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对接产业的探讨

2021-06-18黄炎坤张立恒黄润芸马伟韩占兵徐秋良

高教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农科课程体系

黄炎坤 张立恒 黄润芸 马伟 韩占兵 徐秋良

摘  要:“新农科”建设与改革必须要主动适应“新三农”的发展与实践,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农业科技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打好基础。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现代畜牧业的特征和相关科技发展为依据,提出了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关注的改革内容,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产业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2-0035-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 must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new three rural issues", especi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rapidly, boosted by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on organizationsand management mode.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ajor, Animal Science,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is chan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high quality appli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odern husband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form content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nimal science major were putforward in this paper,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mand

随着“新三农”概念的提出与付诸实施,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涉农本科专业改革的重要指南。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提出要“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1]。这既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为新农科内涵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在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中,高校也必须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2],并把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方面,新农科建设不仅要求涉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现代科技进展、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需求,而且要把握好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提出已经有20多年,各地也在不断地进行相关探索与实践。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在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中要逐步推动一部分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之后各省区也遴选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校和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索。目前对应用型高校的概念一般认为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主产业发展需要,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3]。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方向以及课程体系等要素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有别于重点大学,又不同于高职院校,它是以本科教育为主,既要重视基础教育,更要强调应用型和技能型,培养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办学途径方面,应主动研判当地经济发展基础与政策,适应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培养地方发展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

目前,我國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众多新兴产业(企业)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是在本科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单一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不准确或没有落到实处,造成千校一面的现象,导致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匹配,造成毕业学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加入到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培养符合本地经济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途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5]。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具备专业应用和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为主要职能,以整合当地相关行业、企业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为手段,以应用型技术提升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专业特色[6]。要形成和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其办学目标必须以地方主导产业发展中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需求的调研为基础,真正把办学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7]。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如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8]。学校为地方培养大批有用之才,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为高校创造更有利的办学条件[9]。因此,应依据高等教育办学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形成学校办学效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命运共同体。

二、现代畜牧业的特征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养殖业相关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进步。生产集约化、设施配套化、饲料配方化、品种良种化、生物安全体系化、产品安全化、经营产业化、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10]。认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就需要在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纳入相应的思路、工艺、技术,使毕业生成为现代畜牧业科技进步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一)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产业主流

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自200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及地方畜牧主管部门都把适度规模养殖作为发展目标并在多方面给予扶持。据对重点养殖地区进行抽测与分析,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生猪、蛋鸡和肉鸭达到80%以上,肉鸡达到90%以上,奶牛达到90%以上,肉牛达到60%以上,肉羊达到50%以上,牧工商一体化企业集团数量逐步增长。与传统中小规模养殖相比,规模化养殖带来了设施、技术、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管理等一系列软硬条件的变化。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更高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11]。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要求消除动物食品中对消费者的危害因素, 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等。畜牧企业要树立以提高产业生物安全措施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理念,强化畜禽养殖环节、活体运输环节、屠宰加工环节、仓储与物流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12]。从发展趋势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相关法律监督会更到位,定期或随机抽测也会更频繁。这不仅要求全产业链的从业者要掌握各环节质量安全的控制点、了解相关检测技术,更要从思想认识上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三)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倒逼养殖业加快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经过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蛋鸡生产、猪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均超过90%,肉鸡、奶牛超过70%;蛋鸡、肉鸡和生猪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超过65%。在当前的生猪和鸡生产中,喂料、饮水、清粪、环控设备运行、鸡蛋收集等环节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规模化程度越高,生产管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也越高。机械化的推广为畜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为节约农田、实现畜禽产品集中供给、加强行业宏观调控创造了条件;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则把人从繁重、卫生状况差、精准性差、劳动效率低的传统生产条件中解放出来,重点解决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条件问题。

(四)管理的智能化

畜牧业管理智能化建设是指借助现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对畜禽养殖、防疫与检疫、屠宰加工、包装与宣传、流通与销售、养殖业环境保护、畜产品质量控制、疫情预警等方面进行在线全方位、全天候服务[13]。智能化管理的实现为生产管理实现远程操控、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员活动对畜禽的干扰、防止人为操作失误及提前预判问题等提供了实操性平台[14]。

人工智能的应用为畜牧产业构建了一个数据资源共享、参数修正与设备操控、人工远程调控的大数据平台,为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管控、数据化管理与决策、网络化经营、在线化服务提供了基础[15]。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信息终端,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的各种信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实现高效、优质、安全的企业经营目标。

(五)养殖环境友好化

环境保护是实现“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美好愿景和“新三农”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粪便污水的生成量也相对大而集中,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治理则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国务院于2013年11月11日发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目的就是要推动养殖业从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发展、加强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推进生态种养模式、提高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批次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或整市推进工作。

绿色能源的应用也是减少养殖污染的重要一环,利用绿色能源作为养殖场供热、照明及其他设备运行的能源也为现代绿色低碳养殖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六)依法从事生产经营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同时一些行业性和地方性规定,如《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生產经营许可证》《养殖场卫生防疫条件合格证》等也得到落实。对畜牧业从业者来说,了解和应用相应的法规条例指导生产经营过程是主动适应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专业相比,应用型本科专业在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有所不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差异[16]。依据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基于本科专业传承的课程体系结构并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能力培训和创新创业训练4个模块。

(一)通识教育类课程

是指以培养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修养、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等为目的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7]。这些课程涵盖政治理论课、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写作、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检索等内容。教育部对其中有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要求,在不同院校和专业是相同的。

(二)专业教育类课程

由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主干类课程两个部分组成。是课程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主要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要理论够用、突出应用;专业主干课程则要结合现代科技进展、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生产工艺与设施准备的更新,对课程设置或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三)职业能力培训类课程

这个模块的课程主要是培养毕业生在本行业(专业)所从事的不同工作岗位都要具备的通用能力。该类课程包括通用性和专业性职业技能教育课程,通用性技能教育课程如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文案写作、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职业道德课程等[18]。后者则主要通过专业社团活动、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论文与设计等途径完成。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类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具有创新或产业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常识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基础课程由学校组织实施,如创业指南、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18]。而专业性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课程则可以通过引入企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或就业与创业基地参与专业实践来实现。这个模块中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将课外科技活动、资格证书、各种竞赛奖励、论文、著作等纳入其中[19]。

现代畜牧企业从装备到日常生产管理、生产环境控制、产品质量监管等都反映了现代科技和管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要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立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生产、研发实践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人才为目标[20]。

四、动物科学专业课程體系与产业的对接

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关要求、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特点及对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与新农科建设相适应。要体现畜牧学科与生物科技、工程装备、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及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21]。以现代科技进步改造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在相应课程模块中融入以下部分内容: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空间信息技术、虚拟仿真、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化等[22]。这是推动传统农科改造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现代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源动力。

(二)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加强畜牧法律法规课堂教育,把本专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法律意识提高起来,要把《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条例引进课堂[23]。使毕业生在过程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减少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管理的智能化。在“市场预测、养殖设施运行、疾病诊疗、畜禽屠宰、流通与交易”等方面取得诸多研究和应用成果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4]。

此外,要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科技发展,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据赵云焕对畜牧企业的调研结果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建议增加开设大数据在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与分析、家畜环境工程与设施、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专业课程,心理学、公关礼仪、演讲与沟通等基础素质课程[25]。这些课程中有的已经开设,但是需要进行内容更新,有的尚未设置则可以先作为选修课开设,及时完善培养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学科或科技如心理学、社会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所涉及的社会学、生命科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等交叉融合的一些知识将会进入“新农科”的知识范畴,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建设与改革在课程体系方面也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董峻.2015年我国部分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2(2):6-7.

[2]吕杰.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9(02):3-8.

[3]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

[4]王靖晶.试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J].现代交际,2017,17:26.

[5]赵晓燕.关于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19(11):83-84.

[6]张颜梅.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37-40.

[7]黄炎坤,吴姣,范佳英,等.动物生产类专业集群的改革与建设[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11):91-94.

[8]袁渊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9-51.

[9]王淑冬,王伟.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16-18.

[10]王均良,贾青.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畜牧兽医杂志,2017,36(3):59-62.

[11]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J].吉林农业,2019(13):26-31.

[12]陈伟生,关龙,黄瑞林,等.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2):135-144.

[13]熊露,张建华,韩书庆.物联牧场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1):24-27.

[14]邓兵,邵中宝,叶胜强,等.畜牧业智能化建设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3):10-12.

[15]秦志伟.智能化成畜牧业发展突破口[N].中国科学报,2019-04-23(6).

[16]许崴.关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1):111-115.

[17]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46.

[18]李德庆,姜剑,桂芳.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9):121-122.

[19]黄志秋,何学谦,亓东明,等.动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9下):248-250.

[20]陈兴文,王晓华,王庆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183-185.

[21]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08(1):15-21.

[22]郝婷,苏红伟,王军维,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8(3):55-59+94.

[23]任清长,宣晶晶,宋志华,等.产教融合视域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巢湖学院学报,2019,1(62):147-152.

[24]陆蓉,胡肄农,黄小国,等.智能化畜禽养殖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天津农业科学,2018(7):34-40.

[25]赵云焕,刘纪成,李建柱,等.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J].中国畜禽种业,2019(12):6-7.

猜你喜欢

新农科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新农科背景下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