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

2021-06-18吴青青

林区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课程

吴青青,陈 涛,黄 琰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贵阳 550025)

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其基本目标是到 2022 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三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两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大)[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七、第八项任务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和“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提出了具体要求[2]。对于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立足本土、面向西部,培养投身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素质新时代教师,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责无旁贷。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训练现状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兼具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型复合人才。随着全国及各省市地区的中高考改革,单一的校内学科专业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已不能满足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发展需求,存在实践内容过于书面化、缺少合适的实践训练基地等问题。

1.实践内容过于书面化

教育技术学专业技能训练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技能两部分。学生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指导方案,缺少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时,将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中的各要素都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当学生面对真实的教学环境时却不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2.缺少合适的实践训练基地

参与实际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不是所有的学校和专业每学期都安排这样的学习活动。另外,虽然学校每年安排大四年级的学生到各地方中小学实习,但是,由于各地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类学科教学能力、学科发展定位以及实际教学环境配置差异等问题,导致实习生的学习内容与收获的知识千差万别,有的学习体验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3.缺乏先进实验实训室

由于资金原因,学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及设备更新都无法跟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学生只能通过课程学习、专题讲座以及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越的教学环境。这说明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处于分离状态,实践经验远滞后于理论知识学习,不能更好地验证理论并促进实践的创新。

4.缺乏教师责任意识

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缺乏角色转换意识,始终将自己定位在经验不足、尚在学习的学生角色中,缺乏教师责任意识。在做实践任务时,缺乏自我反思和自主验证实践能力;缺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缺乏将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社会实际需求结合所学专业发展的危机意识。

二、师范院校校企合作原则

2014年,教育部开始推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主要目的是借助标杆企业的积极参与,并利用其社会及业界影响力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可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推动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

1.慎重选择合作企业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相关企业行业开展调研工作,选择知名度高、实力较强、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的优秀企业作为合作对象。这样的企业不仅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还能了解国家及地方的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同时,在企业的参与和帮助下可推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践学习环境和掌握先进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2.以课程为基础,以项目为驱动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与企业合作,把企业项目带到学校和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协同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依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满足学习的现实需要。在项目的分析、设计、管理、实施和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在保证企业项目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美国脑科学家埃里克·詹森发现,人更容易提取、激活的知识来自两方面:一是愉快、感动、创造性的感情经历,二是耗费了精力参与制作的活动体验[3]。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以课程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也不例外,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企业负责提供项目评价标准和最后的项目验收评价。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由教师负责做好项目期间的教学实践安排和过程性评价。学期结束时,邀请企业项目相关负责人参加学生项目成果展示会,收集企业的项目验收评价结果,结合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给予项目及学习小组综合性评价结果,即期末课程考核成绩。对于被企业采纳的项目,企业可以出具实习实践证明作为奖励。通过对学生完成项目结果和合作期间企业表现的综合分析,促进校企双方不断改善合作方式和模式,增进良好长期的合作。

4.以合作共赢为目标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以地方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将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职责及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制订并适时修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以项目为载体,追求校企双方互惠共赢,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师资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实现企业应用技术开发、产品培育与员工成长[4]。一方面,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成企业实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满足企业项目需求,最终达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以课程为基础,以项目为驱动的校企合作模式(图1)

一个有效的基于项目学习的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及时根据社会问题及需求促进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扩大企业产品受众,提升企业品牌效应,也为企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备军。

1.校企协同育人立项

企业项目需求与课程教学目标重合是校企合作的前提。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项目为载体,项目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项目实践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现实意义,理论学习赋予了项目实践更丰富的内涵。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很多提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具、研发教育信息化资源或平台的企业致力于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服务,助力中小学教师成长。当企业发展需求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重合时,可将企业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在教师与企业协同合作下,共同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及素养。

2.协同育人项目实施

(1)实践教学与项目制作同时进行。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项目制作贯穿于教学始终。开课之初,可邀请企业项目负责人为学生做企业产品介绍的讲座,为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企业适时提供学习支持。如,技术支持、产品支持、项目支持等。学期结束时,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项目制作工作。

(2)项目成果展示。课程考核以项目制作全过程为依据,包括项目需求分析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评价阶段以及项目成果汇报与展示阶段五个阶段。项目成果汇报与展示有助于学生的团队协作,训练学生通过现场分享,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专业特色、团队优势及项目成果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成果展示活动也可为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3.项目评价

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项目成果既是教学成果的一种有效呈现形式,也能解决企业的项目需求;既能满足理论学习,也能联系社会实践;既能展示学习成果,又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回顾和反思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中的不足。项目完成期限与课程教学学期同步,学期课程教学完成时项目成果也要完成。届时,任课教师与企业项目相关负责人参加项目成果展示与汇报活动,共同评选出优秀的并满足企业需求的项目,同时,为达到企业收录标准的成果和团队授予相应的收录证明和奖励。项目成果的收录证明既是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认可,也能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有利证明,丰富个人简历。

四、小结

从《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 》的颁布,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教育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师范院校是培育和助推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所需高质量教师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校企合作也是师范专业院校着眼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有效合作模式,仍需不断地摸索、探讨与实践。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