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策略研究
2021-06-18吕怡然
吕怡然
(山东大学 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1]。大学生党员是我国每年新发展党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队伍中高学历、高素质的新鲜血液,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持续吸收优秀的先进分子和学生骨干入党具有深远意义。因而,党团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目前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学生党员数量激增,给党支部和基层党委带来管理困难。另一方面,学生日益受到网络多元思想的影响,价值观和信念极易被冲击。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以及新形势的推动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党支部工作现状,本文对某高校部分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次调研共回收问卷272份,均为有效问卷。
一、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功利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您的入党动机如何”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动机占比51%;“信仰共产主义”动机占比21%,“寻求政治归属感”动机占比6%,此三类动机总体占比78%,说明大部分党员及积极分子都能够端正入党动机(见图1)。但也存在部分党员或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不纯的情况。有20%的党员或积极分子是因就业优势选择入党,这一比例和“信仰共产主义”的比例基本持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入党的功利心态。
部分学生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必要材料质量不高,存在抄袭、照搬等现象,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没有端正入党动机,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深入,存在敷衍了事心态,不够严肃认真。
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三会一课”内容单一
针对“您平时理论学习的方式如何”这一问题,96%的人选择了网络平台(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APP),81%的人选择了“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线下集中学习与培训”,76%的人选择了“看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仅有44%的人选择了“购买相关书籍、报刊、杂志”。
这一结果说明,目前党员与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仍然依赖集体组织,自学能力相对缺乏。由此看来,基层党组织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还需加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党员和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政治素养,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针对“您觉得自己在下列哪些方面需要提高”这一问题,55%的人选择了“理论知识缺乏”,11%的人选择了“理想信念薄弱”(见图2)。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理论学习缺乏造成的,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路线学习,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此外,缺乏系统性、经常性、深入性的学习也是症结所在,如果所有的理论学习都仅仅依靠党委和党支部组织的活动,那次数必定不够、效果必然不佳。
而作为党的理论学习重要场所,“三会一课”的内容又相对单一。因学习压力及学生党支部支委工作能力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内容集中在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推荐以及党员转正流程上,把支部会开成了“投票会”“转正会”,缺乏对“三会一课”重要性的认识。即使能够利用“三会一课”开展理论学习,也大多集中在阅读、学习文件上,部分党支部书记自身理论水平不高、认识粗浅,无法带领党支部成员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存在“以读文件代替学习”的情况,不考虑如何联系实际,不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学习生活实践。
3.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流动性强,传承性弱
面对大量的学生党员和众多的学生党支部,多数高校会选择由学生来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由此造成其流动性强、传承性弱的问题。对于本科生支部来说,一名本科生从入学提交入党申请书至发展为预备党员,再转为正式党员至少要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而大三下学期正是学生考研、出国、实习、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很难集中全部精力放在党支部建设上。而对于研究生支部来说,有些党员虽然一入学就可担任党支部书记,但往往因能力、经验不足,无法满足支部发展建设的要求。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
1.端正入党动机,保持党员先进性
199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83万,到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了821万,在20年的时间里增加到近10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迎来874万人的新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迹象,可称之为“最难就业季”。面对数量逐年增多的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也提高了招聘门槛,将是否为中共党员列为重要条件。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萌生了非正确的入党动机,希望利用党员身份获取公务员、选调生等岗位的报考机会。
因此,为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首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入口关”。青年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从入党第一环节入手,提高“准入门槛”,才能优中选优,吸纳优秀学生入党。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要与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逐一进行深入谈话,明确其入党动机,教育学生不要出于功利化的目的申请入党,而是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立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要充分听取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班级骨干及周围同学的意见和评价,了解其真实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表现,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党员发展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此外,还可以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目前很多培养联系人只做到了“联系”,很难做到“培养”,对积极分子定期谈话、了解思想动态等方面有所欠缺。培养联系人是最常接触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体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把教育工作做在平时,点对点进行考察培养,利用朋辈影响引导其端正入党动机。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许多高校的党务工作者都是由思政教师、辅导员担任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此优势,利用思政课堂和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端正学生入党动机。
2.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加强党支部思想建设
针对支部理论学习形式单一的问题,应着重培养党员的自学能力,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将传统教育与网络党建相结合,将领学与自学相结合,将个别学习与集中讨论相结合。在领学党的政策方针、理论精神基础上,可以结合国内外时事做好讲解、讨论,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还可以利用朋辈教育,定期组织分享会或学生党员讲党课活动,帮扶思想动摇党员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要做好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会贯通。思政教育和党建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育人,因此要充分利用辅导员的思政教育优势,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日常思想教育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对于新入学或低年级学生,要教育其端正入党动机,保持党员纯洁性;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则可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入手,培养其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情怀。
3.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形式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支部应当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2]。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3]。
“三会一课”作为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在执行中经常出现形式化、讲套路、走过场的情况,有些组织者念文件了事,一些党员也抱着应付心理参加,实际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重视组织生活,利用好“三会一课”这一学习形式,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可以在组织活动前充分了解党员需求,在保证学习严肃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与会党员的兴趣所在,引发其共鸣。还可以动员普通党员讲解发言,轮流领学,激发讨论热情,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在利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规组织生活形式基础上,可充分结合学科特色,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利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让学校、学院两级推选的优秀“双带头人”与学生党支部进行充分互动。“双带头人”的教工党支部书记普遍政治能力强、理想信念坚定,同时精通专业知识及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双带头人”与学生党员的互动,如教工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组织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参观、共同完成党建课题立项等,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和行为示范,也能够从科研、党建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同学院实际相结合,在学生党员中做好充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推动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此外,法学院学生可以邀请专业教师讲党课,将法学专业内容与党建内容相结合,如“中国梦与中国宪法”,或深入讲解《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感,这也充分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还可利用学院品牌社团、品牌活动,如法律援助社团的公益性普法、公益性法律援助等志愿活动,通过发挥专业优势来增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另外,可以利用第一次组织生活的机会,向新入党的党员发放政治生日贺卡,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和学生党员的使命感。
4.完善队伍建设及各项制度建设
党建工作的完善与加强关键在人、在于教师作用的发挥。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对党建工作的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党务秘书又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是校、院两级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工作内容复杂、烦琐且关键。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党务秘书职务由学生辅导员或其他行政岗位教师兼任,岗位稳定性较差,存在兼职教师本职工作繁多、压力较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党建工作中的情况,且其专业性也有待提高。部分院校仍存在专职组织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因此,应着力建设一支党务工作队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最重要的是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党建工作。学校层面则要强化专项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最终打造出一支工作稳定、能力拔尖的队伍,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制度建设方面,本次调查显示,有90%的支部建立了相应制度,并能很好地执行,但也有10%的支部并未建立制度,或建立了制度但不能较好执行(见图3)。
制度建设是规范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也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方面,要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推荐办法,规范积极分子推荐和党员发展流程,尤其在一些重要节点上,更要规范化、细致化,并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与完善。党支部层面,要制定支部内部制度,对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以建立完善的支部工作体系。基层党委层面则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支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讲思政大课制度,走近学生,倾听基层声音。针对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流动性强、传承性弱的问题,可制定党支书培训制度,按网格化管理方式建立起一支包括组织员、辅导员和高年级党支部书记在内的培训队伍,专带兼、老带新,定期对新上任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
此外,还要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考核监督机制。综合考察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学习培养、活动参与等环节,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考评优秀的党员或积极分子给予表彰,考评不合格的则进行批评教育,并规定时限督促其改正。学生党支部内部还应建立监督反馈制度,通过互评、公示等方式,监督学生支部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违规操作情况,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支部建设,解决涣散、软弱等问题。
结束语
学生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只有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高校才能培育出更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需要高校党务工作者尽快谋划、及早发力。学生党建工作也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以及新形势的推动下,高校党务工作者要着力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多思考、勤实践,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朝着更好、更高方向发展。