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

2021-06-18刘晓燕

林区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聚类思政信息化

吴 昊,刘晓燕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一、引言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探讨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成为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为了更好地梳理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应用中的发展脉络,展望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本文尝试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可视化技术,借助CiteSpace软件工具,对文献数量变化情况、关键词共现及聚类、突变率检测等维度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探析研究特点变迁及发展前沿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CNKI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以“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范围2001—2020年,共检索到相关期刊199篇,通过剔除重复文献、通告等无关文献,得到有效文献185篇,以此作为研究来源。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0年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前沿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整体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上,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现状阶段

文献的数量变化反映了学科领域研究发展的态势,根据SPSS对文献数量变化进行处理,运用回归分析中的曲线估计,对反映学科领域的研究状态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图1利用SPSS进行回归曲线估计分析,通过绘制文献散点图,选择指数和三项式进行拟合曲线分析,得到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年度发文数量统计图,由图1可见,指数、三项式拟合函数曲线的拟合优度(R2)均达到了0.7,代表拟合度较好,可以近似认为,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量呈指数式增长趋势。由图1分析可见,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2001—2005年

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文量为14篇,占总发文量的7%,尚处于初步兴起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从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实施“校校通”工程。与此同时,国家也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由此,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入了摸索阶段,尽管在此阶段关注的学者并不多,但为后续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二)2006—2010年

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文量相较之前明显提升。发文量为39篇,占总发文量的20%,处于发展阶段。伴随着“05方案”的实施,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课程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信息技术给思政课程带来的建设空间,为思政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2011—2017年

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的应用研究发文量为82篇,占总发文量的43%,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的应用研究呈现震荡态势。2010年之后,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这两大文件的出台对于构建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增长趋势将不断前进。

(四)2018年至今

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文量已达到50篇,进入创新融合发展阶段。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可见我国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具有异乎寻常的关注。此外,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可以推断目前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展态势仍然处在上升发展期,今后的发展必然会更加繁荣。

四、研究热点领域

(一)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

研究热点是指在一定时间阶段具有关联性的文献研究者共同研究的学术课题,通常会呈现出较高的频次和中心度。而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内容的核心,相同关键词的文献必然在其研究领域具有关联性。因此,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地确定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题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研究特点。

图2呈现的是通过CiteSpace V软件选择寻径网络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共现图谱以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技术为中心,而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为次级中心,以信息化、高职思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新媒体、创新、整合、高度融合、深度融合等为重要的节点。这表明研究主题呈现出“多维嵌套”结构体系,在主要的节点下,存在若干重要的关键主题,同时主题之间又具有关联性。

表1列举了通过CiteSpace V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的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频次超过 4次的关键词。从关键词的中心性来看,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技术、大学生思政、高校思政、信息化、深度融合、思政课教学、高职思政的中心性均大于0.1,表示这些关键词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为研究热点。结合频次和中心性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以及信息化建设研究方面。此外,对于中学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学改革等相关的研究尚未形成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表1 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二)研究聚类热点主题

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网络图谱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关键词的共现关系,把握研究热点和主题。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采用LLR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从图3中的聚类结果可以判断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应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这8大类是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研究的主要热点。

表2根据CiteSpace软件对图3聚类标签进行三种算法,既TF*IDF算法、LLR算法和MI算法,分别列出了聚类当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名称。结合图3和表2的8大聚类结果的综合分析,由于部分聚类研究主题具有较大相似性,故通过对聚类结果进行合并筛选处理,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四个具体的研究维度。

表2 基于不同算法的主要聚类

1.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价值范式之维

图3从聚类0思想政治教育、聚类7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聚类关键词及其相关文献上看,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间性以及价值取向相关研究成为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应用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主题。从主体间性视域角度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的是在以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时代,如何依托信息技术解决思政教育过程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也就是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统一的问题。如,董雅华从主体间性哲学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视域融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主客体的互动平等关系,以此实现思想和话语的共识[2]。从价值取向方面来看,面对信息技术异化问题,建立现代信息化的思政教育核心价值认同机制,构建教育信息化人文价值体制,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舆论,唱响网上主旋律,也是学者着重探讨的时代课题。

2.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创新技术之维

图3从聚类2创新应用和聚类5大数据时代聚类关键词及其相关文献上看,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虚拟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学者主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一是大数据技术上,必须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数据挖掘能力和数据分析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了解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倾向性,进行精准数据分析,从而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3]。二是虚拟现实技术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交互性,构建三维空间的教学情境,模拟出真实世界的视觉、听觉等效果,提高思政课程教育的效果[4]。

3.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之维

图3从聚类1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聚类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聚类关键词及相关文献看,信息智能化时代促使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有了新的载体和形式,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任,研究开发优质思政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对于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巩固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现实意义。

4.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深度之维

图3从聚类3信息化时代和聚类4信息技术聚类关键词及相关文献看,探讨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发展之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从信息技术作为思政教学的辅助工具,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教学整合,再到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出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在两者融合创新发展道路中,必须克服“新技术恐惧论”和“新技术万能论”两种倾向,遵循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5]。必须强调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双向融合,解决好实践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6]。

五、研究前沿趋势

研究前沿代表的是该学科领域中在一定时间阶段涌现的热点趋势和新兴主题,通过利用CiteSpace V软件的突变词探测功能,可以根据突变词的变动趋势判断该时期内的研究走向。图4展示的是2001—2020年该研究领域的前35个突现词,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演变趋势。根据图4,归纳出2001—2020年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不同阶段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讨(2001—2006年)

该阶段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这两个最明显的突现主题,研究时间早,跨度大,突现值最高,是一直“持续性”的前沿热点问题。大学生是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最普遍的群体,如何做好在多元复杂信息化环境下成长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者们积极探索的方向。挖掘该阶段的文献发现,当前阶段主要围绕着网络环境、问题对策、途径方法等维度探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实践探索(2007—2010年)

在该阶段主要的突现词有中学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国主义教育、信息技术、高职思政等。不难看出,该阶段以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有机整合为主方向,研究层面由理论逐步深入到实践层面。与此同时,国家在2006年先后颁布多个文件,着力实施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进修等项目,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该阶段学者主要围绕中学和高职教育中的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师发展等课题开展研究。

(三)信息化手段推动思政教育教学的模式转变(2011—2017年)

与本阶段相关的突现词有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主体间性、网络、途径、教学模式、校园网、新媒体等。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始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信息化已经渗透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如何使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满足现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时代命题。在该阶段学者主要围绕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为主。

(四)新兴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2018年以后)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是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支撑。2018年至今,突现词有“互联网+”、课程思政、慕课,说明在当下这三个突现词是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的前沿趋势。综合来看,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已经由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转向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新兴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六、研究展望

文中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对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综合研究解析,在整体把握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向基础上,笔者认为未来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机衔接:信息技术服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形成了大中小学各自为战的现象,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分离状况,而思政课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和途径,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艰巨使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于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做好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衔接,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二)跨界融合:大数据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思政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而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7]。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开发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资源,将思政元素更好地渗透和融入到各学科课程当中,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是今后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

(三)范式转型:智能技术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在信息技术持续迭代发展的今天,利用智能技术重构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思政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变化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社会变革还是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面对繁乱复杂的信息和人才培养要求,当前的教学范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亟须观念、模式的转变,从而促进思政教学范式的重构与转型。

猜你喜欢

聚类思政信息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数种基于SPSS统计工具的聚类算法效率对比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