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逆汤对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1-06-19方豫东范雨心张仲梁杨沁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膜脂联素性反应

方豫东 范雨心 刘 哲 周 颖 张仲梁 杨沁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上海 200082

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常见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周围大中动脉管壁发生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肢体出现缺血症状的疾病,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O轻者可发生肢体慢性缺血、远端供血不足,重者可发生肢端溃疡、坏死、趾节脱落,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ASO的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环节[1]。病变初期,多种因素反复刺激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受损,血液中所携带的脂质易渗入血管壁,单核细胞被多种因子激活并进入内膜转变为巨噬细胞,可通过吞噬大量脂质并降解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特征。因此,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是早期防治动脉硬化的关键[2]。中医学将ASO归为“脱疽”的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阳虚为本,寒凝痰瘀为标,故治疗应以扶阳温阳为本。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扶阳第一要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消除炎性反应、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扩张血管及调节信号通路等药理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四逆汤对ASO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瘦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4]中关于ASO的西医及中医血脉瘀阻证的诊断标准;(2)50~75岁;(3)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下肢感染,病情危重;(2)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3)合并免疫性疾病及精神类疾病。(4)有影响研究开展的相关复杂化病史;(5)治疗依从性差,不能按照医嘱完成治疗疗程;(6)正在参与其他药物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144例ASO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治疗组中,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50~74岁,平均(65.3±4.6)岁。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55~75岁,平均(66.1±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贝前列素钠片20 μg,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阿司匹林片0.1 g,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药物组方:桃仁6 g,红花6 g,当归9 g,生地黄9 g,牛膝9 g,川芎6 g,桔梗6 g,赤芍6 g,枳壳9 g,甘草6 g,柴胡6 g。水煎取汁4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治疗。药物组方:附子15 g,干姜6 g,甘草6 g。水煎取汁4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患者均以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指导,饮食清淡,忌烟忌酒。

1.3 观察指标

(1)根据《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4]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指标包括皮肤温度感、皮肤色泽、疼痛、间歇性跛行距离、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每项症状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分为6级,以0、2、4、6、8、10分计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照尼莫地平法计算证候积分的减少率。证候积分减少率M=[(治疗前主症总积分-治疗后主症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根据证候积分减少率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进行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率<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率<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NO、ET-1)、脂肪因子(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瘦素)、炎性因子(IL-6、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完成情况

治疗组中,1例患者于治疗过程中不能坚持用药,1例患者无法按时进行门诊随访及治疗。对照组中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能坚持用药。

2.2 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中,痊愈10例,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9例。对照组中,痊愈5例,显效36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57%(55/7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75%(4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P=0.008)。

2.3 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瘦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瘦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8、2.002、2.048,P<0.05)。(表1)

2.4 IL-6、TNF-α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2、2.370,P<0.05)。(表2)

2.5 NO、ET-1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ET-1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O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9、2.122,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O、ET-1水平的比较(x±s)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均未出现出血事件以及心脑血管意外,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等)。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ASO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ASO的发病与血管内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脂质渗入、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因素有关,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炎性反应被激活是ASO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5]。当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出现障碍时,通透性屏障被破坏,且分泌功能受阻,可促进脂质向内膜下沉积,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发展为泡沫细胞,进一步引发动脉硬化病变。NO是一种内源性合成血管舒张因子,是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标志物[6],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时,NO的生成与释放减少,除了加速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外,还刺激内皮细胞生成过多的ET-1[7]。ET-1是一种效应很强的缩血管多肽,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是内皮细胞活跃与损伤的标志。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时,NO与ET-1的失衡可导致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渗透性增加,IL-6、TNF-α等炎性因子生成,最终导致斑块形成[8]。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1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提示四逆汤可能是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发挥舒张血管、改善外周动脉血供的作用。

炎性反应的激活与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密切相关,炎性因子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使单核细胞向内膜迁移,促进斑块形成。IL-6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生成,可加速脂质沉积,调节黏附因子及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形成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此外,IL-6刺激肝脏合成并分泌大量的CRP。CRP不仅是血脂紊乱的独立危险因子,还是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TNF-α是由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生成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能够诱导单核细胞黏附并向内皮下间隙转移,导致平滑肌源及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9];TNF-α还能够诱导IL-6生成并促进单核细胞的黏附,导致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四逆汤具有一定的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贮备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脂肪因子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巨噬细胞,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11]。脂肪因子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网膜素是特异性表达于网膜脂肪组织的细胞因子,能够抑制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细胞增殖和血管内膜增生。研究表明,血清网膜素在内皮细胞中不仅能够通过影响NO引起血管舒张,还可抑制TNF-α介导的黏附因子的表达及单核细胞对平滑肌细胞的黏附作用[12]。瘦素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类激素,不仅通过炎性介质的调节能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从而损伤内皮细胞,还可通过促进内皮素的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分裂和增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13]。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控制早期炎性反应;脂联素还可通过NF-κB途径,抑制内皮细胞NF-κB信号,降低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TNF-α、IL-6的表达和释放,减少抗炎因子的表达[14];还可增加血管对内皮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并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同时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抗炎因子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升高,促炎因子瘦素水平下降,治疗组患者的脂肪因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四逆汤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炎性反应、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

ASO属于祖国医学“脱疽”的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其多与气虚血瘀、痰浊凝滞有关[15-16]。著名中西医结合脉管病专家奚九一教授认为,肢体ASO患者多为老年患者,阳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主要发病因素。脾肾阳虚,水失健运,湿浊不化,炼液为痰,痰湿凝滞,瘀滞脉道,四末失荣,肢端苍白、寒凉、冷痛等诸症丛生而发病,治疗当以扶阳温阳为要,直取病之所在。

四逆汤是扶阳第一要方,药简力专,配伍精当,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四逆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寒入少阴证所设,有回阳救逆之效[17]。爪甲青黑、四肢逆冷、身重畏寒、脉微欲绝之侯等ASO常见的临床表现与四逆汤的主治证型相符。方中的附子辛、甘、大热,为君药补先天欲绝之火种,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效;干姜温热,驱荡阴邪,迎阳归舍,协助附子发挥中药相使的作用;甘草缓伏真火,使命根永固,诸药合用共奏扶阳化气通络之功,虽然非活血却有化瘀之效。现代药理学认为,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黄酮、皂苷等。据文献报道,占主要部分的乌头碱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18],还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干姜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等化合物,其中,姜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挥发油等成分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研究还发现,干姜水提物和挥发油具有预防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9]。甘草含有甘草总黄酮、甘草酸、甘草次酸、三萜类、甘草苷等成分,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甘草的特异性标志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甘草酸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TNF-α释放、抗氧化等作用[20]。

综上所述,四逆汤能明显改善ASO患者的肢体缺血症状,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抗炎因子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可为ASO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猜你喜欢

网膜脂联素性反应
脂联素与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原发性大网膜扭转超声表现1例
脂联素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miRNA 和脂联素在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急性大网膜梗死超声表现1例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