形成又有严重影响,因此若人体内PAI-1含量较高,则其血栓形成风险也更高[8-9]。本研究经上述指标数据检测,将机械性创伤患者同健康志愿者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上述指标数据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中的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血小板数量(BP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机械性创伤的血栓形成原因与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数量的关系不大。但是觀察组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要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上升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因此血栓的形成同血小板聚集率有一定关系。

在凝血、抗凝情况方面,观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主要是反映机体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综合情况,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的缩短表示机体的凝血功能增强,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10-11]。凝血酶Ⅲ是机体抗凝血活性的表现,当凝血酶Ⅲ的含量下降表示,患者的抗凝血能力减弱,凝血能力增强,使得血栓更易形成。在纤溶系统中观察组受验者的纤溶酶原(PIg)含量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受验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纤溶酶原是血浆纤维蛋白水解酶无活性的前体,纤溶酶原含量的降低会削弱凝血亢进时机体的反应能力,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12-13]。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是一种阻止激活纤溶酶原的物质,其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纤溶酶原的活性降低,也会削弱凝血亢进时机体的反应能力,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14-15]。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这几项指标数据的变化,都同患者血栓的形成有关,通过对此类数据的分析,可分析判断患者患血栓的风险。

综上所述,血栓的形成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在机械性创伤患者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变化与血栓的形成因素中,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数量与患者血栓的形成关系不大,血小板聚集率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血栓的形成呈正向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原与血栓的形成呈反向比较。

[参考文献]

[1] 李泽亚,王佳林,冯维忠.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7,38(11):49-52.

[2] 齐乐.口腔黏膜溃疡病患者血浆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6):709-710.

[3] 张丽敏,郭雨童,曹磊,等.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水平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14(2):158-160.

[4]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36):2861-2888.

[5] 高羽高,史敏.成人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 40(5):519-521.

[6] 萨茹拉,吴玉小,莲花,等.蒙药熊胆对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模型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8,11(3):339-344.

[7] 冯宗莲,秦志强,许承琼,等.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变化与血栓近期溶解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1):49-53.

[8] 谷寒,郝金中,袁玉娟.急性骨折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31(6):191-192.

[9] 毛峰,肖群根,王宝峰,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12):2293-2295.

[10] 杨维旭.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34):225-226.

[11] 付泽霞.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10):924-926.

[12] 杨亚飞,彭丽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探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9):79-80.

[13] 姜勇.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5):63-64.

[14] 何静,王军,杨涛.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2):1531-1538.

[15] 许彬彬,苟泽辉,周莉,等.创伤性骨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深静脉血栓相关性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0(2):109-112.

(收稿日期:2020-11-21)

猜你喜欢

抗凝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