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下高等教育的教学思考

2021-06-18曾倩韦耿蒙庆华唐丽莉

高教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习方式突发事件

曾倩 韦耿 蒙庆华 唐丽莉

摘  要:2020年1月23日,面对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2019),武汉采取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防疫措施——封城。一石激起千层浪,寒假被迫延长,这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打乱师生习惯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冲击全年的教学进度。如何减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实现“停课不停学”,是高校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将从教学方面、实践方面、班级管理方面、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管理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提出一些应急措施,并讨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突发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互联网+”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2-0010-05

Abstract: Facing the ravages of the virus 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2019) on January 23, 2020, Wuhan has taken the most severe anti-epidemic measure in human history-lockdown. As a result, the winter vacation was extended, which disrupted the work, study and life sty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acted the teaching progress of the whole year. How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on schoo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inu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the primar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ome emergency measures from teaching, social practice, class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special groups such as graduates and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and finally discuss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mergency events; COVID-19; "Internet+" learning; learning methods

一、發生COVID-19疫情下高等教育教学的困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集体教学。此外,学生还在学校集体学习实验、实践课等课程。这些教育方式都存在学生进行集体学习的特征。当传染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时,对以上固定地点、人群聚集的教学开展产生了极大的打击,对教学提出了如下挑战:

1. 教学进度受影响。为了避免感染,学校不得不推迟开学,学生不能按时上课,这导致原本的教学进度推迟、教学质量下降。

2. 实验进度被推迟。疫情导致学生回校时间延后,如果学生需要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就会由于无法回校而拖长实验进度,甚至可能推迟毕业。

3. 不利于进行班级管理。假期中大部分学生都分散在家,不容易将消息和通知传达到位。

4. 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教学管理存在挑战。毕业生面临大量毕业前的准备工作,延迟开学将对学生进入毕业手续办理带来挑战,进而影响毕业生就业。

5.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重大应激源,使师生都陷入危机状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身心与行为反应,这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始大力普及线上教育,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互联网+”下的高校线上教育[2]等。但目前来说仍以学生和老师集中于学校的方式为主,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危机,本文将从教学方面、实践方面、班级管理方面、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教学管理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提出一些应急措施,并对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进行讨论[3]。

二、发生COVID-19疫情期间的高等教育方式

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对高校的教学常态造成冲击,接下来将围绕“一手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手抓教学”的核心思想,从五个方面对高校教育方法进行讨论,如图1所示。

图1 在发生COVID-19疫情期间的高等教育方式

(一)教学方面

在疫情传播时期,为了减少由于限制人员流动带来的教学困难,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开展网络线上学习,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助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主要分为数字化线上课堂和自主学习两部分。

1. 数字化线上课堂

以录播和直播来分,线上课堂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在线视频课程和直播教学课堂。在线课程形式指的是学生观看已经制作好的课堂视频,比如,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POC和微课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主上课。直播教学课堂形式指的是老师利用相关的网络平台在电脑前直播讲课,学生需要按时上线听课,并与老师实时互动交流。

国内目前主要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超星尔雅及学银在线平台、智慧树、课堂派、雨课堂、学堂在线、清华教育在线平台、课堂派在线直播平台、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校友邦在线实习实践平台、腾讯课堂、云朵课堂等等。除了以上专业平台,还能利用QQ群、微信群的相关文字、语音、视频通信等功能进行直播教学。阿里旗下的线上办公平台钉钉也提供了教学直播服务。有的平台仅支持录播或直播,有的平台能支持两种课堂形式。

(1)在线视频课程形式

按照课程时长和规模来分,在线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长时的MOOC、SPOC和短时的微课三大类。

a. MOOC课堂形式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的意思,目前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在线公开课,这些课程主要来自世界各个名校,比如哈佛、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公开课都属于MOOC。我国网易公司联手高教社,推出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有上亿人学习[4]。在疫情期间推出免费网课,让高校学子线上学习,减轻疫情对学习的影响。相比于传统教学,MOOC既能统一教学进度和目标,又能兼顾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加快或放慢听课进度。且MOOC的资源都是来自每个学校的优质课程,使学生能不受地域限制共同享受。课程还会发布相关教学资料,学生能下载自行学习,还能在留言区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但MOOC的课堂属于观看视频,缺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和观点的实时互动,缺乏情感的交流。但针对现实疫情传播的情况,MOOC仍是高校远程教学的有效手段。

b. SPOC課堂形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指的是小规模在线课程,“Small”指的是相对于MOOC的小规模,“Private”指的是限制了学生的准入条件,即申请者达到要求才能进入课程。SPOC是MOOC的发展和补充,在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中,也包含着MOOC和SPOC两种形式[5]。进行SPOC学习,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定期发布教学视频,布置作业和组织讨论,学生按照学习清单根据时间点完成课程观看、作业和进行讨论。由于疫情原因,原本老师在课堂的授课答疑可以继续用线上交流代替。

c. 微课堂形式

微课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由课堂教学片段组成,相对于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的长时间MOOC来说,微课是专门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解答,主题突出,内容灵活[6]。国内比较好用的微课平台有知乎live、千聊live、荔枝微课等。由于微课短小精悍,能储存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里进行学习,不需要专门的学习空间,更方便学生疫情在家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由于每节微课的播放时长较短,因此更便于制作,在疫情期间,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随时录制微课,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7]。

(2)实时直播课堂形式

从2016年的“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开始,“直播”不再是传统的“春晚”电视直播,互联网将网络直播带入平民生活,“直播+教育”迅速发展[8]。相比于视频学习的局限性,直播能够弥补线上交互不足的缺陷,老师和学生能够拿起手机上课,进行即时语音互动,学生有问题也不需要先打字留言后再等待老师回复,大大降低学习交流的成本。对于老师和同学,每天能进行互相交流,是缓解枯燥视频学习的良好方式。实时直播课堂可以结合MOOC和SPOC,全方位立体地进行在线教学,应对疫情带来的教学难题。

2. 自主自学措施

虽然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学习的课程形式,但在家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且活动范围受限,对保持良好的情绪是一种考验,让自制力差的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更是一种挑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自觉学习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措施,比如在公众号树立学习榜样,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同学,建立学生在家学习的信心,让自制力差的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

(2)充分利用班级群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鼓励同学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和质疑在班级群中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听课的信心和积极性。

(3)进行学习打卡,互相监督学习

利用班级群组或者教学软件的功能,进行学习打卡,利用外部压力促使学生学习,保证在疫情期间的教学进度。

(4)制定学习目标,化繁为简

在家学习容易导致时间观念不足,因此需要老师给学生制定细化的学习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老师能够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凝练指导,从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和高效的学习。

(5)组建学习团队,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教师个人力量有限,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安排学习较好的同学做群主,组建小群,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小团体,保证每个同学的学习质量。

3. 补考、重修和体育课等特殊课程的灵活安排

针对面临补考的学生,可以安排线上视频考试或者暂缓补考。对需要重修的学生,可以通过安排进行数字化线上课堂和自主学习的方式重修。对于体育课的安排,可以改成依赖训练场地、训练器材较少的运动安排。教师通过直播、视频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做运动,也可以让学生跟着Keep APP里的课程进行运动,灵活选择HIIT(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强度间歇训练)、瑜伽等方式,并进行上课打卡。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利用远程直播进行考核,对于不适合考核的项目,等开学后再进行考核。

(二)实习、论文等实践方面

在疫情期间,不得不暂停组织学习在学校或外地的一切实习、技能培训、竞赛集训、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调研活动。但依托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可以利用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践教学。高速传输的5G通信打破了VR技术需要大数据传输的速度障碍,可谓天作之合[9]。2019年3月,首个“5G+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验室”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成,这一技术非常适合在疫情等突发事件期间开展远程教学。

1. 实践环境虚拟化

在疫情隔离期间,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进行实地操作,因此可以在计算机或手机上生成模拟环境,较好地解决空间限制的问题,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2. 實践时空自由化

老师能结合教学特点,不用担心疫情带来的实践时间延迟,可以提供任何时间、地点和对象的教学组合内容。学生还可以在家随时随地的进入学习环境,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

3. 实验学习情境化

利用VR技术,老师能对实践学习现象进行模拟。在物理实验课中,老师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化学课中,老师能够建立虚拟的操作场景,让学生熟悉各种化学反应。让学生在家也能做到理论与实验结合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结合远程信息交流方式,合理调整实习和论文的进程和选题等

虽说VR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带来的教学难题,但有些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还是会受影响。教师应利用相关管理系统、QQ、微信、电话和邮箱等线上交流工具进行远程指导,根据专业的特点调整和制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交付方式。对的确需要进行实验、实践等的课题,适当调整进程,在恢复上课后补增实验,保证教学质量。

(三)班级管理方面

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单元,只有管理好班级,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秩序。

1. 学校和学院层面需要做好总体组织方案

班级的管理需要以学校和学院的总体方案为依托,因此学校应该在突发事件前做好充足的预案,并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方案,把握正确导向,让班级管理层面有制度可依。

2.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对学生的掌控力

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一般都是无法预料和避免,每个班级的管理措施将对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在平时建立各级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平时建立各级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实现寝室长、班长、辅导员的各级上报制度,统计好班级人员,实现对学生实时情况的掌握。

3. 建立科学的危机处理系统,准确传达相关信息

危机爆发伊始,往往会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谣言满天飞”现象,这不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恐慌,导致危机升级。一方面需要班级管理者准确全面的收集信息,另一方面,需要管理者准确及时的发布信息,把握舆论导向,稳定学生情绪。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的有力传达。

4. 辅导员手机24小时开机,社交软件随时在线,保持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此时,需要辅导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做好事件的紧急处理和通知的传达,稳定好学生和家长的情绪,才能在特殊时期保证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

5. 增强班级凝聚力,共同对抗突发事件

平时开展丰富的班级线上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凝聚力和荣誉感。在突发事件时,即使同学们天各一方,但仍能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共同度过特殊时期。

(四)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教学管理

毕业生面临大量毕业前的准备工作,延迟开学将对办理繁琐的毕业手续带来挑战,并影响毕业生就业。学校应该在相关手续上进行简化,改进服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充分使用线上工具,进行在线通知、办理,并推出相关小程序,缩短人工线上办理的时间。对于盲审、毕业答辩等,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论文提交和在线毕业答辩。并利用网络信息手段进行招聘通知的发布和在线招聘,保证毕业生的毕业不受到疫情影响。

(五)心理健康管理

突发的传染性疾病威胁着学校的每个人,是具有很大影响的应激源,无论对于学校群体还是学生个体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尤其是那些与该事件产生密切联系的人,如病患密切接触者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会出现相应不同程度的应激心理反应。在疫情期间构筑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心理防线,实现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的相结合,关系到师生情绪的稳定。

1. 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宣传工作

通过采用各种线上、线下宣传手段,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大社交群、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加强宣传工作:(1)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相关知识,减少恐慌心理,有效稳定人心。(2)加强政府和学校实施各项防控措施的宣传,使学校师生统一思想行动,上下一条心,保证各项防控措施和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3)加强对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传,比如大力宣传钟南山、李兰娟等防控专家,山东、河南等政府的抗疫行动。鼓励师生勇于面对危机,相信困难终究会过去。

2.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

要针对特殊疫情时期存在的师生心理问题,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辅导工作,为心理咨询辅导咨询室临时增加经费,尽量扩大工作室面积,配备更多设备。心理工作室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如进行线上心理问诊、进行师生心态调查等,开通全天的咨询电话、微信和QQ等社交工具,增加值班人数,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3.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心

对进行医学观察的学生、家乡在疫情重灾区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对假期留校的学生要特殊关怀。对处于将要求职、升学等关键时刻的学生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他们处于特殊事件的中心,受到的影响要比其他同学更大,因此要时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沟通,做到及时的安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惑,并提供最大能力的帮助。

三、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进行教学评价是高校监控疫情期间教学质量和确保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普遍使用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在此对特殊时期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评价的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容易“一刀切”,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并不适合线上教学,有的在学校表现平庸的学生,却很能在线上教学中脱颖而出。具体教学情境的改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加权值”之一,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的尺度进行改变。

(二)重视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侧重最终结果的评价,追求排名和等级划分。而由于每个学生在家学习的具体環境不同,会大大影响学习效果。在发生疫情的危急时刻,处于疫情区、在家学习和留校学习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差异和心态的差异,会导致学习成果不同。因此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值得鼓励,减轻因疫情导致的心理包袱。

(三)采取不同评价指标

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要考虑到不同科目教学的条件差异,不能按照统一规格评价指标。有的科目需要做实验,甚至实地实践,对远程教学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因此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观、采纳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符合各科特色。

(四)增加在线学习评价指标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记忆性”。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和轨迹都能被一一记录,这能打破老师对学生的“固有印象”,比如总感觉一些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多,从而更倾向于给他高分。教学评价机制中加入学生的学习时长、参与讨论频率、小组提问频率等指标,有助于进行全方位进行考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适当处理评价结果

由于高校集体线上教学的突发性,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缺乏经验。针对考察结果,要正确看待。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充分理解学生学习的难处,对取得成绩差的学生适当宽容。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调整,并在疫情过后及时查缺补漏,以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事实上,高校教学过程中每次遭遇的重大危机,同时也都在为教学和教育进步提供新的契机。经历过暴风雨的天空必将见到彩虹。高校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还需要科学制定教学预案、完善线上学校管理和教学系统,使危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良好的行政危机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学校形象,提供利用各方资源以应对危机的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冲击、放大效应。对广大师生要加强危机教育,在疫情当前稳住阵脚,培养广大师生的应对能力。只有全校师生都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在疫情发生之际,统一遵守学校安排,稳定有序的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同心同德,共度疫情难关。

参考文献:

[1]杨琪琪,王守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11):50-53.

[2]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3]高巍,张亚林.美国最新教师评价系统TEAM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42-47.

[4]李作学,齐艳霞,荆浩,等.基于MOOC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8):97-99.

[5]何婞媛.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94-99.

[7]高旭,赵婷,钱秀娟.高校英语教师微课应用情况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1):65-67.

[8]李秀晗,朱启华.直播技术在高校混合式教学中的新应

用——基于香港大学同步混合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2):80-86.

[9]Li S,Li D X,Zhao S.5G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J].Journal of Industr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2018,10:1-9.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习方式突发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